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滬莉
摘 要:在我國,各行各業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了可持續的發展。金融業雖然是個傳統行業,但是卻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縱觀近幾年的發展趨勢也是勢不可擋。鑒于金融業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百姓生活的重要性,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社會各大部門在在積極引導金融業的改革,使其能夠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針對這一主題,本文對此也將進行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金融業;重要性;可持續發展;相關探討
引言:一直以來,金融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由此可見,構建一個良好的金融業市場環境尤其重要,因為它的存在不僅關系到國家經濟的穩定,還影響到社會的和諧穩定。如今,金融業已經形成了一個十分龐大的體系,其包括的內容主要有貨幣、銀行、保險等和金錢相關的項目。作為一個特殊行業,高中生對此進行深入的了解,對今后專業的選擇也存在著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在各行各業激烈競爭的社會環境中,金融業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也開始受到各界的高度關注。
一 金融業的基本概念
1.1 金融業的含義
金融業主要是指經營金融商品的一種特殊行業,它包括銀行業、保險業、信托業、證券業和租賃業。并且具有優化資金配置和調節、反映國家經濟的作用。由于金融業獨特的地位和固有特點,以致于社會各界都非常重視本國金融業的發展情況。雖然過去幾十年金融業的發展比較緩慢,但是隨著金融行業的深化改革,我國金融業的發展速度和規模整體上還是在逐漸壯大。
1.2 金融業的特點
作為特殊行業,金融業有其自身的發展特點。其中,指標性、壟斷性、高風險性的特點比較顯著。
所謂指標性特點,主要是指金融的指標數據,能夠從各個角度反映出當前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狀況,并及時督促相關部門對金融業的改革目標進行相應地調整。由此可見,金融業就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晴雨表。
而壟斷性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指金融業是政府嚴格控制的行業,這也就意味著沒有得到中央銀行的審批,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是無法隨意開設金融機構;另一方面則是指具體金融業務的壟斷性,比如辦理信貸業務主要集中在四大商業銀行,保險業務主要集中在人保、平保和太保。
至于金融業高風險性的特點,主要是指金融業是巨額資金的集散中心,由于影響的范圍比較廣,所以任何金融業方面的相關決策都要慎重。
二 金融業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背景
2.1個人以及企業對于資金融通的需求較大
對于每一個人而言,無論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資金融通,主要表現為:長期或者短期、國內或者國外等,他們對于資金的需求都是建立在金融業基礎之上的。除了個人,金融業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尤其是當企業通過生產生活獲得更多利益的時候,他們會選擇把剩余的資金存入銀行,而銀行正好就是金融業發展的產物之一。加之中國金融業市場的逐漸開放,所以這一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還是十分可觀的。
2.2 受到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
雖然國內外經濟的發展都比較迅速,但是也加大了其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不穩定性。尤其是08年金融危機出現以后,國內外的金融業都因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仍很突出。為了在今后更好的抵御金融危機所產生的不良影響,當下相關金融企業和部門就要意識到金融業對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2.3 國內外金融業的發展形勢嚴峻
國內外經濟的發展以及國情都不同,以致于金融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同。但是當金融危機發生后,如何挽救當下的金融業市場成為了大家共同思考的問題。隨之而來的就是加強對全球金融業的體制改革,只有深化改革才能有效的引導金融機構更好的支持實體企業,并促進我國金融業的可持續發展。由此可見,當下國內外的金融業發展形勢都相對比較嚴峻,而金融業促進可持續發展無疑是一條充滿希望的道路。
三 金融業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方法
3.1 中央深化金融業體制市場改革
金融業事關我國經濟的發展,還尤其對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有著重要的影響,以致于如何通過金融業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受到了中央相關金融部門的高度重視。為了完善金融市場,并促進當下的可持續發展,作為中央政府部門,應從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是加強金融業市場的體系建設,尤其是以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其利率的定價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其次是完善人民幣的匯率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從而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水平。除此之外,還要密切分析國內外金融市場的最新動向,并切實加強金融業對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作用。總之,中央深化金融業的體制改革,都是為了穩定金融市場,并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3.2 擴大金融業市場的改革試點
金融業促進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是中央的任務,更是相關金融部門的職責所在。而為了提高金融業在促進可持續發展中的影響,設置相應地金融改革試點尤其重要,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農信社。
農信社作為金融業改革的重要試點,就要不斷提升自己對個人以及小微企業的服務能力。比如給予符合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環保企業,生態企業等提供更高的貸款額度等優惠政策。這樣不僅能全面提升農信社資金的質量和效率,還對新興產業提供了巨大的支撐力,從而使得金融機構真正的服務于實體經濟的發展,當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才會一步步得以實現。
3.3完善金融市場的融資結構
通過金融業促進可持續發展,完善金融市場的融資結構是必然的結果。通過融資,才能更好的發揮金融市場資源配置的作用以及分散相應地風險。所以地方政府要建立相應地擔保公司,這樣就能確保在資金上存在問題的企業,可以和銀行以及擔保公司開展合作,從而有效實現融資計劃。尤其是促進可持續發展的企業項目,比如:節能減排,環境治理等,就要在財政稅收方面相應的降低利息。只有給予更多的優惠補貼政策,金融業的發展才能間接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四 結語
在日趨復雜的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下,只有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才能更好的引導金融機構積極地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充分發揮金融業的改革,還能在我國由“粗放型”經濟轉變為“節約型”經濟的轉型中起到相應地作用。由此可見,堅持黨中央,國務院對于金融業的改革部署方針,則能有效促進社會地可持續發展,并增強我國經濟金融體系的整體抗風險能力。
參考文獻
[1] 栗書茵.宏觀調控與金融業可持續發展[M] 經濟科學2005.08.
[2] 蔡自力.促進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財稅政策[M]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