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樊旭彪
2016年9月4日,杭州G20峰會期間,一場《最憶是杭州》文藝晚會驚艷了全球。浙江麗水旅游學校60多名在校生,以舞蹈形式參與了《春江花月夜》《采茶舞曲》《歡樂頌》三個篇章的表演。她們整齊而又婀娜的舞姿,與水天一色、精美絕倫的舞美一起給全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據了解,在這次G20峰會中亮相的麗水職教元素,除了麗水旅游學校,還有麗水職高畢業生吳鐘春、青田職技校賴幼升老師,參與了峰會晚宴的冷拼雕刻,麗水職業技術學院2013屆園藝專業畢業生溫從發,參與了晚宴主桌西湖微縮景觀布置;麗水職高周亞男同學參與了G20餐廳貴賓包廂服務。
麗水旅游學校是麗水市19所中職校之一,屬民辦中職校。一座山溝溝里的民辦中職校,如何贏得張藝謀大導演的信賴,得以在G20大舞臺上展示風采?這主要源于12年前開始的校企合作。2005年,杭州印象西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剛成立,在全省多所中職學校考察演員培訓基地,最終選定麗水旅游學校,在該校成立了“杭州印象西湖演員培訓中心”。12年來,企業常年派駐舞蹈老師在學校擔任班主任和舞蹈教師,學校每年為杭州印象西湖輸送演員70名。
4個職校的70多名學生直接參與G20四個項目服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麗水職業教育與市場的緊密聯系。
生態+職教助推區域經濟發展
麗水市位于浙西南,總面積1.73萬平方公里,轄7縣1市1區,總人口266萬。麗水自然風光秀美,文化底蘊深厚,生態環境質量連續12年居浙江省首位、全國前列,市內有浙江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通濟堰;有宋代五大名窯之一龍泉青瓷哥窯遺跡;有明代著名劇作家湯顯祖的故居;有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麗水三寶——龍泉青瓷、寶劍和青田石雕。先后榮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優秀生態旅游城市”“國際休閑養生城市”等榮譽稱號。習總書記曾經用“秀山麗水、天生麗質”贊美麗水。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麗水來說尤其如此。”習總書記曾說過。麗水市把踐行習總書記的“兩山”重要思想作為第一擔當,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生態發展之路;把發展生態經濟作為第一要務,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服務業,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麗水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把發展生態休閑旅游業作為第一戰略支柱產業來培育,要“著力實施‘151綠色發展行動計劃”,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圍繞我市‘195生態產業體系,建立產教深度融合、校企緊密合作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近年來,麗水市職業教育堅持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以質量為核心、以內涵發展為主線,立足區域經濟,圍繞主導產業抓發展,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品牌專業。目前,全市有職業院校20所,包括高職院校1所,公辦中職學校17所,民辦中職學校2所;全市逐步形成了覆蓋現代服務類、制造類和農業類等12個大類專業,在校生近3.2萬人。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6%以上,已成為推進麗水產業轉型升級、建設“秀山麗水、養生福地”的一支重要生力軍。
麗水市中職教育占據高中段教育的半壁江山。全市2013—2016年中職招生占高中段招生比例分別為49%、47.2%、51.17%、49.13%,職普比大體相當,超浙江省平均水平,居全省前列。2016年,市直、云和、遂昌等縣的職業高中的招生數超過了普通高中的招生數,云和職普比甚至達到了6:4。
麗水中職教育“招生旺,出口暢”,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也得到了黨和政府各部門的贊賞。很多縣把中職教育作為招商引資的一張金名片來宣傳和推進。
對接生態+產業,辦好每一個專業。
各中職校根據麗水市政府提出“做強主體專業、拓展新興專業、建設特色專業、提升傳統專業”的思路,對接市委市政府“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市”要求,以及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加大了旅游、電子商務專業的招生力度;形成了全市以旅游服務類、財經商貿類為主,機械加工、電子信息、地方特色為輔的“二主三輔多補充”專業建設格局。
