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秋月
摘要:基層文化建設對于建設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需要得到廣大干部群眾的重視。然而在當下社會中,基層文化建設還面臨著許多問題,本文重點討論建設基層文化的策略,為我國廣大鄉村群眾更好的發展建言獻策。
關鍵詞:基層文化 建設 策略
基層文化建設在我國文化發展中占有一定的位置,需要各級干部對其引起重視,它有效豐富了村民的日常農閑生活,為我國鄉村的良好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一、基層文化的概念及意義
基層文化是以農村或城鎮的百姓為主體,具有大眾化、自主化特性的文化體系,其貼近百姓的日常生活,以百姓精神及物質生活為中心,逐漸成為國家的“軟實力”,基層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構建和諧文化工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繼承文化的內容豐富多彩,形式也多種多樣,其具體的分類如下:
(一)經營性基層文化與公益性基層文化
這是依照是否盈利來劃分的基層文化形式,經營性基層文化以盈利為主要任務,所組織的文化活動大多要收取一定的費用,如民間劇團等;公益性基層文化則不收取任何費用,如文化書屋等。
(二)個體基層文化與群體基層文化
這是依照活動的主體來劃分的基層文化形式,個人基層文化活動多由個體組織舉辦,如個體音像店等;群體基層文化則由多方共同參與實踐,如運動會、秧歌隊等。
(三)靜態基層文化與動態基層文化
這是依照活動的狀態來劃分的基層文化形式,靜態基層文化以靜為主,如圖書館;動態基層文化以動為主,如各項賽事、節日演出等。
近年來,我國鄉村及城鎮發展較快的基層文化活動項目有以下幾種:
文化大院,這是近幾年國家大力扶持的文化工程。文化大院要具有娛樂場地、健身器材、電子設備、桌椅及文化讀物,逐漸成為村民休閑娛樂的樂園,村民在這里展開活動的同時潛移默化的改掉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文化大院可以在逢年過節時組織各項文藝活動,豐富村民的日常生活,使其生活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滿足其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
文化站,這是基層公共服務體系的一部分,能夠整合農村現有資源,傳播有用的知識,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文化站隸屬鄉鎮政府,是為村民普及科學知識的重要場所,能夠有效的推動農村文化進步。
基層文化建設能夠幫助廣大農民同胞豐富精神文化內容,提高道德素養,通過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能夠使其開拓視野更好的投入社會主義建設中,促進我國和諧農村的發展。基層文化工作促進了群眾間的感情交流,在百姓中形成堅實的凝聚力,促使百姓做到鄰里和睦,共同進步。
二、基層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目前我國的基層文化建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一)各省基層文化建設發展不平衡
由于我國經濟水平不均衡,導致各地的基層文化建設水平發展不平衡,農村文化大院的數量差距較大,經費的投入差距較大,一些省市對文化大院的建設大多抱有能不建就不建的消極態度,嚴重阻礙當地百姓的文化建設。
(二)基層文化設施作用不明顯
許多省市的基層文化建設都存在著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各省普遍重視文化設施的建設,待建成后卻忽略了對其的管理,許多文化設施不能有效的使用,一般也不對外開放,只有在領導檢查時才象征性的使用一次,有些設施甚至被干部長期占用,村民根本沒機會觸碰。此外,由于后期的資金投入不足,使許多文化設施得不到良好的維護與更新,逐漸被閑置甚至淘汰。
(三)農民參與度不高
現代農村中的青年人較少,大多為老人及未成年人,老年人因年齡原因更愿意在家看電視而不愿進行戶外活動,未成年人則不具有活動的能力,農村的壯勞力流失嚴重導致基層文化建設難以展開,村民的參與熱情不高。
(四)庸俗活動阻礙基層文化建設
農村每逢過年過節都會舉辦各種慶典活動,一些落后的不文明演出團隊便出現在村民活動中,表演的內容低俗淫穢,對農民百姓的身心發展起到嚴重的負面影響,十分不利于我國鄉村的基層文化建設。
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來自多個方面,首先,政府部門對基層文化的建設還不夠重視,對文化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認識不夠充分,一些建設活動大多只是形象功夫,沒有真實幫助村民辦實事。其次,相關的政策法規落實不到位,尤其在基層末端,政策根本無人實施,直接影響到基層文化的建設。再次,缺乏監督管理機制,大多政府機關對文化建設的后續關注度不夠,沒有相應的監督管理人員,使基層文化建設長期無人監管看護,自然很快被破壞或淘汰。最后,基層干部素質有待提高,一些鄉村干部自身的道德素質就不高,無法全力以赴的組織村民進行文化活動,更不能在日常工作中為基礎文化建設作出貢獻。
三、建設基層文化的策略
加強我國基層文化建設,需要各級干部與百姓共同努力。
(一)政府帶頭建設基層文化陣地
各省要設立綜合協調部門,健全基層文化建設的機制,加強對基層文化建設的監督檢查,使村鎮形成先進健康的文化陣地。此外政府可以對長期堅持進行文化建設的民間團體及個人進行表彰,為村民樹立先進的學習榜樣,激發村鎮百姓提高文化素養的積極性。
(二)拓寬融資渠道
建設基層文化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若單靠政府出資則資金的數量不充足,無法全面的建設文化設施、及時的更新文化設備,因此各地政府應解放思想,拓寬融資的渠道,結合社會的力量進行基層文化建設。當地政府可以發掘本地的特色文化,利用現有的文化資源打造特有的文化品牌,與企業合作,達到合作共贏,如開封市充分發揮自身的歷史文化,與海南企業聯合創辦清明上河園主題公園,極大促進了開封市的經濟文化發展。鼓勵農民發展自辦文化,將農民引入市場機制中,引導村民自主創辦文化舞臺,促進農村文化健康發展。
(三)加強文化隊伍建設
建設基層文化的基礎是建設農村文化隊伍,農村文化隊伍肩負著繁榮基層文化事業的使命。當下我國鄉村文化隊伍人員的待遇與素質有待提高,基層文化站等文化單位無法吸引優秀的人才,所配備的人員大多專業水平較低,工作缺乏活力。因此各鄉鎮要提高文化單位的待遇,健全農村基層文化隊伍,通過培訓等方式提高基層文化人員的綜合素質,以文化隊伍帶動基層農村文化素質的整體提升。
參考文獻:
[1]蔡武.大力促進基層文化隊伍建設[N].光明日報,2010.
[2]鄭永富.群眾文化管理學[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
(作者單位:廣西百色市田東縣作登瑤族鄉文化體育和廣播電影電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