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趙翠華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發展性評價的目的就激勵和促進學生的發展,通過反饋成為教師教學策略調整的科學依據。在小學教學發展性評價中,要基于教學目標評價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語文學習潛能,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習效果。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中運用最多的就是總結性評價,即通過最后的學科成績來對學生進行評價,這嚴重阻礙了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創造潛能的激發。因此,改善小學語文課堂評價方法至關重要。隨著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化,以學生為中心的發展性評價成為評價體系的中心。發展性評價的目的就是促進學生的發展,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創新潛能的激發和培養。那么,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發展性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本文對此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旨在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一、基于教學目標評價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發展性評價能夠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小學語文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通過閱讀提升學生語言理解能力,為學生語言交流奠定基礎。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對課堂教學成效進行評價,新課改把課堂教學的目標分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三個方面,目標評價的多元化成為評價課堂教學內容。例如,教師在教授《雪孩子》一文時,其三維目標分別是,認識11個生字,能正確書寫7個一類生字,掌握一個新筆畫“橫折彎”;掌握看連環畫復述課文的方法,嘗試著與同學合作表演課本劇;感受雪地、云朵的美麗,體會雪孩子美好的心靈。目標內容的明確性要求教師在授課中注重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在知識、學習方法和情感價值上的提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從而發掘學生內在的潛能,在合作表演中充分展示自己,獲取自我價值認同,有助于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提升。
二、以激勵為主,激發學生語文學習潛能
發展性評價是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從注重學生成績轉化為注重學生多方面發展潛能的激發,從單一的評價主體過渡到多元化的主體,單一主體的評價方式不能關注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不能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因此,在評價體系中鼓勵學生參與評價,讓學生成為被評價主體的同時又成為評價的主體,發揮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通過學生之間的互評、他評以及小組評論的方式彌補彼此之間的差異,推動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閱讀《小蝌蚪找媽媽》一文中,采用分角色閱讀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通過劃分小組的方式分別指定每一位學生扮演的角色,在閱讀過程中通過學生的和教師的評價來提升學生語文閱讀水平的提升。同時在評價的過程中加入學生的自評,提高學生自我認識能力,發掘自身學習的潛能,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隨著新課改和時代不斷發展的步伐,傳統的評價方式顯然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發展和需求,需要從多種角度、多個層面對教學做出客觀全面的評價,發揮評價的激勵和促進功能。教師在教學中實施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發展性評價與多元化的理念相融合的方式對小學語文教學實施評價,從而發掘學生學習潛能的激發。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創新能力。例如,教師在教授《恐龍的滅絕》時,為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采用提問的方式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課文中講述了幾種恐龍滅絕的學說?他們分別是什么?那么還有其他的學說嗎?”啟發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學生通過網絡資源的搜索獲取自己需要的答案,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評價的內容,發展性評價是一個動態的、持續的、發展的過程,其評價的方式和內容也應該和其保持一致,從而充分發揮激勵和促進的功能。
三、課后反饋與評價交相輝映
有了發展性評價的標準和內容,還需要反饋的環節,反饋評價的重要內容,通過學生、家長對教學評價的反饋來檢驗評價方法的有效性,從而更好地發揮評價的功能作用。通常教師會通過調查問卷、家長聯系卡、學生討論和座談的方式來獲得課堂教學的反饋,通過獲取的信息作為教師課堂教學調整和評價策略選擇的依據,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聽課的積極性,挖掘學生學習語文的潛能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例如,教師要做好與家長溝通的工作,最好是一個月與家長就孩子的語文學習情況進行溝通,了解家長的教育需求,并在教育理念和學習方法上達成一致,發揮學校、家庭和學生三者合力的作用,共同促進學生自身全方面的發展。通過反饋發現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幫助學生獲得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發展性評價是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核心的評價,是一個動態的、持續的、過程性的評價,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從多元化的角度和層次上實施發展性評價。讓發展性評價貫徹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在促進學生成績提升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掘學生內在語文學習的潛能,提高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方法的能力,從而獲得自身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作者單位:連云港市崗埠中心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