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艷玲
新的課程標準把人文性教育作為美術課程的基本內容之一,新課標不再讓學生接受知識和記憶現成的結果,獲得完美無缺的結論,而是引導學生自主創新、開拓思維、展開想象,并在探究中獲得美的感受,接受文化的傳承,使之成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如何在美術教學中讓人文精神通過自主探究、遷移體悟等途徑轉化為學生自身精神沉淀呢?我在教學《十二生肖》一課中有如下體會。
一、以趣激情,感受文化背景
新的課程標準倡導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美術學習絕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美術教學不能脫離它所依托的文化背景。蘇教版四年級美術《十二生肖》一課是通過學習了解十二生肖的來歷,感受民俗文化,學會運用剪紙等方法設計生肖圖案,在課的導入環節,我首先通過電腦資料讓這些憨態可掬的動物形象隨著優美、歡快的音樂進入學生視野,學生饒有興趣地看著這些可愛的動物,接著我啟發學生:“你父母和自己的屬相是哪一個,找出來,比比看他們有什么不同?”學生輕點鼠標,選擇那些可愛的小動物,各自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時電腦屏幕出現了小動物的剪紙,“真了不起,這些小動物還能做成剪紙!”學生贊嘆道。雖然他們還不能用準確的語言說出這一文化內涵,但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開始對民俗文化流露出喜愛之情。
二、走進生活,探尋藝術之根
越貼近學生生活的文化情景,就越能激揚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興趣。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因此,我們巧妙地把一些鄉村民俗文化搬進課堂,讓學生感受它得魅力,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美術教學的新演繹。在《十二生肖》一課中,為了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課前我和學生組織了一次“藝術大尋寶”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周末走進農村,到老農民、老藝人那兒去尋找有關生肖傳統工藝品,到書店、街頭去尋找生肖實物,聽老農民、老藝人講講民間故事和傳說,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又體驗了民間藝術的精湛。上課時我請各小組把尋寶的結果進行交流:有的學生找到了生肖郵票,展示在黑板上;有的帶來了小巧精致的生肖剪紙,互相傳閱;有的把生肖藝術品擺在課桌上,小狗玩具、老虎鞋、兔帽子、小掛飾,真是琳瑯滿目,令在場的老師和同學不斷叫絕。接下來的民間故事更精彩,一個小組分別把十二生肖的傳說故事記在小卡片上,在臺前,他們繪聲繪色的表演引得同學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這時我趁機問同學們:“看了這些,你都感受到了什么?”有的說:“如果我也能做出這樣的生肖作品多好啊!”有的說:“我仿佛進入了十二生肖的世界!”他們對十二生肖充滿了喜愛之情,并引發了創作的激情,接下來的制作非常投入。
三、教學做合一,培養探究精神
在陶行知推行的教學方法中,“教學做合一”是最具代表性、創性和影響力的一個重要方法。他注重啟發,使學生不得不憤,不得不悱,發現疑問,探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他強調喚起興趣,認為設法引起學生的興趣是很要緊的,學生有了興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十二生肖》一課,我重點了解十二生肖的民俗文化,學會運用剪紙或紙版畫等方法設計生肖圖案,圖案的設計方法比較難,在這一過程中我沒有直接講述夸張、添加等變形方法。首先,通過欣賞電腦課件作品讓學生自己通過和生活中常見的動物進行對比感悟,使學生看到圖案的變形過程,學生不僅從對比中領悟到了添加、夸張等方法,同時也感受到變形的生肖更加有趣。如,添加了花紋的牛是那么的漂亮,變形了的小雞、豬更加可愛……接下來,近距離地欣賞優秀剪紙和紙版畫作品,有的是精致的民間剪紙,有的是稚拙的兒童剪紙和紙版畫。這些真實的作品放在同學面前,學生備感驚訝。我鼓勵學生把看不懂的地方說出來,他們便以小組的形式大膽地提出問題,諸如,這個剪紙豬為什么看起來不像?它身上的花紋是怎樣剪出來的?紙版畫是怎樣印的?這些問題,我沒有直接給他們答案,而是讓他們先討論,嘗試著去做一做,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的討論、剪的剪、印的印,通過一番探索和老師的適當點撥,問題都一一解決了,學生得到答案和試做成功時喜悅與激動,無法用語言形容,課堂有張有弛,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問題從學生中來,再回到學生中去解決,培養了學生自主參與、探究質疑的好品質。在接下來的作品創作過程中,伴隨著舒緩的音樂,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他們三人一組相互合作,互幫互學,不一會兒,一幅幅或精致或稚拙的作品產生了。也許他們的作品不是最好的,但是他們的作品是獨一無二的,那里蘊含著學生自我的情感、思維和智慧。
四、綜合評價,體現人文關懷
在義務教育階段美術教育中,評價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評價標準要體現多維性和多樣性。教師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與學生展開民主、平等地對話,而不把教師的觀點強加給學生。《十二生肖》一課作業評講,教師先提供一個展示廳,學生紛紛上臺展示,有的同學談出了制作的過程,有的說出自己作品得意之處,有的說出不足之處。同學在欣賞和傾聽之余又不免有不同的意見提出來,雙方探討一番,老師只作適當的點撥。最終,有的接受意見,修改一下,有的沒有結果,這并不重要,因為藝術本身沒有絕對的答案,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培養他們探索精神,求新求異的思維和思辨創新的能力,同時他們的審美能力也提高了,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體驗了制作的艱辛和成功的快樂。
總之,人文精神是美術教學的核心,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作為美術教師,應轉變舊的教育觀和舊的教學模式,盡可能地創設健康和諧、寓教于樂、寓教于美的文化和教學氛圍,讓學生走出方墻、走進生活,自主探究,為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提供最大的空間,最大限度地發揮美術教育在學生人文精神建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單位:睢寧實驗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