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興竹 盧前贏
黔南民族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558000
在《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滲透德育教學
胡興竹 盧前贏
黔南民族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558000
德育工作是學校教育中的重要組成內容,也是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始終貫穿于整個醫學教學過程中。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作為培養醫學人才的重要陣地,更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德育教育。《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乃高等專科學校醫學教育的入門基礎課程,教師在講解理論知識和指導學生開展實驗操作的同時,還應該有機地滲透德育教學,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醫學人才。
《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德育教育;路徑
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擔負著培養未來醫務工作人員的重要責任,其不僅需要培養具有專業素養的人才,還需要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素養的人才,從而更好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和醫療衛生事業服務。2001年,衛生部協同教育部頒布了《中國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在該綱要中明確提出了在醫學教育過程中必須加強醫、文、理跟其他學科的交叉和融合,有機地將醫德和醫術培養結合起來,全面提高醫學生的綜合素養[1]。下面,筆者結合自身教育實踐,就如何在《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發表幾點自己的看法:
熱愛祖國乃每一個公民必備的思想道德之一,要想提高民族的整體素質和凝聚力,首先需要培養學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因此在開展《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教學時,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收集一些資料,激發學生愛國之情。
例如:在向學生介紹我國在斷肢再植技術和針刺麻醉等方面居于世界前列時,告訴學生《草本綱目》、《皇帝內徑》等即便到今天依然發揮著重要的指導實踐作用,并向學生介紹社會上捐獻器官、骨髓等感染事跡,以此激發出學生的愛國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又如:在教心血管、神經系統以及胚胎學等知識時,教師可以向學生簡單介紹一些我國科學家在這些領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從而鼓勵學生要樹立崇高的理想,不斷拼搏,勇于創新。
醫學作為真、善、美的統一,然而在拜金主義日漸盛行的今天,人道主義、救死扶傷、謙虛精神等良好的精神正在逐漸消失,若無這些精神做指導,醫學生在將來便不可能擁有良好的醫德醫風,更無法成為一名合格的醫務工作者,因此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在《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時需要重視學生愛心和醫德醫風培養[2]。
例如:在指導學生觀察實驗標本時,有個別醫學生出現了不愛護標本、肆意破壞標本的情況;在觀察生殖系統標本時,有個別學生態度不嚴謹等等,針對上述問題,教師應該指出他們存在的不足,并給予耐心教育,從而引導他們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
辯證唯物主義不僅是馬克思主義觀點的重要構成部分,也是當前醫學院德育教育的重要部分,《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乃一門自然學科,因此它為辯證唯物主義基本觀點提供了大量的佐證材料。所以在《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將教材的內在思想性充分發揮出來,有意識地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闡述、分析、講解教學內容,通過闡述醫學生命活動的哲理學原理,在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形成辯證唯物主義觀。
例如:在人體的結構和功能教學時,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用理論聯系實際、進化發展、局部和整體以及形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去審視人體形態的結構以及演變規律。要站在大的自然環境中去分析人體的發生和發展規律,以動靜結合的思維去思考人體結構的多樣性。如,指導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思考“細胞的形態為什么會各種各樣”、“脊柱為什么發生四個生理彎曲”等問題。采用上述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統領《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的教學內容,提高他們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古人云“業精于勤、荒于嬉”,勤勞和節儉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直以來便備受人們的推崇,即便到今天,勤勞和節儉依然是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例如:在《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教學中,常常會涉及到很多實驗,實驗本身是一項艱苦的活動,需要學生付出艱辛的勞動,并且很多實驗常常需要學生制定實驗計劃、準備實驗器材、反復實驗等,并且很多實驗并非在課堂中便可以完成的,還需要學生加班加點完成。因此在實驗教學時,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勤勞和節儉精神的培養。要提醒學生注意節約實驗器材,針對奢侈浪費的學生給予嚴厲批評,針對破壞實驗器材的學生要適當要求其賠償,從而幫助他們養成勤勞和節儉的意識。
所謂職業道德,即從事某些特定職業的人們在職業活動中必須遵守的且符合職業特征的一些行為準則和道德要求。作為醫學人才,其基本的職業道德為“尊重生命、救死扶傷、善待病患,一視同仁;專研業務,精益求精;甘于奉獻,廉潔自律;謹言慎行,保守醫秘;”因此在《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教學時,教師應該注意把握時機,加強對學生職業道德教育。針對個別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責任心等問題,教師在教學中便可以在教學中適當運用臨床誤治的案例開展職業道德教育[3]。
例如:在消化系統十二指腸懸肌(Treite韌帶)乃手術時確認空腸起始部位的標志時,便可以結合某醫院一醫生因不嚴謹,未找到(Treite韌帶),以至于將患者腸接錯了,引起患者進食后食物未經消化系統消化和吸收便被排泄出去,但是因為患者年齡較大,無法再接受二次手術,導致其不久便去世,這種案例便是缺乏嚴謹導致的。從而告誡學生,作為醫務人員,必須嚴謹和仔細,稍有不慎便可能導致一條生命消失,這完全違背了醫務人員救死扶傷的職責。
綜上所述,《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和德育是息息相關,在《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滲透德育教育,才能賦予該門學科更有生命力、動力等,因此教師應該有機在這門課程教學中滲透愛國之情、醫德和愛心、勤勞和節儉、職業道德教育,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推動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
[1]崔顏宏,呂會茹,秦萬生,等.針對專業特色進行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教學之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05):171-172.
[2]房霞,宋鵬龍.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08):132-133.
[3]陳躍莉,楊長春,楊薇.淺談《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專科教材[J].解剖學雜志,2007,(05):663-664.
R811.4
A
1672-5018(2017)02-3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