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旭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 河南鄭州 451100
淺談護理學實踐教學問題與對策
秦小旭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 河南鄭州 451100
隨著時代的發展,受經濟市場化的沖擊,醫療模式的中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的醫生為中心的醫療模式已被以患者為中心的新型醫療模式所取代。臨床護理模式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對現階段護理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護理;教學;對策
為符合臨床的需求,護理實踐教學也必須進行調整和改進。現就對現階段護理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制定相應的對策,以為護理實踐教學與臨床接軌和護理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參考。
臨床護理觀念的轉變,新治療方式的應用,新設備和藥物的使用,均對護理操作有著直接的影響。而院校使用的教材和基礎教學內容尚不能根據臨床需要及時的予以調整。進而導致教學與臨床脫軌,直接影響護理質量。將現階段護理實踐教學內容及臨床護理操作內容進行比較發現,實踐教學中的80項操作內容,已有7項在臨床不再使用,25項由醫生及醫技人員操作。仍繼續使用的僅有48項,且部分操作步驟已有改進。從而可以發現實踐教學與臨床護理相比具有嚴重的滯后性,導致在不應用或不需要護士完成的學習中浪費了大量時間,而實用的新操作內容卻未得到學習,直接影響其臨床操作能力和護理質量。
現階段護理實踐教學仍以完成教材和考試大綱規定的學習任務為主,而忽略了護理操作的實用性和臨床護理操作的發展。教師及學生的觀念保守,對不合理、陳舊的護理操作不敢質疑,按部就班的學習,導致學生缺乏應變能力,影響臨床護理的質量。如,教材中對鋪床法和臥有患者床整理有“將疊好被筒的尾端折塞于床墊下或與床尾平齊”的要求,以達到整潔美觀的目的,但在實際操作中,這樣操作會給患者帶來不適感,且對下肢病變患者保持下肢功能位有一定的影響,而需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及其要求予以適當的調整。教學應以臨床實踐為基礎,制定適合臨床的護理方法,同時培養護士的應變能力。
護理實踐教學的目標僅僅是教會學生書本上要求的操作,要求標準、統一,而忽略了其實用性,限制了學生的自我發揮。因而采取的“教師示教一學生回示一分組練習”的授課模式,忽略了與患者溝通,語言技巧等臨床重要環節的教授,不僅使學生難以適應臨床護理,而且容易形成機械地的操作流程,無法滿足臨床對護理人員的要求。
護理實操教學的考核變準仍以《護理技術實訓考核標準》為準,其中技術操作占85%的分值,操作準備和用物整理占15%分值。其重點仍然是對護理操作的規范化和熟練程度的考核,缺乏對實際應變能力,語言溝通能力,對患者的觀察能力的考核,使得學生雖然考核合格,甚至考核獲得了較高的分數,但其護理操作水平無法滿足臨床的需求,無法達到以患者為中心護理理念的要求。
實訓場地有限、缺乏先進設備、指導老師數量少等實訓資源的匱乏也是影響護理學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原因。受實訓資源的限制,學生在課堂上的護理操作僅能進行一次,或需要課下練習,且無法接觸到臨床已使用的先進設備,直接影響其操作能力和熟練程度,進而影響實訓的教學質量和學生護理操作質量。
在常規實踐教學的基礎上,結合臨床護理需求,增加護理人員實踐技能的培訓,讓學生在實習前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具體內容包括:靜脈輸液、鋪床法、導尿術、穿隔離衣、血壓測定和記錄、無菌技術基本操作、肌肉注射、超聲霧化療法、生理反射檢查法、肝脾觸診檢查法、骨盆外測量、復蘇術等操作,在常規要求操作規范、熟練、協調的基礎上,帶教老師應對溝通技巧,應變操作,注意事項等內容予以講解,并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提問、多動手,或通過情景模擬等方式,使學生有臨床的感受,進而提升其臨床操作能力和水平。
護理模式和護理方法的改進,要求護理實踐教師必須轉變執教理念。在掌握好傳統教材要求的護理技能的基礎上,及時了解臨床護理操作的情況,并對教學內容及教學目的予以調整,盡量縮小教學和臨床操作的差距。樹立以臨床護理實踐為目的,以患者為護理中心的新型護理教學理念,并在教學過程中將這種理念傳達給學生,使之確立明確護理的目的,從而為其護理水平的提升奠定思想基礎。因教師的理念在護理實踐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因此對其執教理念的轉變勢在必行。
因護理實操內容相對枯燥,學生易懈怠,操作不積極,甚至逃課。因此樹立學生紀律觀念對改善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質量均具有重要價值。教師應于實踐教學前通過發放資料,簽署協議,會議強調等形式將實操教學及臨床實習的紀律要求和目的傳達給學生。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符合現狀的紀律和要求,如不準遲到,早退,請假需寫請假條,經專人批準;臨床實習時需明確學生的法律身份,要求學生所有的護理操作均需在護士的監督和指導下進行,以防引發不必要的爭端。為學生實踐學習和實習奠定紀律基礎,以保證其學習順利完成。
傳統的考核方式僅能反應學生護理操作的規范和熟練程度,無法完全的反應學生對護理操作的認知和理解,不僅不利于臨床應用,而且影響對操作方法的改進。因此在實踐教學的收尾階段實施雙向反饋制度以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
隨著護理理念的轉變和護理方式、操作方法的不斷更新,臨床護理操作與護理學實踐教學的差距越來越大。因此總結護理實踐教學中的問題并給予相應的對策,對實操教學質量和臨床護理質量的提升均具有重要的價值。現階段臨床對護理人員的要求不僅僅是操作的規范和熟練,而對其溝通能力,應變能力,特殊情況處理能力均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改變護理實踐教學理念,提升教學質量已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本研究對現階段護理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對護理實踐教學理念的改進和教學質量的提升均具有參考價值。
[1]劉靜.淺談中職護理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衛生職業教育,2015,26(02):236-238.
[2]張鳳,江彩冰.淺談新時期護理專業實習生臨床帶教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1,33(3):384-385.
[3]孔令磷,程夢琳,饒玉霞等.老年護理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6,35(1):157-159.
R035.32
A
1672-5018(2017)02-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