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悅
摘 要:環境問題是全球性的難題,通過營林造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凈化空氣,緩解氣候變暖問題。我國長期以來重視植樹造林工作,在防風固沙、涵養水源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生態價值,既可以保護自然環境,又可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人們生活質量。通過對營林造林工作進行介紹和分析,以期提高我國營林造林工作的良性發展,促進我國生態環境的改善。
關鍵詞:營林造林;生態環境;氣候變暖
隨著近些年來環境污染的加劇,人們越來越來越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人們在生產生活中有意識地減少資源能源的浪費,減少有害廢棄物的排放,重視能源資源重復利用,減少對環境和生態的破壞。通過營林造林可以減少環境污染,加快有害物質的消化吸收,營林造林工作不是盲目植樹,要通過有組織的科學種植,來實現環境保護,同時促進林地正常發展。
1營林造林的意義
1.1對自然環境的保護作用
我國水資源不均勻,生態環境比較脆弱,一些地區沙漠化嚴重,生態功能比較差,土壤質量不高,對生態多樣性有著不利影響。林地可以很好地凈化空氣,涵養水源,減緩荒漠化,能夠很好地抵御風沙,對周邊自然環境有著重要影響。營林造林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植樹造林工作。森林被稱為“地球之肺”,由此可見植樹造林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1.2對經濟的促進作用
十八大以來國家特別重視環境保護,要求經濟社會要又好又快發展,同時監理資源能源節約型社會,通過環境優化的方式發展經濟,建設項目進行嚴格的環境評估。在經濟社會轉型中,林業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能夠很大程度上促進經濟的發展。很多林場已經開始停止商業性的采伐,由原來的伐木經濟向生態要效益轉變。啟動森林碳匯交易,實現生態效益向經濟效益轉變。啟動森林碳匯交易試點,實現生態效益向經濟效益的轉變。這是民盟中央專題調研組談得最多的一個建議。一些地區有著發展林業的優勢,通過發展碳匯林基地建設,解決生態補償機制和生態投入的問題,促進森里的發展。同時在林低下套種經濟作物或中草藥材,可以獲得林地收入,獲得經濟效益。
1.3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通過發展林業可以提高農村林網控制率,建議不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增加糧食產量。我國已經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農田防護林體系,近些年來,我國相繼在糧食主產區開展農田防護林改造,提高農田防護林比率,通過發展農田防護林,可以提高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林地生產的木材也可以有效吸附灰塵,消弱噪音。林地和田野的結合,能夠產生新鮮空氣,促進人們身心健康,提高身體免疫力,對人們生活質量提高有很大幫助,對社會健康發展有很大促進作用。
2做好營林造林工作的措施
2.1提高全民意識,做好營林造林宣傳
植樹造林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時,需要提高社會營林造林的意識,讓更多的人才遇到植樹造林工作中來。營林造林是意向有技術含量的工作,需要對林地進行科學的管理。我國長期以來重視植樹造林工作,在防風固沙、涵養水源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生態價值,既可以保護自然環境,又可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呼吁全社會參與到營林造林工作中來,加大對營林造林工作的宣傳,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調動人們參與營林造林的積極性,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營林造林工作中去。在營林造林時,要重視對營林方法的宣傳,讓每個人都成為專業的營林人士,吸收社會資金進行營林,發揮市場機制在營林造林工作中的作用。宣揚植樹造林的好處,鼓勵更多地人參與到植樹造林工作中去,采取多種形式發展林業。
2.2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基礎設備,重視科技技術力量
