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重陽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高中語文教學模式也與時俱進地處在不斷變革中,以創新出更適合素質教育與新課改理念的教學方法。而“長文短教”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方法,將其引入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可與文本細讀相輔相成、相互彌補,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參與語文課堂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切實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語文素養。文章就“長文短教”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了詳細的探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長文短教;教學策略
新課改指導思想將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作為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而當前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收錄了大量經典的、篇幅較長的古今文學作品。將“長文短教”教學法應用到高中語文教學中,可實現有側重點地講解知識,以便為學生預留出更多的時間與空間用來增強自身的語文素養。
一、捋順教學脈絡,優化教學方案
教學方案是高中語文課堂活動開展的基礎與依據,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教學方案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了教學成效的優劣。因此,語文教師應透徹分析長文內容,思考制訂什么樣的教學目標、設計多少個課時、選擇怎樣的教學方法、本課的教學難點與重點分別是什么,然后在遵循學生學習規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逐個擊破教學難點與重點。只有一一捋順上述幾個問題,才能形成順暢的、合理的教學脈絡,才能依據“長文短教”教學需求有針對性地優化教學方案,最終為學生語文素養與綜合能力的提升創造良好條件。
二、把握長文特點,找準教學切入點
針對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篇幅過長的課文,教師在備課時全面而深入地解讀其內容,精準把握其特點,并從合理的切入點組織教學活動,從而引導學生有側重點地閱讀與學習課文內容。人教版高中語文中每個單元收錄的題目都具有一定共同點,比如,必修4第四單元中的三篇課文分別是《廉頗藺相如列傳》《蘇武傳》《張衡傳》,都是描寫古代名人的文章,在主題上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作為教學切入點,從而有針對性地取舍長文內容,并啟發學生以單元主題為指導分析課文主題,進而逐漸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傳記類文章的閱讀與學習方法,最終使得學生將已經習得的閱讀與學習長文的方法遷移應用到新的類似文章的學習中,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與學習能力。
三、精選長文內容,擊破各個重點
在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由于部分課文篇幅過長,因此,教師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詳細解讀整篇課文,有很大難度,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能科學地在教材中選擇能代表課文重點的部分章節進行細致講解,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生獲得長文中的精華內容,才能促使學生語文素養的顯著提升,才能切實提高教學實效。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用“長文短教”的教學法組織教學活動時,應充分重視教材內容取舍問題,以確保所保留的教學內容涵蓋了課文的難點與重點,然后依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對這些內容中的句、段與關鍵詞進行細致的解讀與分析。比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是一篇古典小說,和學生的生活沒有直接聯系,因此很難激起他們的閱讀興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恰當挑選一些有代表性的章節進行分析與講解。如“陸虞候密謀害林沖”“風雪夜山神廟復仇”等,分析施耐庵在表現人物性格特點方面的描寫技巧,及對重點人物林沖個性描寫等內容。高中語文教材中的長文看似內容復雜,沒有章法可循,其實每個故事都是圍繞一個詞語或句子者來展開描述的,從這些句子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人生態度、價值觀及思想情感。
總而言之,將“長文短教”教學法應用到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僅可有效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而且還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讓學生獲得盡可能多的知識與能力,并且有助于教學成效的顯著提升。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將“長文短教”應用到篇幅較長的課文教學中,恰當取舍教學內容,以幫助學生快速而高效地把握長文精華內容與主題思想,最終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建君. 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長文短教和文本細讀——以《一滴眼淚換一滴水》為例[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3(5):64-67.
[2]魏 巍.合理處理及優化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長文短教[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5(9):84.
[3]丁雙梅. 高中語文“長文短教”教學策略的相關思考[J].新課程導學,201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