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忠華
【摘要】教師為培養自身的教學反思能力,在參與教學各個環節時應留心觀察,發現問題,明確問題性質和結構,廣泛收集相關信息,批判性地評估自己的思想、行為、觀念、態度和情感,重新審視教學經驗,結合課例在教學實踐中反復嘗試、檢驗,從而使教學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關鍵詞】課堂教學;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教育觀點與實踐行為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本質上是理論和實踐之間的對話.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總結精彩片斷,思考失敗之處
一堂成功的數學課,往往給人以自然、和諧、舒暢的享受.每一位數學教師在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學習指導等諸方面都有自己的獨特設計,在教學過程中會出現閃光點.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實驗引入、情境引入,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問題引入,教師教學語言的藝術性,教學手段的藝術性,課堂結尾的藝術性,對學生做出的合理贊賞的評價語等,都應該進行詳細記錄,供日后參考.同時,每節課往往會有這樣那樣的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有時語言表達不當,有時教學內容處理不妥,有時教學方法處理不當,有時練習習題層次不夠、難易不當.對于這些情況,數學教師課后要冷靜思考,仔細分析,并找出改進措施,在日后的數學教學中不斷提高,不斷完善.
二、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是否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我們以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鼓勵、喚醒、鼓舞.”青少年容易被新異、不平常的現象或內容所吸引,這是一種好奇心理.“它可以激起探索自然的認知興趣,產生渴望求知的傾向,逐漸形成學習的自覺行為”.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數學的趣味性和學生的好奇心把課講好.數學教師反思有沒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滿腔的熱情去“激活”學生“沉睡”的因子,盡可能讓學生的思維處于最佳狀態.
三、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否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盡管學生還是孩子,但他們也有自尊.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里說“任何時候都不會給孩子不及格的分數”,其用意是希望教師任何時候都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有些教師對于差生態度會差些,有種“恨鐵不成鋼”的嘆息,也許會用激將法去刺激學生,本想讓他們奮起直追,但往往會事與愿違,可能使他們更不喜歡學習.因此,在課上教師對后進生要關心鼓勵,要特別注意人人平等,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滿足,自信性得到增強,于是產生了樂學的心態和學好功課的決心.因此,教師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否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四、反思布置的課后作業是否會挫傷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學生作業中遇到的難題主要有三大類.一類是屬于知識難點.首先讓學生先自己思考,幾經思索而不得其解時,再由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啟發、引導,幫助他們排除思維障礙,克服困難,這樣印象更深,效果更好.第二類是知識缺陷,如果事先沒有向學生交代,學生苦思而不知所措,就會使他們感到做題索然無味,挫傷學習的興趣.第三類是習題中的錯誤,如果不及時糾正,將會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數學教師要經常反思自己對一堂課的各個環節有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使學生少走一些彎路,多一分成功的喜悅,增一份學習的信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是否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在教學中因材施教每位教師都知道.可實際教學中,又用一樣的標準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掌握一樣的知識,完成同樣難度的作業等.每一位學生固有的素質、學習態度、學習能力都不一樣,對學習有余力的學生要幫助他們向更高層次發展.平時布置作業時,讓優生完成一般作業外再加上有難度的題目,讓他們多思考;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降低難度,努力達到基本要求,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發展和提高.
【參考文獻】
[1]涂榮豹.試論反思性數學學習[J].數學教育學報,2000,9(4):17-21.
[2]Scott G paris Linda R Ayres.培養反思力[M].袁坤,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