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喜林
摘要:指出了懷化市境內山脈縱橫,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是農業大市。但受地理及氣候等因素影響,懷化地區農業災害易發多發,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從懷化市農業保險實施的現狀出發,研究了農業保險在山區環境下實施所處的困境,并提出了相應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業保險;山區;懷化市
中圖分類號:F840.6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6)22-0177-02
1引言
懷化市地處武陵山脈腹地,是湖南省國土面積最多的地級市,所轄的13個縣(市、區)全部為脫貧攻堅重點縣。境內物產豐富,種植業、養殖業均衡發展,水稻、瓜果、畜禽等農業產品種類繁多,是典型的以農業產生為主的農業大市。近年來,隨著國家關于農業保險政策的深入實施,懷化農業抵御災害風險能力明顯增強,對農業產業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2懷化市農業保險基本情況
農業保險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1],農業保險是為減少自然災害影響給農戶帶來的損失,彌補不可預測因素對農業生產生活產生的負面影響而為種養殖業購買,由相關金融保險機構承保的一種保險。懷化市農業保險項目經過近年來的努力,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對促進懷化農業產業發展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
2.1農業投保險種逐步增多
湖南省2007年開始試點實施農業保險項目,最先只實施水稻保險試點。在懷化市,在2009年推行了水稻種植保險、油菜種植保險、能繁母豬養殖保險、待育肥豬養殖保險、政策性森林保險、農房保險等保險品種。到了2011年,在原有保險品種基礎上,又增加了公益林保險等險種,使得保險范圍不斷擴大,保險受益面積不斷增加。隨著保險品種的不斷增多,被承保產品也不斷豐富,如懷化洪江區2008年農業保險水稻承保9450畝、能繁母豬承保2300頭[2],在2011年則實際承保的水稻保險面積為4550畝,能繁母豬保險1305頭、5000戶農戶住房和59270畝國家級公益林均進行了保險投保[3],有效擴大了保險品種受益面積。
2.2投保的保險金額增長較快
農戶在投保農業保險,看到農業保險實實在在成效后,為所進行的種養殖業投保積極性不斷提高。2009年,懷化市農業保險總額達到10142萬元,其中中央、省財政補貼保費6447萬元,市財政補貼保費159萬元,縣級財政補貼保費1052萬元,農戶自繳保費2484萬元[4]。2011年,懷化進行了水稻、油菜、能繁母豬養殖、育肥豬養殖、公益林保險和農房等方面保險,保費總額達9354萬元,理賠金額4512.7萬元,受益農戶12.78萬戶,增長速度較快,農業保險呈現出較好地發展前景。
2.3保險理賠效率越來越高
農業保險作為直接服務農民的金融產品,一旦發生種養殖災害,保險業理賠速度、理賠范圍、理賠態度等售后服務直接關系保險在農戶心中的地位。懷化實施農業保險工作以來,保險理賠工作流程越來越完善,效率越來越高。目前,懷化農業保險的定損理賠在養殖業方面基本達到了發生災害的24h內查勘定損,種植業達到發生災害的3d內查勘定損,農戶住房在一般在發生災害的12h內查勘定損、最長不超過24h到達災害現場,極大程度拉近了承保公司與農戶之間的距離。
3懷化農業保險發展面臨的機遇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壯大,農業保險在懷化農村地區已具有一定規模,形成一定品牌效應,農戶對保險產品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當前形勢下,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加快,農產品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趨勢明顯,對農業保險的供給需求也相應增加,懷化農業保險正面臨難得地發展機遇。
3.1精準脫貧對農業提出了更高要求
懷化作為傳統農業大市,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中,依靠農業產業開展扶貧攻堅工作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選擇。如新晃縣積極發展肉牛養殖產業,芷江縣鼓勵養鴨產業,柑橘、白蠟、水蜜桃等生產,鶴城區扶持蛋雞養殖,溆浦縣開展生豬養殖幫扶等。這些農業產業的發展過程中,難免遇到瘟疫、病蟲害等災害的影響,為保證扶持成果,幫助困難戶盡早脫貧,農業保險在抵抗自然風險、維護農民利益方面的特有作用就顯得不可或缺,且隨著農業種養殖規模的擴大,保險業務需求也會越來越大,政府部門對農業保險的投入也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重視,為農業保險發展提供了難得的契機。
3.2農村電商的發展對農產品產量、質量需求更大
