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平



摘要 2015年引進金谷優3301組合在福建省尤溪縣作一季中稻試驗試種;研究了施氮肥的輕與重對該品種分蘗動態、成穗率、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結果表明,重施基肥,輕施蘗肥,巧施穗粒肥,能顯著提高分蘗成穗率,從而獲得高產。
關鍵詞 雜交稻;金谷優3301;特征特性;高產;栽培技術;福建尤溪
中圖分類號 S511.04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2-0014-02
2015年尤溪縣引進作一季中稻試驗試種。本文研究了不同時期施氮比重對金谷優3301分蘗動態、成穗率、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等的影響,提出金谷優3301高產栽培技術,為水稻高產創建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概況
供試組合為金谷優3301(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試驗于2015年在尤溪縣臺溪鄉臺溪村作一季中稻試驗。試驗于4月22日播種,5月26日移栽,秧齡為35 d,插植規格為23 cm×23 cm,叢插2粒谷。
1.2 試驗設計
大田生長期總施氮量控制在165 kg/hm2,施氮肥方法設有同期不同的施氮比重2個處理T1、T2,不同時期施氮處理比重見表1。3次重復,共6個小區,小區面積48 m2,小區四周筑田埂,以防肥水竄流滲漏。大田管理同一般生產。
1.3 調查內容與方法
從插秧返青至齊穗期每隔5 d調查1次,按五點對角線定點調查法,每個調查點觀察1.15 m長,2行稻株,即12叢,并測量水稻的株行距,調查統計莖蘗數,以各點總的莖蘗數和面積計算出單位面積的莖蘗數[1]。
成熟期在每小區內按五點梅花型取樣,每點取10叢,并測量株行距,以50叢穗數和實際插植規格折算出單位面積有效穗數,隨機取其中的5叢稻株進行室內考種,考查其穗粒數、結實率、千粒重。按小區單收、單曬統計產量。
1.4 統計分析方法
數據整理和統計采用Excel 2003和DPSv 7.05軟件[2]。
2 結果與分析
2.1 產量表現
該組合2009年參加長江上游中秈遲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8 649 kg/hm2,較對照Ⅱ優838增產3.2%;2010年續試,平均產量8 514 kg/hm2,較Ⅱ優838增產0.4%。2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8 581.5 kg/hm2,較Ⅱ優838增產1.8%。2011年生產試驗,平均產量9 072 kg/hm2,較對照Ⅱ優838增產5.2%。
2.2 主要特征特性
金谷優3301組合株高114.0~116.3 cm,穗長24.4~25.2 cm,稻面長勢整齊平衡,葉形態好,株型適中;莖稈粗壯,穗大粒多;耐肥,抗倒伏;后期轉色好,抗性較強、產量高、適應廣。金谷優3301組合屬基本營養型,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2年區試平均160.1 d,較對照Ⅱ優838長1.8 d。
2009年、2010年參加長江上游中秈區試品種抗性鑒定,葉瘟2級,穗瘟5級,穗頸瘟綜合指數2.6級,田間表現中抗稻瘟病,感褐飛虱,2014年福建省引進試驗、示范表現突出,具有株葉形態好,產量高,抗病,抗倒伏,需肥水平中等,容易種植,適應性較廣。
據稻米品質檢驗測試中心檢測,金谷優3301稻米品質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3級。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8%,長寬比3.0,堊白粒率22%,堊白度3.3%,膠稠度82 mm,直鏈淀粉含量21.9%。
2.3 同期不同施氮比重對產量及其構成的影響[2]
由表2可知,處理間的穗數、結實率、千粒重差異不顯著,但穎花數、每穗粒數、庫容量指標處理T2均顯著性高于處理T1。從產量級產量構成要素來看,處理T2產量高,產量構成要素更趨合理,主要原因是處理T2的庫大源豐,穗大粒多。
2.4 同期不同施氮比重對分蘗動態的影響
由圖1可知,促蘗肥施氮比重較大的處理T1與比重較小的處理T2相比,分蘗速度較快,且分蘗高峰出現明顯,后期消亡也快。通過觀察記載表明處理T1成穗率49.8%、處理T2 59.4%,說明重施促蘗肥雖能增大群體,但成穗率較低,且大量的無效分蘗不同程度上消耗稻株營養,造成群體通透差,影響個體生長發育,直接導致穗小粒少,以及病蟲害的發生;然而處理T2雖然前期分蘗較慢,但中后期個體生長發育條件好,加上追肥、穗肥、粒肥等科學施肥,合理田管措施,有利于群體和個體協調生長,促進庫大源豐,實現穗大粒多,籽粒飽滿。
