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瑞新
摘要:根據山岳型景區的實際發展狀況,對其污水處理建設方面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可解決建設中存在的不足:推薦良好的設備,提高處理效率,建議成立統一機構。以期能更好地保護好景區優質的自然環境。
關鍵詞:山岳風景區;污水處理;設計施工
中圖分類號:U664.9+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6)22-0068-02
1引言
山岳型景區是以山岳為主要風景資源和構景要素的具有較高生態價值、觀賞價值以及科研價值的地域綜合體,其特點是:①自然景觀的垂直變化顯著。海拔相差在1000m之上,由于海拔高度和坡向的不同,山地資源呈現出了類似緯度和經度的地帶性差異。②擁有良好動植物資源以及文化元素,可調節氣候,美化環境。③覆蓋面積大,特殊的自然環境造成游覽通道以山路為主,提供的旅游服務點成片狀分布[1]。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閑暇時間的增多,旅游者對旅游產品的需求逐漸由觀光型向體驗型轉變;近年來,山岳型景區游客逐年大增,對景區的環境負載加重,特別是廢水處理已經成為景區管理者的必須重視的問題。
筆者就污水處理設施的前期問題、處理工藝以及設備選型,并結合多年在黃山風景區對多處污水處理站的管理經驗提出了如下一些見解。
2山岳型污水處理設施設計與建設需考慮的問題
2.1溫差問題
山岳型景區獨特的地理位置及氣候,造就了季節性溫差較大,在江淮流域范圍內夏季一般為20℃,冬季最低為-30℃,二者的溫差多達50℃。惡劣的氣象條件對生物菌種的生存和污水處理設施及管網的保溫有著嚴格的要求,稍有差池將會影響污水處理的效果。
2.2選址問題
山岳型景區以山為主,山高溝深,相對海拔較大,污水通過管道收集并排入山下污水處理設施處理難度大,且不易維護,這就要求必須在高山上建設污水處理設施。但在高山上選址必須考慮以下問題。
2.2.1占地
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需占用一定面積的平地,高山上平地緊缺,選擇一塊合適的平地難度大,需要依山就勢,階梯狀修建。
2.2.2位置
污水處理設施選址也相當重要,需做到:
①可以有效收集各個排污單元的污水,且能保證污水自流入處理站。
②污水處理站不能建設在游客集中區域,因為在污水處理設施運行過程中將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異味和噪聲,且污水處理設施隱蔽措施做得不當將會影響游客的視覺體驗。
2.2.3水質問題
山岳型景區主要以游客和景區管理人員排放的生活污水為主,水質較單一,但有其特殊性,由于景區內賓館住宿接待能力有限,游客多數以一日游為主,這就造成了餐飲廢水及入廁廢水較多,洗浴用水較少。據不完全統計,山岳型景區廢水70%~85%來源于餐飲廢水及入廁廢水,這就造成生活污水中COD、NH3-N、動植物油等主要污染物濃度很高,大約為日常生活污水水質的5~8倍[2]。
2.2.4水量問題
山岳型景區各污染單元污水的排放時間主要集中在早間及晚間游客洗漱以及各賓館的餐飲時段,這將占到全天廢水排放量的60%~70%。此外,旅游淡季及旺季的排水差異也很大。
2.2.5工藝選擇
山岳型景區各污染單元所排放的污水雖然是生活污水,但其水質、水量均與日常的生活污水有著顯著的差別,如果選擇合適的污水處理工藝將是污水處理設施設計的關鍵[3]。生活污水處理在發達國家已有100多年的發展歷史,擁有比較成熟的經驗。基本上以生化處理為主體工藝,主要工藝有活性污泥法以及活性污泥法的衍變形式,如生物接觸氧化法、膜生物反應器、氧化溝、SBR法等[2]。具體用何種工藝,一定要根據水質狀況并結合站址的地理環境,盡可能加大污水在調節池的停留時間。
3山岳型污水處理設施的設計和建設
在建設山岳型污水處理設施前,必須明確保護發展的思路,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在景區建設污水處理設施,一定要根據景區的規劃要求,能集中聯片處理就不單一建設,這樣不僅能節約投資,降低運行費用,還能更好地保護好自然環境。
3.1推薦工藝
處理后的污水能能否達標排放,處理工藝是關健,如何做好一個方案,一定要做好前期資料的收集,參照借用同等環境的景區資料,綜合分析,做到水質、水量的準確性。根據多年的污水處理設計、建設及管理經驗,推薦采用“厭氧-缺氧-好氧-缺氧-好氧-紫外消毒”五段法的處理工藝,其特點為處理效果好、占地面積少,同時采用氣浮、化學輔助脫磷、混凝過濾和紫外消毒殺菌等措施,污水處理后達到GB18918-2002《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可以作為消防備用水源回收利用。
3.2選址推薦
為了減少污水處理設施工作時對游客的影響,污水處理站點修建應遠離服務區和游道,盡可能不出在游客的視線范圍內。
3.3池體及管道
為保持冬季的菌種活性溫度,推薦污水處理設施池體構造為鋼混結構,輔以厚玻化微珠保溫砂漿作外墻保溫,這樣不僅能保持水溫,還能對外墻進行防生態和綠化處理,與自然景觀成為一體。污水處理設施池體及設備間管道應盡量安裝在室內,并進行保溫處理,防止凍堵。
4設備儀表選用
為了保證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達到設計效率,以減少人員的操作負擔,在污水處理設施設備的幾個卡點的選型上,推薦使用網板式自動細格柵,保證進入調節池污水的固體懸浮物,降低后端的運行負載;在氣浮階段,選用高效渦凹系列氣浮設備;在供氧階段推薦使用回轉式風機,不僅工作時噪聲低,而且在工作時對機房提供溫度,其也能在供氧過程中水氣摩擦,保證生化反應時污水的溫度;在污泥處理階段推薦使用疊螺污泥脫水機,不僅設備小,操作方便,而且出泥含水率低于帶式壓濾機;在關健工序上配備在線儀表,及時了解指數變動,合理調整運行工藝參數。
5結語
建設一個污水處理設施,表面上認為是一個“環保三同時”配套工程,但其實是包含了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如果缺乏專門的部門或人員管理,從設計之初就會存在各種隱患問題,就會影響今后運行效果。建議各山岳型景區的管理部門,不僅成立專門的機構統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日常運營污水處理設施,還要督促各排污單位做好污水源頭排放的預處理工作,二者結合,才能更好地保護好景區的自然環境,特別是水域環境,做到景區在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讓景區持續、健康、和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鄭林,蔡登火.山岳型景區旅游安全保障體系構建研究[J].旅游縱覽(行業版),2011(7).
[2]周元祥.山岳風景區污水處理系統設計問題的討論[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2004(12).
[3]鄭興燦.城市污水生物除磷脫氮工藝方案的選擇[J].給水排水,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