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產生福流體驗需要有以下五個心理要素:能夠選擇性注意,關注自己的學習任務;有清晰的規則,對學習有控制感;學生的學習每進行一步都會得到學習本身即時有效的反饋;活動難度與個人技能相匹配;自己有著明確的學習需求。要幫助學生營造學習福流體驗,改善學生學習消極體驗,就必須指導學生提高學習專注力、學會制定有效的學習規則、建立自身學習反饋體系、懂得在學習中合理自我定位、明晰自己學習的具體意義。
關鍵詞:福流體驗;學習指導;自我賦能;沉浸心理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7)01A-0033-04
美國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家米哈伊·西卡森特米哈伊(Mihalyi Csikszentmihalyi)在上世紀60年代提出了Flow概念,并于1975年系統地構建了Flow理論模型。Flow是一種重要的積極情緒體驗,清華大學彭凱平將之翻譯成“福流”,是指一個人在自覺自發的前提下,對某一活動或事物表現出濃厚而強烈、浸入其中的狀態。積極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學生學習活動中也可以產生福流,并帶給學生更多的積極情感體驗。很多學生學業倦怠,厭學、拒學,重要原因是學習體驗不好,學習常常跟痛苦、挫敗以及焦慮聯系在一起。學會學習是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之一。如何幫助學生營造學習福流體驗,讓學生把學習跟快樂聯系起來,是改善學生學習消極體驗的重要出路,也是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路徑。
一、學習福流體驗
目前,很多學生通過拼時間、拼體力來取得一定的學習成績,結果身心俱疲,學業倦怠,常常處于強迫性分心和焦慮性低效的狀態,感到厭煩、壓抑、羞愧、悲傷、焦慮、擔憂。因而,幫助學生營造學習福流體驗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一)有助于學生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成效
福流體驗是一種積極的體驗,學生全神貫注,強烈地把注意力集中到當前從事的學習活動中,思想上摒棄一切雜念、潛心沉思、情緒寧靜,神經系統的興奮和抑制過程同步和諧,進入了“有意后注意”狀態(兼有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優勢,目標明確而又不再需要意志努力),激活了最佳體驗水平,體會到愉快、流暢、忘我等情緒,伴隨著高度的興奮感和充實感,并感受到自己能夠主導學習,對學習有絕對的控制感。這樣的學習狀態可以有效激發潛能、協調注意、加快反應速度、擴大認識范圍,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提高學習效能。
(二)有助于學生提升學習幸福感
2002年,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提出了著名的幸福成分理論。根據塞利格曼的理論,幸福有三個主要成分:愉快的生活、充實的生活和有意義的生活[1]。也就是說,如果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完全投入、卷入和入迷,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學習活動上,忘記了自我,這種高投入的活動會促使個體產生一種流暢感(Flow)和快樂的情緒體驗,而學生一旦感受到快樂、振奮、欣喜、自豪、愉悅,擁有了積極的學習體驗,形成積極的心理經驗,他們就會自動化地更愿意沉浸在這種狀態里,體驗著自己的力量。這樣,學生獲得和保持著生活的充實感和有意義感,也帶給他們最大的幸福感。
(三)有助于學生養成健全的人格
“一個幸福的人,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可以帶來快樂和意義的目標,然后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樂的人,會在自己覺得有意義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點點滴滴。”[2]在快樂充實的情緒體驗中,學習者不光是期待結果的出現,過程中的每一步都將是對學習者的獎賞和鼓勵。學習活動體驗本身成為學習活動的內在動機,學生才能不依賴于分數給予他們的反饋,體驗到學習本身的價值和意義,避免目前應試教育的不良影響。這樣,學生能夠從有意義的學習中獲得更多的流暢感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形成積極穩定的心理品質,培育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進而養成健全的人格。
二、學生浸入學習福流體驗的心理機制