營林造林工作需要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同時政府要加大對營林造林工程的支持,通過發展科學技術,促進營林造林的發展。政府要做好林地種植和管理人才的培養,提高營林造林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通過先進的生物技術提高樹種的成活率,提高樹種對病蟲害的抵御能力,提高樹木的質量,讓林地創造更大的效益。此外,要重視林業相關產業的發展,提高林業產品的質量,豐富林業產品種類,加大植樹造林力度,促進林木發展,形成地方品牌,增強產業競爭力。還需要學習其他地區或者其他國家植樹造林的經驗,進行生產技術和生產設備的引進吸收,提高農業產品質量。可以創新營林造林融資模式,吸收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到營林造林工作中來,通過政府鼓勵支持,進行重點幫扶,減輕當地老百姓植樹造林的負擔。在進行植樹造林工作時,要控制好植樹造林質量,同時要對造林效果進行測評,及時向社會公開。
2.3健全相關各部門法律法規,做到有法可依
林產權制度對營林造林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一些地方荒地很多但是沒人植樹造林,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產權制度的限制。隨著我國改革的不斷深化,依照中央統一部署,不斷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能夠有效調動農民積極性,同時引入社會力量進行植樹造林。非公有制造林也是造林的重要方式,企業和大戶等經營主體通過各種形式獲得林地使用權,進行營林造林工作。一些地方非公有制造林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營林造林工作的發展。但在營林造林工作中,必須以法律為準繩,不可忽視法律,破壞生態環境,不可投機取巧,濫砍濫發等現象必須進行制止。通過全民參與,加快營林造林發展,同時監督違法砍伐森林現象,強化林業法制建設,提高人民的森林保護觀念,并重視林業執法工作,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2.4以短養長,創造最大經濟效益
林下種植中草藥是一種可行的,能夠有效利用林地資源的林下經濟。由于很多林場停止砍伐,開始從經濟價值轉向生態價值,在林下種植適宜的中草藥是可行之道。不同的中草藥適宜的環境條件各不相同,有的中草藥喜好陰涼,有的中草藥喜好陽光,可以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適當種植中草藥材。林下套種中草藥或者經濟作物可以在短期內實現經濟價值,我國長期以來中草藥種植依賴土地,林下種植中草藥可以很好地解決中草藥種植的土地緊張問題,減少林地和耕地的破壞。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對中草藥的需求越來越大,保護天林地和經濟發展的矛盾難以協調。林下種植草珊瑚改變了傳統中藥種植的模式,有效利用了林地空間,是解決人地矛盾的有效途徑。
2.4強化質量意識,完善檢察監督機制
營林造林工作不能短期內發揮較大經濟效益,因此營林工作受到植樹造林者責任感影響較大。一些地方對營林造林工作意識不到,通過行政手段對森林資源、營林造林指標進行檢查,可以提高當地領導的責任心。各林業部門要委派責任心強,業務水平較高的人員進行驗收,保證驗收效果。
3結語
環境問題是全球性的難題,通過營林造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凈化空氣,緩解氣候變暖問題。森林能夠有效降低溫室效應,緩解氣候變暖問題,推動營林造林工作是各國保護環境的重要手段。采取相應的應對策略,推動我國植樹造林工作,發展林業基地建設。在進行種植的時候應根據對各種樹種的市場需求進行,滿足市場供求的變化。開展珍貴樹種培育,通過珍貴樹種后備資源,加速珍貴樹種植樹工作發展。營林造林重在更多地人參與,通過環保宣傳,增強人們環境保護意識,同時開展各種植樹活動,通過政府和社會團體的資助和扶持,營造良好的營林造林社會氛圍,提高全民植樹造林工作積極性,促進營林造林工作健康、有序發展。通過林業發展促進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緩解氣候變暖問題,形成更加優美宜人的生態環境。以提高我國營林造林工作的良性發展,促進我國生態環境的改善。
參考文獻
[1]徐正德,劉金鑫. 探討做好現代林業營林工作的相關策略[J]. 農民致富之友,2014,20:135.
[2]崔崧,霍宏. 淺析在可持續發展下營林造林工作的意義及完善[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05:187.
[3]楊萍,張紅霄,彭曉民,王明鏡.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對農戶造林意愿的影響——基于江西省6個案例村農戶調查[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3:58-66.
[4]盧寰. 熱帶林業實驗中心林區營林生產精細化管理措施[J]. 現代農業科技,2015,19:192-193.
[5]熱孜亞·卡克西. 淺談如何優化林業造林工程的質量問題[J]. 農民致富之友,2016,10:119.
[6]肖艷瓊,楊劍輝,肖艷紅. 加強林場營林護林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J]. 綠色科技,2016,17: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