張金偉
[關鍵詞]基層黨組織工作;重要性;方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系列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得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提出了許多富有創造性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講話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方面,是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治國理政的行動綱領,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是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思想武器。學習好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是全黨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黨的正確領導,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企業必須正確領會和學習黨的政策方針,為企業的發展提供理論保障,為企業自身快速發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這就需要基層黨組織抓好組織建設工作,宣傳好執行好黨的政策方針和路線。抓好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是重中之重,是加強企業黨組織建設的一件具有現實重要意義的大事。
一、加強企業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性
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的一個重要經驗。毛澤東同志在總結中國革命勝利的經驗時,把黨的建設作為三大法寶之一提了出來。九十多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執政黨,成功地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道路上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就在于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加強自身建設。我們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保持和發展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了黨的創造力、 凝聚力、戰斗力,為事業勝利提供了根本保證。當前我們正處在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當肩負著歷史重任,經受著時代考驗。要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決不能自滿,絕不能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只有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的建設,才能更好經受住執政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更好戰勝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
我國處于一個市場經濟高速發展期,改革成為當前的重要主題。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環境也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出現新的問題。積極把握好時代主旋律,積極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積極向廣大職工宣講黨的政策,為實現黨和國家的總任務和目標而奮斗。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加強企業基層黨組織建設。隨著企業在市場經濟中地位的不斷改變,各種問題和矛盾日益突出,企業的生產方式,組織形式,分工協作等方面發生著潛移默化的變化,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新的工作方向。而加強企業基層黨組織建設能夠更好地通過企業政工干部隊伍的建設加強企業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確保企業在面臨各樣困難和挑戰時迎難而上,攻堅克難,保障企業發展和諧穩定。
二、當前企業基層黨組織建設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企業當前面臨生產安全壓力較大,職工隊伍趨于老化,年輕力量補充不足,存在專業技術崗位后備力量儲備不足等情況。 企業基層黨組織建設要求工作人員的素質要高,思想政治覺悟要高,綜合能力要強。
目前,企業是一個生產經營單位,創造較好的經濟效益是主要目標。政工干部主要是做思想政治工作,表面看與企業的主體發展沒有直接關系,導致政工干部在廣大干部職工中受到輕視,直接導致政工干部積極性受到影響。
企業待遇普遍與在企業中創造的經濟效益掛鉤,企業黨工干部由于與企業生產沒有直接聯系,導致政工干部的工資待遇水平在企業中一直是處于較低水平,導致企業從事政工工作 的人員積極性受到影響,導致人才流失。
隨著市場經濟不斷深化,企業員工思想認識不斷提高政工隊伍中存在有思想認識不能夠適應新時代要求,而企業政工黨組職干部幾乎全是兼職,個別干部不能夠嚴格要求自己,直接導致在開展工作處于被動局面,工作成效不大。
市場經濟環境下,廣大干部員工對政治思想建設工作認識不足,容易出現重視經濟效益而忽視思想政治工作,忽視了在廣大干部員工中開展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
三、進一步加強企業基層黨組織建設幾點對策
企業要提高多政治思想工作的認識,把政治思想工作作為 與生產經營同等重要的工作來抓,樹立政工干部及工作者在干部員工中的形象,培養一批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工作經驗豐富的政工隊伍,切實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
基層黨組織要不斷充實優秀人才,實現政工隊伍素質的整體提高,把政工工作人員的待遇提升到與生產單位人員同等水平,從而消除 廣大員工內心的心里輕視,為企業政工人員正常開展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圍。
采取措施提高政工人員素質,開展靈活多樣的業務培訓和理論學習,提高政工人員的整體素質,增強政工干部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加強企業基層黨組織建設提高基層政工干部的工作水平對于企業適應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建設和企業發展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201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當前,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對企業適應新形勢新時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確保保障企業堅持以黨的思想方針和政策為指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