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春英
【摘要】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社會對外語教學、外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課程標準中對初中英語教學提出了創建高情感和高認知和諧統一的教學新格局——以情優教。本文通過對當今初中英語教學的分析,提出中學英語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以達到教學最優化。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英語 情感教學法
一、初中英語教學現狀
1.情感教育被忽視。英語教學忽視情感因素的作用,學生情感素質的發展明顯滯后,導致學生兩極分化嚴重,部分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很多消極的情感嚴重影響著學生英語學習的成效,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學生會因嘗試各種語言形式而犯語言錯誤,由此帶來的批評和“嘲諷”無疑會挫傷那些性格比較脆弱的學生的積極性,最終導致其因怕犯語言錯誤而不愿參與課堂活動。特別是性格過于內向的學生,課堂合作意識比較淡薄,不善于與他人交往,嚴重影響了教學和學習的效果及質量。
2.英語教學應試色彩濃重。由于我國目前的教育改革正逐步深入,十分完善的體制還沒有出來,考試仍作為選拔人才的古典形式而存在。因此,多數教師受“為應試而教”傾向影響,教學上重筆頭,輕聽說,部分學生受“為應試而學”傾向影響,只完成筆頭作業,不完成聽說作業,造成聽說能力的薄弱,初中學學了三年英語,還開不了口,怕開口,成了“啞巴英語”。況且我國的普通百姓仍然看重一個學校的升學率,他們送子女上學關心的是“考得多少分”這種較為原始的評價標準。而這些又直接與學校的利益相關,因此教學總是圍繞考試轉,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學什么諸如此類的循環。對不考的內容就不抓、不教,教學規律和教學大綱往往被忽視。再者,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不少教師把英語僅當作知識來傳授,只重分數,忽視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出來的學生英語的書面交際能力也很差,更不用說口頭交際能力了。這完全違背了英語是一門語言,是用來交際的工具的宗旨所在。
3.學生的學習被動。在教師的課堂上,語言實踐機會被剝奪,情感也得不到激勵,智力得不到開發,聽說訓練,只是走過場,對話、閱讀上成統一模式。教師沒有去注意學生智力和能力的培養與開發,課堂只顧自己講,不顧學生是否掌握,不注意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結果是講臺上教師吐沫飛揚,臺下學生鼾聲正濃,學生越學越沒信心,越學越差,越差越厭學。另一方面,教師不善于處理師生關系,使教與學難以進行。命令、威脅與懲罰的“控制型”師生關系壓制了學生學習運用語言的交際欲望,妨礙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思維的發揮。在“我教你學”的模式中,教師似乎僅起到授業傳道的作用而已。而學生則乖乖地聽講服從,學生進行的是被動的學習。
二、情感教學
1.定義。所謂情感教學,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完善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的教學。通過創設愉悅的育人情境,提高教育教學效果的一種教書育人思路,它的實質是在愉快的教學氣氛中更加有效地貫徹啟發式的教育原則。現代心理學也指出,積極健康的情感能使人們的思維敏捷深刻,想象豐富活躍,記憶力增強;反之,消極不健康的情感,則會使智力活動受到抑制,影響學習效果。但他們強調的主要是其他各科中的情感教學,對英語教學涉及不多。而我們認為英語教學中也應該重視情感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應用英語的實際能力。
2.情感教學的意義。 英語情感教學法,提倡以情優教,以情促教。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創造輕松、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增添英語教學情趣,鼓勵和誘導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發揮學生英語學習的潛能。
三、如何在新課改下加強情感教育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成功的教學依賴于真誠的理解和彼此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和諧的課堂氣氛。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可以使學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受到鼓舞,從而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在一個寬松和諧的氛圍中,讓學生發揮其潛能,提高英語學習效率。教師還要明確自己在情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情感。要把教師和學生的互動,看作是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的決定因素。教師是情感教學成敗的關鍵。這就要求教師在情感教育中要大面積地引發學生對英語課的興趣。在教學的不同環節,在不同的課型上充當不同的角色。力求融知識傳授、思想陶冶于一爐,使德育滲透立體化。
2.激勵學習動機,讓學生自主學習。動機是驅使人們活動的一種動力,包括個人的意圖、愿望、心理沖動或企圖達到的目標等。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動力可分為內部動力和外部動力。內部動力是指人們對活動本身的興趣所引起的動力,是一種指向學習任務的動力,外部動力是指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外部同因素。英語教師應該在教學中設法調動學生的內部動力,提供成就感,采用激勵評價等誘因,使外部動力轉化為內部動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并使之持久保持,從而取得英語學習的成功。
3.改變教學策略,寓實踐于教學中。《大綱》明確指出英語素質教育的目標是:“使學生獲得運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的交際能力。”其核心思想是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外語的能力。所以英語教學必須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學用結合,使學生的知識情感和能力等素質均能升華。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示范作用,課堂盡量多地使用英語,在課堂上形成英語氛圍,培養學生的語感。在發揮語言優勢的同時,也要充分發揮“非語言”優勢,教師用無聲的語言(手勢、面部表情、眼神、體態等語言)對有聲語言進行恰如其分地補充、配合、修飾,使學生易于接受。對話教學是整個英語課堂教學的核心。單一、古板的句型操練,學單詞,會讓英語課變得枯燥乏味。新世紀的英語課堂教學應該是多種多樣的,用對話充實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情景中大膽的說英語,從而培養他們運用英語的能力,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
4.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充實課堂。
(1)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課前的幾分鐘講英語小故事比賽, 開展英語課外閱讀競賽活動。努力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豐富學生的詞匯,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2)以唱歌、游戲、兒歌、表演等形式創設競賽情景進行教學。對于這種形式,學生往往最感興趣,查資料、排練,以期達到最佳表演效果。同時,上課時效果較好。快樂、活潑的音樂、朗朗上口的小詩、競爭激烈的比賽及永不厭倦的游戲活動都使他們輕松、愉快地學到了語言知識,鞏固了語言知識。
(3)進行課堂分組組詞競賽。分組找出單詞含有某個音素以及構詞法,看誰找的對,找的多,誰就是優勝者。設計各種擂臺賽,設計搶答和必答。除開展課本中新提供的游戲外,可改編相似內容的游戲,不斷反復讓學生在愉快中掌握知識。這樣既鼓勵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4)可在以班級為單位的范圍內,設立英語角、對話小組、故事組。并作值日報告,寫英文日記,將課文中的對話片斷編寫成短劇在班會上進行表演比賽,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四、結束語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情感態度是語言運用的血脈,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是提高中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用理解和愛喚起學生燦爛的笑容,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情感態度的變化,要使學生感受到語言學習所帶來的成就感,使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2.
[2]中學英語教學.2002.10.
[3]新課程理念和初中英語課程改革.
[4]現代教學方法改革走勢新探.
[5]現代教學設計.
[6]段會敏.淺談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河北定州中學中國基礎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