為保證質量,建立了專業動態論證機制和專業辦學水平評估機制,定期對各專業,從辦學條件、市場需求、人才培養、就業形勢、產業結構匹配度、專業布局、辦學效益等方面,由以行業企業為主導的職業教育第三方評價機構進行評估,確保了全市各校各專業的高水平發展。目前,麗水市有國家級示范專業1個,省級骨干專業10個、省級特色(新興)專業12個,省級示范專業27個。
同時,注意“一校一特色”專業建設。麗水市政府制定出臺了《關于開展中等職業教育專業結構調整工作的實施意見》,引導各職業院校緊密對接麗水市“195”生態產業體系需求,建立優勝劣汰、隨產業發展動態調整的專業設置機制。各職校對接傳統文化產業和非遺文化,培育與產業發展匹配程度較高的區域性品牌專業,基本形成了主次分明、優勢突出、錯位發展的區域專業集群。如麗水職高的機電一體化專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方向)對接機器人產業,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民宿方向)對接民宿產業;龍泉中職校民族工藝品制作專業對接青瓷、寶劍產業;青田職技校民間傳統工藝專業對接石雕產業;云和中職校工藝美術專業對接木玩產業;縉云工藝美校的商品油畫專業對接創意文化產業;松陽職業中專茶葉生產與加工專業對接綠茶產業等,基本形成了“一校一品”特色專業布局。
通過專業結構調整,全市專業建設一盤棋。既注重共性,又打造個性。抓共性,各職校之間相互協作共同溝通抱團發展;重個性,各職校根據區域經濟特點打造品牌專業特色發展。有共性,大家比學趕超共同發展;有個性,各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對接崗位校企互動,培養好每一位學生
校企合作,提高“雙師素質”和執教能力。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名師才能出高徒。麗水市教育局多措并舉:一是實行“編內外聘、財政定補”用人制度,允許部分緊缺專業教師“先進后考”、學校自主錄用高技能人才,允許學校依據專業動態調整,在編制內自主聘用教師與技術人員,在編制內自主聘用的專職教師,經編制部門批準后,財政部門按現行頂編人員經費標準的2倍予以保障;二是依托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等國內知名院校,加強教師定向培養、培訓合作。鼓勵教師參加各類執業資格、職稱資格和技能等級等培訓考試,完善教師赴企業實踐機制,并與職務(稱)晉升以及各級各類評優評獎掛鉤。在名師、名校長培養等各類評選時,職業學校的指標單列;三是根據實際專業需要,聘用社會“能工巧匠”和企業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為專職(兼職)專業課教師或實習指導師,全市中職校共聘任兼職教師236人,占專業課教師的18.1%,其中,技師以上147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45人,國家級工藝大師18人。
工學結合,校企零距離培養。堅持“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建立“公共課程+核心課程+項目教學”和必修+選修的中職選擇性課程體系,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育體系、“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式和以職業能力為主線的學業成績考核機制。各中職校以“校企合作,雙元育人”為核心,以學校現有校企合作模式為基礎,圍繞政府、學校、企業三個主體,積極探索四導向(以學生、家長、學校、企業實際要求為導向)、五對接(學校與企業、基地與車間、專業與產業、師資與師傅、培訓與崗位對接)、六轉變(身份的轉變、培養目標的轉變、學習時間的轉變、學習地點的轉變、學習內容的轉變與學習方式的轉變)的育人模式轉變,實現學生專業學習、技能訓練與企業生產的無縫對接,滿足地方經濟發展的用人需求。
立德樹人,堅持全面發展。各中職校堅持“以人為本”“立德樹人”,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加強中職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建立了科學的德育工作體系與考評體系,拓寬德育途徑,推進活動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形成常態化、長效化的職業精神培育機制,努力構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育人氛圍。優秀畢業生不斷涌現,如“全國三農人物——信義少年葉石云”,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烹飪技能大賽一等獎得主賴幼升,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范麗鋒、余贊洪,國家級科普帶頭人季偉平,中央電視臺“滿漢全席”全國烹飪擂臺賽金牌擂主熊益根、中國馳名商標“味家”創始人鈄祖軍等等。
李克強總理曾說過,“職業教育大有可為,也應當大有作為”。十三五期間,麗水職教將積極踐行“兩山”理論,打造麗水生態+中職教育,努力實現職業教育有更大的發展、更高的質量,辦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
(作者單位:麗水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