積極心理學研究表明,產生福流體驗要有以下三個條件:(1)個體從事的活動要有一定的結構性特征,從事的活動要具有明確的目標、規則和評價標準,擁有清晰的目標是福流體驗的前提;(2)個體所感知的挑戰和技能水平間必須建立平衡,它代表著人與環境的統一,個人不需要在某個領域成為專家才有可能體驗到福流,起決定因素的是所呈現出來的挑戰及個人的能力;(3)每個人都擁有福流體驗的能力,只是存在個體差異,會從內在動機方面做出自我獎勵的個體,注意力集中的個體更易獲得福流體驗。[3]可見,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產生福流體驗需要有以下五個心理要素:
注意集中。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選擇性注意是指在正確指向的基礎上加以集中。[4]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能夠選擇性注意,關注自己的學習任務,抑制與學習無關的其它事物,學習內容占據學生全部的注意力。
規則清晰。學生結合現實條件,確定細致的行動路線,讓自己明確每個階段該做什么,該怎樣做,這樣才能逐漸實現大目標中的那些小目標,對學習有控制感。
反饋及時。學生的學習每進行一步都會得到即時有效的反饋,以至于學生不需要依賴老師和分數等外力的獎勵就可以高度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變得真正自主和自立。
接受挑戰。活動難度與個人技能相匹配,手頭的任務能提供足夠的挑戰,但不會超出個人能力應付的范疇;學生所感知到的自己已有的技能水平與外在活動的挑戰性相符合是引發福流體驗的關鍵,即只有技能和挑戰性呈平衡體驗時,學生才可能完全融入活動,并從中獲得福流體驗。
目標明確。學生有著明確的學習需求,清楚地了解學習活動的意義和結果。
三、教師讓學生浸入福流體驗的實踐指導路徑
(一)指導學生學會選擇性注意,提高學習專注力
選擇性注意有助于個體在學習中清晰、完整、深入地理解學習的內容,從而達到高效率學習的目的。教師幫助學生靜下心來,避免強迫性分心和焦慮性低效,集中注意力,激活目標信息,抑制干擾或無關信息,選擇學習任務作為自己的注意對象,將注意指向學習任務,同時還能夠排除與學習任務無關的干擾因素。具體有以下幾種方法:
1.指導學生學會自我賦能,自我肯定,減少自我否定導致的自我耗能。心理學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強的學生更愿意投入到學習中,因而,提高選擇性注意能力需要學生對自我多一份信心,提高自我價值感,調整自我和諧度。[5]
2.科學用腦。指導學生科學用腦,體會休閑的重要性。平時可多聽舒緩的音樂或者腦波音樂,讓大腦得到充分休息,發揮休閑對學習的重要促進作用。
3.學生學習時要減少打斷,強調學習過程,而不是結果。
4.指導學生冥想,排除外界或者內心的干擾。如:聽聽內心此時到底有哪些聲音在干擾,有意調整一下;移動一下身體位置,或做深呼吸,讓精力集中起來;利用積極肯定的內部語言替代消極否定的內部語言;回憶過去曾有的愉快往事或者曾經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的美好時刻和場景;閉目想象達成學習目標后的情景。
(二)指導學生制定學習規則,提高學習自控力
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6]面對我們理解的事物、有興趣的事物以及能帶給我們成功感的事物,當我們去探究它、觀察它時,就比較容易集中注意力,否則就有可能注意力分散。所以要想維持福流狀態,有必要指導學生建立清晰的規則意識,調動學習興趣。如制定學習計劃、先易后難、不在難點上停留太久以及限定學習任務完成的截止時間等規則來調控學習。
舉例來說,聽課過程中,出現不理解的環節,不停留,跟隨老師思路走,課后再來探究。又如做作業時,拿到一道數學題,5分鐘之內,認真做題和思考解題方法;如果5分鐘時間難以完成,可暫時放棄這道題,第二天認真聽老師講解。由于外在活動是不斷變化發展的,這意味著學生所從事活動的復雜度會不斷增加,因此,為了維持福流體驗的沉浸狀態,需要指導學生不斷發展出新的規則來應對新挑戰,從而帶來身心的可持續發展。
(三)指導學生建立反饋體系,提供學習原動力
反饋本身有激勵作用,能給學生進步提供動力。一旦學生有了自己的內在反饋機制,便可自主激發內在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保持積極學習態度,從而最大程度地自主發展,發揮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有效地反饋并建立起反饋體系。
1.指導學生學會對學習成果給予反饋。指導學生關注學習活動本身,體驗到學習活動本身就是對自己最好的獎賞。這獨立于外部的反饋系統,讓學生能夠在外界沒有任何獎勵的情況下投入學習,不被分數綁架,為分數患得患失,從而獲得自由。(1)及時反饋。指導學生自我反饋,如“我通過看答案就能在做完后知道對還是錯”,或者“通過第二天老師批改我知道對還是錯”;(2)積極反饋。指導學生多看自己擁有的和做得好的部分,懂得自我肯定,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自尊。(3)直接反饋。反饋要直接針對具體內容。
