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摘要】隨著新課程的實施,英語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也發生很大變化。原有的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已被打破,出現了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英語小組合作學習,正是順應課堂改革要求,被廣大老師所采用的一種全新而有效的學習方式。
【關鍵詞】分組 教師素質 教學效果
一、教師自身素質在英語分組教學中起決定性作用
要對學生施行素質教育,首先就要有高素質的教師,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教師應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更新觀念,樂于接受新事物,接受新挑戰,善于駕馭教材,很好地運用科學的藝術教學法。英語分組教學要求英語教師必須具備以下素質:
1.職業素質。有崇高的職業理想和道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個人修養和較強的自律性,做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對學生言傳身教,做學生各方面的表率。
2.業務素質。具備扎實的教學基本功。語言表達能力,課堂組織教學能力和處理教材使用教學方法的能力,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能力,學法指導能力,對學生學校情況的考核能力,另外教師還需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即:深厚的專業知識,廣播的相關知識,相當的教研能力,較強的自學能力。
二、在摸清底細的基礎上分類指導
分組教學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將學生分成人數大約均等的若干小組,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教學,面對這種形式教學可使各組學生在45分鐘內各有所獲,逐步達到人人達鋼、整體提高的目的。先摸底,后分組。分鐘之前,最首要的工作是教師對全班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進行全面了解與分析。要了解他們英語知識究竟掌握多少,實際運用能力有多高,他們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如何?
1.分組的策略。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時。應考慮以下一些因素:(1)學生的層次 要保證同一個合作學習小組包含有學習成績為好、中、差等不同層次的學生,從而保證小組成員的多樣性,這樣能夠保證先進生和后進生都可以從合作學習中受益。(2)學生的能力 有的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強,有的學生思維比較深刻,將這些具有不同優勢的學生組合在一起,不僅能提高小組活動的效率,更有助于每個組員的全面發展。(3)學生的性別 心理學的大量研究表明,不同性別的個體在認知、風格、能力和性格特征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
2.各組成員的任務。(1)小組長:是小組的負責人,按教師的要求合理安排本組的討論和學習活動,檢查學習的情況,及時向老師反映本組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幫助后進生學習。后進生:在小組的幫助下,學習勁頭比以前要好些。同時,由于得到老師的鼓勵,逐步嘗到了學習的快樂,形成了良性循環。(2)小組:它是合作學習的小團體。整個小組將幫助組里的后進生,帶領整個小組與其他組進行競賽,各小組成員以前討論問題、解決疑難,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
3.教師的角色。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監督和介入要貫穿整個合作學習過程,掌握進行合作學習的技巧,找出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供必要的幫助。并對課堂進行全面的組織, 給予學生科學的評估,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三、提高分組活動教學效果的措施
1.要充分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去了,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1)教師具有親和力 。親和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吸引力。優秀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知識和完美的教學能力,還要有一種吸引力,得到學生由衷的愛戴和敬佩,成為學生集體的靈魂和核心,通過他的身教和言傳,潛移默化影響自己的學生。(2)要培養學生講英語的信心。學生害怕講英語是因為他們害怕說錯了,尤其是在課堂上,面對的是小組成員,碰到程度非常差的學生,老師應多加鼓勵,做他們的思想工作,打消他們的顧慮。只要學生有進步,老師就應及時加以表揚、肯定。(3)要給予學生參與的機會,充分體現人性化的課堂。教師在上課時,一定要注意給予每位學生適當的參與機會。班上的學生參差不齊,有的參與熱情高,而有的則不愿參與。老師不能總是讓那些成績好的同學發言。有的學生難道舉一次手,教師一定要把握時機,將機會給他們。
2.教師在活動開展前,應做周密的計劃與安排。分組活動開展前,教師應做許多準備工作,以保證活動的正常開展。(1)應明確活動的目的。每次活動的目的是什么,應達到什么樣的訓練效果,教師自己心中應有設想,同時,也讓學生明白。“If the teacher can be objective about their own very clear, then the student will be targeted.”學生明白了活動設計的目的,了解了參與活動對自己的益處,他們就會更加積極地參與。(2)應考慮學生分組的,是按座位分組,還是學生自愿分組。教師應先做考慮。根據活動的內容,充分考慮學生實際情況,盡量做到優中差合理的搭配,讓學生在活動中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讓他們在活動中有事可做,而不是旁觀者。只有這樣,分組活動才能起到應用的作用。(3)應注意把握活動的時間。一節課只有45分鐘,如果每次分組活動時間不加以控制的話,就會影響教學的進度。在時間的把握上,筆者以為,關鍵在于學生。因為活動的開展,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才是主角。因此,活動開展前,教師應讓學生在明確學習目的和各自任務的基礎上,做好相關準備。
四、總結
實踐證明分組合作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課堂上學生活動的時間大大地增多,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的小組活動中去,多向交流的合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養,減少了兩極分化的現象,大面積提高了中學英語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