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敏娟
課本是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主要源泉之一。首先,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的過程中同時也應注意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維習慣及方法。其次要培養學生專心傾聽和認真閱讀課本的好習慣。專心傾聽的學習習慣也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更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學生專心聽講老師的課,在認真聽講的同時自由地翱翔在知識的海洋中,汲取著數學知識,化被動學習為主動求知,為學好數學打下扎實的基礎。
一、如何培養和調動每個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數學是思考性極強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因此在課堂中,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時,要給學生留足夠的思考時間,提問學生時,要多方考慮,照顧各種層次的學生 。對于容易解決的題目,留給一些稍微差的同學來回答,及時鼓勵他們,只要他們答對或答對一點,都給予及時的表揚,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樂趣,也激發他們動腦筋的欲望。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協助精神,團隊觀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崩發創新的火花。這樣,整個班級學習數學的氛圍也將更加濃厚,大家你幫我,我幫你,在取得各自進步的同時,整個班集體也在不斷地進步。
二、充分利用生活情境服務數學學習
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把數學應用于生活,這就要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充分參與的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價值。教師要培養學生學會從生活實際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實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和實踐數學的興趣。教師也可以經常性的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更加熟練地掌握所學知識,認識數學學習的價值,從而增加學好數學的信心。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今后的生存發展作基礎,這就要從解決生活的一些實際情況開始,在練習質疑這一環節中,教材中的許多練習就是實際生活情境的再現。用數學思維來客觀判斷周圍的事物,也提高了學生理性思維的能力。
三、輕松愉快的環境對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數學教學過程應當最大限度地啟發學生積極地進行數學實踐活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應讓學生高高興興地進入數學世界,在探索中激起興趣,培養學生健康活潑的個性,創建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從發現中尋求快樂,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體會數學的使用價值及“做”數學的無窮樂趣。學生看清題意,再想一想,根據題目要求,你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該如何做。然后,讓好的學生帶著差的學生學習這樣可以兼顧全班。還要讓學生從具體的形象思維逐步地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這樣可以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運用,進而提高學生對學數學的運用能力。通過學習新課程,只要在課堂教學結構、過程、體系三方面上以獨特的思路進行設計,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得到知識,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經驗告訴我們,教學任務完成,質量提高,是多種因素、多種方法的綜合在一起的結果。因此,不能否定其中一種方法或把一種教學方法的作用夸大其詞,這樣都是不切實際的。選擇教法和使用效果的要統一。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教與學在教學的動態發展中達到平衡,這樣才可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與教學的實際效果一致。因此,應按照學生學習的簡單程序來選擇或設計教學方法。
【作者單位: 昆山民辦珠江學校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