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網絡媒介依靠其特有的信息互動性和先進的數據管理功能,對創新英語教學提供了很多全新的思路。本文充分肯定了高職英語教學中網絡媒介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和豐富教學手段等積極作用。我們既要保留傳統教學模式中值得肯定的部分,更要把基于網絡環境下的全新英語教學模式與傳統經典的教學手段進行有機結合,進而達到最優化的具有高職特色的英語教學效果。
【關鍵詞】網絡媒介;英語教學模式;教學效果
1 背景介紹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充當了教學活動的主體,而學生從來都是被動的接受。直到21世紀,互聯網的普及使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開始有了改變。教育部于2003年12月26日發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要求》中指出:“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特別是網絡技術,使英語教學朝著個性化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學習、主動式學習方向發展?!睆倪@中我們不難看出,英語教學必須要以“實用、文化、趣味”三原則相融合為出發點,充分整合和利用先進的技術(如多媒體、網絡等),創造出適合學生的全新的語言學習平臺,在豐富教學過程的同時讓學生也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大大提升教學效果。
2 網絡媒介對優化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的作用
在網絡媒介的傳播環境中,網絡本身就是具有海量資訊和豐富表現形式的“大課堂”。通過數字化信息豐富的表現手段,媒體受眾可以輕松地通過網絡這一媒介進行分享、積累、儲存和搜索自己需要的各種資料。而網絡傳播的雙向性這一特點,讓媒體受眾和學習者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成為主動參與者,從而充分掌握信息選擇的自主性。其積極作用主要表現為:
2.1 基于網絡媒介的英語教學模式的產生
一直以來,我們的課堂都是以教師為中心,英語課堂更是這樣。在英語課上,學生的參與感不強,只是被動去聽講、去記錄,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除此之外,我們過分的強調了語法和詞匯的重要性,使得外語課堂的教學內容也都是圍繞著這兩個主題而進行,因此,教學內容枯燥、趣味性不強,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別說自主學習了。而且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也不夠重視。
網絡媒介憑借其信息資源的開放性和表現形式的多樣性,創立了一種以網絡平臺為媒介的全新英語教學模式。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使英語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的現狀發生了改變,把高職學生對網絡平臺的興趣和熱情成功的“移植”到網絡平臺中英語學習情境中,并引導學生利用網絡中海量的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
2.2 新的英語教學模式提供了個性化的學習空間
以前,我們在英語教學中大多采用“一對多”的傳播模式,容易出現“填鴨式”的滿堂灌。進而導致很多學生因無法跟上學習進度對英語產生恐懼甚至厭學等抵觸情緒。
而網絡資源的多樣化使得教學內容更加形象有趣、視聽俱佳、便于互動,這使得語言學習的氛圍更加輕松和愉快,也使得語言交際的環境更加真實、參與性更強,有助于學生隨時隨地進行相關知識點的復習與鞏固。在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在課前認真設計好教學內容和方法,并做好與之相關的準備工作;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輕松、自主的完成不同的教學任務和測驗;指導學生在課后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反饋和評價。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促進實現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自主學習這一“新常態”。
2.3 利用網絡媒介可大大增加高職英語課堂的教學信息量
因為網絡媒介所獨具的超鏈接和互動性的特征,不但便于學生輕易獲得海量的資訊,更可以改變授課時間有限致使課堂信息量匱乏的現狀,這樣既利于對教學內容的擴展理解及相關信息點的豐富完善,更是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延伸。
3 實施建議
我們在對外語教學進行研究時發現:在學習外語的整個過程中,學習者的情感因素對其學習效果有著一定的影響。因此,為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外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應當努力引導學生將消極情緒轉變為積極情緒,從而提高學習效果。要做到這點,就必須:
(1)努力深挖英語課程教學內容中的情感因素,用心備課,將“樂趣和興趣”帶進課堂,將英語的魅力精彩呈現,使學生充分體驗英語的魅力。
(2)科學、合理的將網絡這種新的學習平臺與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相結合,在向學生講授詞匯、語法這些語言知識的同時,結合教材向學生展示英美文化方面的知識及常識。充分利用現代化網絡教學手段(如微課、慕課及視頻課;微博微信朋友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擴大知識面,增添學習的趣味性、提升學習效果。
(3)高職英語教師要善于運用人際傳播中的多重表達技巧,營造和諧的情感環境,以愛心施教,融洽師生關系,形成師生和諧、教學相長的“新常態”。利用“賞識教育”的原則,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以鼓勵為主,使學生擺脫外語學習中常有的“我學不會”、“我學不好”的思想包袱,促進學生進行輕松的自主學習。
4 結束語
一段時間以來,基于網絡環境下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依靠其交互性的特點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英語教學的需求。盡管如此,我們也要一分為二的看問題,既看到網絡化英語教學模式的優勢所在,又要認識到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既看到傳統英語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也要看到其具有一定的教學效果。還要充分借助網絡媒介固有的技術優勢與海量的鏈接資源,利用最新涌現的網絡教學手段(如微信平臺、微課設計與開發、慕課平臺建設、視頻課的示范作用等),將兩種教學模式科學、合理的相結合,從而達到最好英語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吳迪.多媒體技術在現代大學外語教學中的應用[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7(08).
[2]嵇麗.網絡中的信息獲取模型[J].情報科學,2002(10).
[3]王春玲,寧春巖.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網絡英語教學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n2002(06).
[4]何高大.中國網絡英語教學所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四川外語學院學,2002(06):154-156.
[5]李蓉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英語教學[J].保定職業技術學院,2006(02).
作者簡介
沈菲菲(1980-),浙江省紹興市人。碩士研究生學歷。現供職于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部。研究方向為大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作者單位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省咸陽市 7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