2.指導學生學會對學習過程給予反饋。每天寫備忘錄是對學習過程給予反饋的好方法。讓學生選一個精致的本子,第一頁記載在教師指導下的生涯規劃,然后每一日寫下自己今天要做的事,包括課堂學科學習要注意的問題,校園課堂中要研究的問題,校園生活中要關注的問題等等。早晨寫好,晚上總結,總結不拘形式,可以是文字評價,也可以是符號評價,最好還指導學生真實地記載自己的心理歷程,記載每一次考試得失成敗的原因。通過備忘錄,讓學生對學習過程有正確的評估,發現自己的不足,在過程中不斷彌補不足,進而更好地合理分配和使用時間和精力,及時調整身心狀態,優化學習過程。
(四)指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提高學習自制力
在班級授課制下,教師只能用一樣的標準來布置任務。事實上,學生們各有優點,各有所長。教師的安排只是適合一部分人,能力強基礎好的學生沒有挑戰感,容易產生無聊感和倦怠感;能力弱基礎差的學生有很大壓力,產生挫敗感和焦慮感。恰當的難度才會產生福流體驗,教師要指導學生懂得對學習任務和過程進行調控和選擇的學習策略,能夠根據不同情境和自身實際,實時地評估和匹配自己的能力和所面對的挑戰,不盲從于教師的安排,獨立地選擇學習內容,精選精做題目。
1.教會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實時降低難度,從而降低焦慮感。以做一篇英文的閱讀理解為例,指導學生自己評估學習任務,并將任務拆分或者分步驟完成。一個英文水平還在起步階段的學生要完成一篇閱讀理解或許過難,那么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可以拆分成小的部分:比如某些學生單詞量不過關,他們的重點就是掌握文章中的單詞;有些學生對某些語法現象的掌握很生疏,他們的重點就在于文章中的語法現象。
2.教會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實時增加難度,增加挑戰感。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增加關注點或者增加競爭成分。如:某些同學可能能很順利地完成某篇英文閱讀,沒有任何壓力,這時可以要求他們自己關注時間,縮短做題時間,或者在閱讀完文章后同時寫出文章的小的梗概。學生自己評估學習任務,這樣避免無聊,有挑戰感。
(五)指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提高學習內驅力
1.指導學生明晰自己學習的具體意義。學生要能進入福流狀態,就必須體會到當下的學習就是有意義、有價值的。學生明晰自己學習的具體意義,就是給自己設立學習目標,理解為什么要學習這些內容,這些內容為什么是重要的。清楚學習的任務和重點,就能帶著需求學習。太遙遠的目標沒有辦法跟現在做的事情產生關聯。教師指導學生明白當下學習內容的價值,學會看到學習某一部分內容的清晰的意義。如:學會某類型數學題目的解題方法;做對某個類型的數學題目;正確理解英文閱讀的意思等。
2.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生涯發展規劃。目標對人生有巨大的導向作用,能夠帶給學生希望感和行動感。首先,指導學生能根據興趣、潛能制定適合自己的發展規劃,在制定的過程中不斷認識自我,明晰發展要求和努力方向。生涯規劃只能是一個大概目標,每學期的規劃則需要在每學期的開學初根據上一學期的學習、生活情況重新修定,從而實現自我發展。
總而言之,如果教師能夠像以上這樣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學生就能擁有學習的福流體驗,進入福流狀態,降低學習焦慮水平,增加對學習的積極體驗,減少對學習的消極體驗,從而成就高效率學習,提升學習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參考文獻:
[1]曹新美,劉翔平.從習得無助、習得樂觀到積極心理學——Seligman 對心理學發展的貢獻[J]. 心理科學進展,2008(4).
[2]泰勒·本-沙哈爾談幸福[EB/OL]http://site.douban.com/ 151302/widget/notes/10254276/note/244208472/
[3]任任俊,施靜,馬甜語.Flow 研究概述[J].心理科學進展,2009(1).
[4]沈德立,白學軍.高效率學習的心理機制研究[J].心理科學,2006(1).
[5]余涵.高中生學習主觀幸福感與人際關系、學習投入的關系研究[J].重慶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4.
[6]毛春梅,陳平,張艷.積極心理學視野下中學生成功心理的培養[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09(2).
責任編輯:丁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