2016年,懷化市政府實施了《懷化市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掀起了懷化農村電商發展熱潮,極大拓寬了本地農產品與外界聯系的有效渠道。隨著電商平臺的建立及發展,農戶手中的優質農產品將源源不斷地達到全國各地,變換成農戶腰包中的真金白銀。農戶嘗到電商平臺銷售農產品的甜頭后,必然不斷擴大產業規模,提高農產品質量,為最大限度減少不必要的損失,也將增加農業保險的投入,為農業產業裝上“保險栓”。
3.3日益發達的交通網絡為農保服務提供了便利
隨著懷化經濟的發展,近年來懷化已基本經形成了“縣縣通高速、村村通公路、組組騎摩托”的交通網絡格局,極大地方便了保險服務人員走村入戶開展農業保險政策宣傳、保險定損、理賠等服務。及時、高效、優質的服務能有效拉近農戶與保險公司的距離,增強農戶對農業保險的認同感,有效提高農戶對農業保險的參與率,為農業保險業務擴展提供幫助。
4農業保險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4.1農戶對農業保險的認識不到位
受地理位置、傳統觀念及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影響,懷化老百姓對農業保險重要性的認識還有待提高。①牲畜林木哪有人金貴,人才需要投保險。近年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在農村深入人心,農戶大多愿意出錢購買“新農合”,但對于給種養殖物品購買保險,則持否定態度,認為若是人生病住院能報銷大部分醫藥費,而動植物沒有感官,天性為人宰殺或食用,無需投保。②年輕人外出打工,對農業保險不想了解,也不愿了解。作為勞務輸出大市,懷化絕大多數年輕勞動力均外出打工,留守家里的老人干了一輩子農活,農業生產經驗豐富,但思想守舊,對于新興的農業保險不愿去接觸也未有接觸的意愿。③即使投保也沒多大用處,浪費錢。部分農戶認為,即使為家里的種養殖業購買了保險,一旦發生災害,理賠金額也較小,對家庭生活根本不能有較大幫助,且理賠時間長,各種單據、手續、認證繁瑣復雜,浪費金錢也浪費時間。
4.2保險業務種類需要更加細化
懷化是典型的山林地帶,在山地里發展種養殖業,特別是種植水稻,受地形、天氣、田地好壞等因素影響較大。在當前的農業保險品種中,針對水稻種植,只有水稻種植險一個品種,對水稻種植的田地環境未有細化明確,不管田地好壞的投保保費、災害理賠金額比例全部相同,容易造成發生干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概率大的田地年年投保年年理賠,而其他易于豐收、便于管理的稻田卻無一人投保的局面。
4.3政策宣傳及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力度太小
農戶對農業保險的認知度還不高,農業保險在農村宣傳力度尚有待加強,農村農業保險多見于對動植物的承保階段,而在出現災害需要理賠時,理賠程序、不同種養殖年限的動植物不同賠付標準以及相關理賠政策的宣傳卻門可羅雀,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農戶對農業保險的反感。同時,農業保險業務從承保到理賠的綜合型專業人才匱乏,尤其在農村若發生災害,需要開展理賠工作時,農戶一時間難以找到專業人員做好理賠所必須的證據采集、資料復印等工作,或對理賠結果產生影響,或必要證據不足而不能參與理賠,導致農戶投保信心喪失。
5加快懷化農業保險發展的建議
發展農業保險,利國利民,但農業保險的覆蓋面還比較小[5],發展農業保險,尤其對山林縱橫、災害頻發的懷化農業發展具有較大的幫助和推動作用。
5.1加大農業保險政策宣傳力度,提高認識水平
加強農業保險政策在農村的宣傳力度,根據懷化農村種養殖戶實際情況,豐富農業保險宣傳方式,合理確定宣傳內容,如針對養牛、養鴨、養豬以及種植水稻、果木等不同種養殖類型,分別確定不同的保險內容開展重點宣傳。同時,加大農業保險對受損農戶幫扶作用的案例宣傳,提高農戶參保意識。
5.2科學合理設置保險品種及賠付比例
根據懷化山區實際,積極深入農戶開展調研走訪,了解農戶對當前農業保險工作的意見建議及其看法,深入了解農戶愿意參保的范圍及可接受的保險費率、保險品種等,對部分保險業務資源進行調整和組合,最大限度滿足參與農戶意愿。同時,對山林、田地所處環境對植物生長的利弊條件,動物生長周期及成長情況的不同確定階梯式的保費費率及災害賠付比率,提高農戶參保積極性。
5.3加強對保險公司業務承保和理賠實效的監管
提高保險業務人員工作積極性,對農業保險業務開展實效監督,堅決杜絕虛假騙保、惡意投保等農戶身邊的腐敗行為。要進一步強化理賠時效監督,災害發生后要第一時間出現在災害現場,勘查災害損失、確定理賠范圍、時限等,為投保農戶吃上“定心丸”,拉近農業保險與農戶的距離,推動農業保險業務開展。
參考文獻:
[1]李軍,李霞.關于加快哈爾濱市農業保險發展的對策建議[J].決策咨詢,2015(6).
[2]張太武.農業保險惠及洪江區5千戶農戶[N].懷化日報,2008-06-11.
[3]張太武.洪江區農業保險工作獲懷化市檢查組好評[N].懷化日報,2012-01-09.
[4]底健.去年懷化市農業保險總額過億元[N].懷化日報,2010-05-27.
[5]姚壽福,馬理瑤,梁曉鳳.關于加快農業保險發展的思考[J].西部經濟管理論壇,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