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蓬蓬
課堂教學模式就是教師在課堂上為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針對學生進行有效學習而實施的教學方法,也就是平時所說的“因材施教”。“模式”一詞是英文“model”的漢譯名詞。美國的喬伊斯和韋爾在《教學模式》一書中認為:“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和作業、選擇教材、提示教師活動的一種范式或計劃。”因此教學模式可以定義為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
一、小學高年級美術學生主體型課堂教學管理模式的含義
學生主體型課堂教學模式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出現,在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合作交流的氛圍中,發現知識,并有機會分享自己與他人的想法,課堂教學過程是讓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
二、學生主體型課堂教學管理模式建構的依據
1.《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學生以個人或集體的方式參與美術活動,激發創意,了解美術語言及其表達方式和方法;運用各種工具、媒材進行創作,表達情感與思想,改善環境與生活;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提高審美能力,了解美術對文化生活和社會發展的獨特作用。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所以學生主體型課堂管理模式是課程改革的要求。
2.心理學研究表明,高年級學生已經有了比較明確的觀察力和辨別力,他們的思維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獨立性,他們喜歡自己分析問題、理解問題,這足以說明我們的學生已具備了主體型的自學能力。
3.從美術鑒賞學科特點來看,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和賞析,是根據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并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和自己的藝術修養水平來解讀,“主體型”課堂教學管理模式正是從這一點出發,并能較好地將其應用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三、學生主體型課堂教學管理模式建構的過程
主體型課堂管理模式是一種師生雙邊參與的動態變化的過程,每一位學生都是生動、獨立的個體,是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而教師是這個變化過程中的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1.老師“坐下來”成為學生的“合作者”
根據以上主體型課堂教學管理模式建構的依據,在上學期和本學期我大膽對高年級學生的美術鑒賞課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摒棄以往在課堂上老師講學生聽,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傳統模式。我們的美術課堂教學模式,我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我的課堂我做主”。這種課堂教學管理模式主要是以個人和小組合作的形式來操作,由點輻射到面,全員參與。首先,我把全學期的教學內容分配給全班3個小組、每個小組15個成員左右由小組長負責教學內容的分配,在按學生意愿組合的情況下注意男女生的搭配,注意表現能力強弱的搭配,這樣更有利于每組之間的競爭和均衡發展,避免某些組出現冷場的局面。在指定的時間內,由小組成員集體備課,跟老師討論教法,完成教案,搜集素材,制作課件等。
2. 學生“走上臺”成為課堂的“主角”
上美術課的時候有小組選出表達能力強、口才好的同學擔任該節教學的主講教師,講授新課。老師坐在下面,既做學生又當導演,根據學生講課的思路,適時進行及時的引領。由于“主講教師”早就能為上好這節課躍躍欲試,包括問題的設置、提問哪個同學都設計好了,講起課來也是洋洋灑灑,與實習的預備老師比起來毫不遜色。同學們之間的問題回答,因為彼此之間都是同學,沒有師生之間的界限和隔閡,所以回答問題放松自由,想象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課堂經常爆發一陣又一陣的掌聲和喝彩。每個小組講完所講內容后,老師都要根據講課學生的表現和所講知識點進行點評,正確對待學生中的個體差異,評價時做到不褒此貶彼,對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閃光點和微小的進步,給予由衷的表揚和鼓勵,而對于因一時粗心大意、緊張或知識點掌握不牢出現的失誤、錯誤,應給予真誠的理解寬容和良好的期待。
四、學生主體型課堂教學管理模式建構的效果
老師由課堂的“主宰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老師為學生學習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在教學中老師可采用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班際間交流等多種課堂教學組織形式。
老師從“高高在上”的講臺上走下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在傳統的教學中,師生之間的距離無法縮短,老師永遠“高高在上”,良好的師生關系、民主的課堂氣氛無法形成。要改變這種形式,教師應該主動由“站在講臺上”變為“坐到學生中”,使自己成為學生中的一員,以交流、合作、商討的口氣與學生交流,這樣學生會親其師、信其道,遇到什么問題都愿意與老師互相交流。
一節好課能讓學生受益一生,這種課堂教學管理模式的實踐,不僅僅是讓學生獲得一種知識,還讓學生又有一種精神、一種態度、一種不懈的追求。建構學生主體型課堂是一個長遠的目標,需要不斷地探索、完善和創新,老師把課堂還給學生,為學生搭建一個表演的舞臺,實現“我的課堂我做主”,不僅僅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更是為學生的一生發展奠定基礎。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學生主動建構的,不是被動接受的。任何缺乏學習主體性的知識都是沒有生成性的,更談不上創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各種有效的形式和方法,讓他們自己主動去學習、去思考、去分析、去探究,把握過程,得出結論,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成為課堂的主人。“我的課堂我做主”,我們不需要一模一樣,我們不需要人云亦云,我們要質疑,我們要創造,我們要彰顯個性,這樣的課堂,才會多出一些輕松,多出一些歡聲笑語,多出幾許神采飛揚。
【作者單位: 南京市江寧區東善橋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