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等活動。”數學知識、思想與方法是抽象的,必須通過學生在現實、直觀的教學活動中進行操作和觀察、討論和提煉。因此,在實際的教學活動時,我們要盡量為學生創造動手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利用自己動手操作獲得的數學知識,從而感知抽象的數學知識、思想與方法。
一、動手實踐,努力挖掘素材
蘇霍姆林斯基說:“手和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加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因此,堅持手腦并用,能夠收到以動啟思的效果。如在教學“8+3”時,先要求學生擺出兩種顏色的11個小圓片,然后啟發“怎樣移動小圓片就能很快算出一共有多少個?”“能想出幾種算法?”“哪種方法更快?”引導學生知道方法,因而又可推出8+4、8+5、8+6、8+7、8+8、8+9的計算方法。這樣既突破了難點,又明確了道理。再如數的認識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十分抽象,也比較枯燥。如何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達到快速記憶,找到規律的目的呢?在教學中,我試用小棒,讓學生動手擺弄,學生不僅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大大超過了書本上的認識。在學習9的組成時。教學時,我提出要求:把9根小棒分成兩堆有幾種分法?9可以分成幾和幾?然后讓學生動手分一分。這一下,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每個小朋友都用小棒擺數,擺了滿滿一桌子,最后一起交流,得出了4種形式。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借助對實物的形象思考,學生很快發現了其中的規律。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自然得出兩種填寫方式:一種是從大到小,另一種從小到大。
二、動手實踐,把生活帶進課堂
在課堂教學中,把數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銜接起來,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起來自然、親切、真實。讓生活問題走進數學課堂,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然而,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對于小學生來說并非都是熟悉的,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操作,把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演示在學生自己的眼前,讓學生通過手、眼、耳、口等各種感官的協調來感知數學問題,把抽象的數學問題變成直觀的問題。例如:“有一座長2900米的橋,一列火車以每秒30米的速度開過這座橋,結果用了100秒。求火車的長度?”這樣的問題,但對于缺乏實際經驗的學生來說是很難理解的,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把這陌生情景演示在學生的眼前:1.讓學生把鉛筆當作火車,然后讓學生再搭一座橋。2.讓學生把“火車”開過“橋”。3.引導學生觀察“火車”開始過“橋”的地點和穿過“橋”時火車的位置。通過自主的操作實踐,可使學生感知事物活動的全過程,幫助學生樹立了火車實際長度的概念,發現其隱蔽的數量關系,最后發現問題解決的策略:30×100—2900=100(米)。
三、動手實踐,進行方法指導
“動”是孩子的天性,每位孩子都充滿了“動”的欲望,但如果忽略指導,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往往會變得盲目,得出的結論也就失之偏差,從而失去了動手實踐操作的意義。因此,如何引導學生的動手操作,就顯得尤為必要。1.建立操作常規。與單純觀看教師演示相比,讓學生在課堂上操作學具比較費時,特別是剛開始時由于學生還不善于取出、放回學具,使用起來更花費時間,導致時間不夠,有時甚至難以控制,起不到操作真正的作用。因此,必須及早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這些常規包括課前如何認真準備、專心傾聽老師的指導、何時收拾學具等。特別是需要小組合作的,更需要事先有一定的分工。2.充分利用多媒體模擬指導操作。隨著現代技術的不斷更新和發展,多媒體直觀動態、聲像結合、傳播效率高的等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因此利用計算機模擬操作比教師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如果把它與學生的實際操作相結合,幫助學生正確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學《角的度量》時,就可以多媒體演示量角的方法(包括量角器的擺放、怎么讀刻度等),比老師和學生的操作演示更清晰,更直觀。
四、動手實踐,建立并豐富數感
“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被用來表達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學生在活動中建立起來的數感是充滿活力的。我們知道,數學來源于生活,培養學生的數感離不開學生的生活經驗。而數學知識又比較抽象,許多學生對數都不能很好地建立表象,更不能真正地理解數的內涵。教學時,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相關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自己熟悉而又愉悅的具體生活情境中獲得良好的數學體驗,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感受到數的存在,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從而使學生真正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表示數,加深對數的認識,從中建立和培養學生的數感。在生活中捕捉數學,應用數學,升華數感。現實生活是兒童學習的源泉。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勢在必行的。由行動而發生思想,由思想產生新的價值,這是創造的過程,手和腦一塊兒干,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如果我們根據教學的實際和學生的特點堅持不懈地訓練與培養,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作者單位:沭陽縣湯澗中心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