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霞
班主任是教師隊伍中比較特殊的群體,承擔著比一般教師更重要的任務,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班集體建設的引導者、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溝通家長和社會的橋梁,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力量。
技工院校的班主任雖然看似沒有中小學班主任升學追高分的隱性壓力,但作為擁有獨特個性群體的“孩子王”,他們肩負的壓力并不小于前者,有時甚至更大。難道班主任要被學生束縛住,成天為班級瑣事張羅嗎?答案是否定的。筆者借助本文探討,技工院校的班主任如何讓自己更快樂地工作,如何讓自己更輕松地工作,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名事半功倍的“懶”主任。
一、信任學生,委以重任
班級教育不同于企業管理,不是生產以盈利為目的的產品,而是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技工院校的學生雖然可能帶著種種原因和烙印來到了技工院校,但全新優美的校園環境、新的小伙伴、陌生又充滿好奇的專業課程和一體化學習模式,這一切都不同于以往,他們也想證明或表現一下自己,也希望能在這里重新開啟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模式,徹底摒棄之前的烙印。但他們又沒有充分的自信,擔心班主任會像中學時代那樣不喜歡他們,他們非常希望在新的學校獲得班主任的信任與肯定,會抱著觀望的態度等待班主任的每一個指示。教育的效應是相互的,如果班主任能在此時俯身,主動接近學生、讀懂學生,真正做到信任學生,并且一點一滴地將班級事務交由班干部打理,自己則做幕后指揮者和引導者,那么師生之間會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彼此理解和情感升溫,班級里里外外會呈現和諧的氣氛并且有條不紊。同時,班主任也能從繁瑣的班級事務中解放出來,將主要精力放在如何精細管理班級,如何提升班級內涵,如何挖掘學生的潛力和提高專業學習興趣上。
二、關愛學生,全面引導
學生的成長需要各種教育力量的“合奏”,而不是班主任的“獨奏”,因而,班主任在敬業與奉獻的同時,還要成為人際關系的協調者,甚至是藝術家。做“懶”主任,并不是說班主任對學生不管不問,而是要做有知識高度和涵養的班主任。班主任關心愛護學生,不是放任溺愛,而是實現用換位思考的方式與學生相處。班主任要思學生所思,想學生所想,要與學生同呼吸,對學生的關愛絕不能停留在口頭上,那只能是隔靴掻癢,學生感覺不到班主任的真誠,而且很可能會適得其反。教師絕不能培養固定的“模具”或“高仿機器人”,那是職業教育的敗筆。技工院校要培養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和較高的職業素養的合格的應用型人才,這就需要班主任在平時的教育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基本職業素養。2016年的主流話題就是工匠精神,擺在技工院校面前的問題就是如何培養這種精神或素養。當然,這類素養教育的天秤不能過于傾斜,也不可能由班主任一錘定音,需要借助任課教師、學校其他部門、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有時,班主任可能要更主動地溝通、聯系這些方面的教育力量,力爭將它們慢慢引入到自己的教育大本營中,借助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全面引導、共同關愛學生。
三、感染學生,樂觀向上
樂觀是快樂的源泉,而保持樂觀的唯一方法,就是緊緊抓住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快樂。常言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幾乎與學生朝夕相處的班主任而言,其一言一行更是學生效仿的榜樣。時間久了,學生講話的腔調、處事的風格可能都會與班主任有幾分神似。所以,技工院校的班主任肩負的擔子更加重大,因為其關注的是學生的精神世界,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如果真有哪天,學生的精神世界“塌方”了,要整頓治理這項工程絕非易事,需要一個較長的心路歷程。所以,要實現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班主任必須身行為范,做好表率,特別是在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的今天,班主任更要以較高的學識和嚴謹的行事態度鞭策自己,唯有如此,學校才能培養出精神世界豐富且樂觀豁達的合格的應用型人才,才能自豪地向社會輸送、放心地向家長交卷。
技工院校的學生雖然個性張揚、小插曲不斷,但絕不缺乏學習的動力,只要班主任引導、重視、尊重這些思想鮮活的孩子,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工作技巧且幸福快樂的班主任,人才培養目標就會越來越容易實現。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