2.5 高產栽培技術
2.5.1 適時早播,培育多蘗壯秧。在尤溪縣作中稻栽培,一般4月下旬播種,秧齡控制為30~35 d。秧田播種量宜為135~210 kg/hm2,大田用種量為12~15 kg/hm2,濕潤育秧,稀播、勻播。秧田施足基肥,肥料以氮、磷、鉀肥為主,一葉一心期應施接力肥,促苗壯、分蘗,確保每粒谷有2~3個分蘗。
2.5.2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做到適時早插,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在足穗的基礎上爭取大穗,據試驗示范表現,中上等肥力田塊大田栽插規格16.7 cm×23.3 cm或16.7 cm×26.7 cm,叢插2粒谷,基本苗120萬~150萬株/hm2,實現有效穗數達240萬株/hm2以上。
2.5.3 科學施肥,合理管水。大田生長期按照平衡施肥原則[3-5],底早并重,氮肥用量不宜過多,防止后期脫肥。中等肥力田塊,施純氮150 kg/hm2,氮、磷、鉀的比例1.0∶0.5∶0.7,基肥、蘗肥、穗肥、粒肥的比例為5.0∶3.0∶1.5∶0.5。具體為插秧前施足基肥;插后7 d結合中耕追肥1次,以速效氮、磷肥為主;插后15 d進行第2次中耕和追肥,肥料以氮鉀肥為主;幼穗分化期應施穗肥,促幼穗發育,肥料以速效氮、鉀肥為主;破口抽穗期,齊穗期各要噴施葉面肥一次,促穗大粒多。合理管水,促進早生快發。具體做法是薄水插秧;寸水返青促蘗;到時或夠苗曬田,促進根系活力;在幼穗分化期,抽穗期淺水勤灌;齊穗后至灌漿期,濕潤灌溉,后期干干濕濕交替進行,促進籽粒飽滿,收割前1周斷水,忌過早斷水,確保籽粒飽滿度。
2.5.4 對癥用藥,防治病蟲。金谷優3301中抗稻瘟病,感褐飛虱,作中稻栽培,株型高大,生長茂盛,易發病蟲害,生產上要根據病蟲害發生發展的情況,結合當地農業部門病蟲預測預報,適時用藥防治,本田期重點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以及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應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嚴格控制用藥量;秧田期重點防治稻薊馬,播種前用強氯精浸種消毒[6-8]。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金谷優3301作中稻種植,重施基肥、輕施蘗肥、巧施穗粒肥,能顯著提高其分蘗成穗率并獲得高產。
4 參考文獻
[1] 李湘閣,何海燕,景元書,等.水稻旱育拋秧生長發育的動態模擬模型[J].南京氣象學院學報,1999,22(4):587-595.
[2] 余玉,周清明,何體洪,等.優質雜交稻金谷優3301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要點[J].中國稻米,2015(6):103-104.
[3] 黃達彪.雜交稻新組合Ⅱ優673特征特性與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2009(9):31-32.
[4] 陳麗芳.金谷優3301作中稻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6(13):38.
[5] 張上守.谷優3301在尤溪縣作煙后稻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調控技術[J].福建稻麥科技,2011(1):46-47.
[6] 李世俊.金谷優3301在泰寧縣示范試種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J].福建稻麥科技,2015(2):45-47.
[7] 廖立成.谷優3301在泰寧縣作煙后稻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調控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5(18):159-160.
[8] 劉玉群.超級雜交稻五優308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5):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