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倩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知識重要性的凸現(xiàn),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越來越重視。教師和家長都強烈意識到,要讓孩子健康地成長,僅靠學?;蚣彝ナ遣粔虻?,只有兩者配合,教育才會有針對性和連貫性。但現(xiàn)實中,教師和家長的溝通并不那么通暢。下面,通過三個方面談談筆者對教師和家長如何溝通的看法。
1.對學生的教育是教師與家長的共同目標
教師與家長一樣都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都肩負著教育好學生的重任。學生在校接受教師的教育,在家接受家長的教育。教師與家長是同盟軍,是孩子蹣跚學步的兩根拐杖,缺一不可。只有加強教師與家長間的相互聯(lián)系,才有利于共同培養(yǎng)和教育學生,達到“一加一大于二”的結果。如何開展與家長之間的良好交往,充分爭取家長的信任與配合是我們教師必修的一課,也是提高教育質(zhì)量的重要一環(huán),對學生的教育是教師與家長的共同目標。
2.教師與家長在溝通過程中的矛盾分析
盡管教師與家長具有共同的教育目標,但是,由于在各自的社會角色、對教育手段的理解、與學生的親密程度等諸多方面存在差異,教師與家長之間也會產(chǎn)生許多矛盾。
(1)角色差異引起的矛盾。教師與學生及家長存在著一種工作關系,而家長與孩子是親子關系。家長對孩子常常情感重于理智,而教師對學生卻常常是理智重于情感。教師應該理解并尊重家長對孩子的這種感情,否則,就可能輕率地責怪其家長過于溺愛孩子。其結果就是教師與家長之間因角色的差異會產(chǎn)生矛盾。
(2)交往障礙引起的矛盾。 教師與學生家長各有不同的工作,而且都繁忙、緊張,雙方客觀上會因工作時間的重疊、空間上的距離以及通訊渠道的不暢等問題產(chǎn)生障礙;主觀上也可能由于各自身體狀況、性格等差異而產(chǎn)生障礙。這些障礙也往往成為矛盾產(chǎn)生的根源。
(3)缺乏對彼此職業(yè)的深入了解而引起的矛盾。 在學校教育中,經(jīng)常發(fā)生的問題是家長不了解教師工作的復雜性與困難性。因此,每當學生的成績不能使他們滿意,或?qū)W生表現(xiàn)不好時,學生家長就對教師產(chǎn)生不滿,責怪教師。同樣,教師可能因為過多重視自己的工作而忽視家庭教育的復雜性與困難性,從而責怪家長沒管好孩子,沒有主動配合教師工作。由于缺乏換位思考,造成教師與家長之間容易引發(fā)矛盾。
(4)“報憂不報喜”而引起的矛盾。 長期以來,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似乎都形成了處理問題的功利性態(tài)度,即學生有了問題雙方才聯(lián)系,也就是說,只有當孩子出了問題,犯了錯誤,教師或家長才會主動與對方取得聯(lián)系。這種“報憂不報喜”的聯(lián)系方式由于缺乏人與人之間應有的感情色彩(人情味)而使雙方產(chǎn)生對對方的不滿情緒。
(5)印象失真引起的矛盾。 由于學生的信息傳遞失誤,而引起教師和學生家長對對方印象的失真,形成雙方在直接交往前的不良印象,因而產(chǎn)生一定的心理距離,不能產(chǎn)生交往的正確動機。
(6)情感障礙引起的矛盾。 教師與學生家長有時由于學生進步不夠明顯或犯了錯誤時,雙方情緒不冷靜,甚至互相指責,二者的矛盾由此產(chǎn)生。只有處理好以上的矛盾,才能達到有效的溝通,提高我們的教育質(zhì)量。
3.教師和家長如何更好地溝通
(1)相互尊重信任是實現(xiàn)有效溝通的前提。教師與家長開展良好交往,首先要尊重學生家長,擺正、擺好自己與家長的位置,教師和家長是平等的。教師不能對所謂的“學困生”家長或者“窮”家長采用厭煩的態(tài)度;而家長應在弄清孩子現(xiàn)狀的情況下,與教師客觀地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不是一味地“護短”或是“認錯”,雙方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絕對不能因為自己是專業(yè)的教育工作者,就以為只有自己才懂教育,與家長談話的時候居高臨下,盛氣凌人。
(2)多元化的聯(lián)系方式是有效溝通的必要手段?,F(xiàn)階段教師家訪的可行性手段很多:書信、手機、電子郵件、 QQ等。傳統(tǒng)的家訪是名副其實的“登門走訪”。當教師面對各種障礙和困難,如教學任務重、壓力大、學生居住分散、交通問題時,教師基本沒有精力對每個學生進行家訪,完全做到傳統(tǒng)的家訪已經(jīng)不大現(xiàn)實。但由于現(xiàn)代通訊技術的發(fā)展,加強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的聯(lián)系可以借助現(xiàn)代化的通訊手段,而且,其效果也非常顯著。但是必要的走訪還是要有的,比如有些孩子學習有困難或者有些學生家庭比較特殊等。其實家長接孩子放學是我們經(jīng)常忽略的一個很好的交流時機,家長可以和教師進行相互的情況交流。多元化的交流方法,點滴的交流時間利用好,能保證家長定期和教師交流情況,把握住一定溝通頻率,會達到理想的溝通效果。
(3)交流的話題和講話技巧是有效溝通的催化劑。與家長溝通時,教師為照顧家長感受,盡量采用鼓勵法,多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委婉提出問題,請家長一起幫助學生,并引導家長不要一味責怪學生。教師必須避免告狀式的家校聯(lián)系,不能在家長面前一味地數(shù)落學生的不是。如果確實因為學生犯了錯需要與家長聯(lián)系,也應該與家長坐下來,共同分析學生之所以會犯錯誤的根源,積極與家長達成共識,形成默契,互相配合,研究出最好的解決辦法。
教育是家庭、社會、學校三方面教育的有機結合,但直接具體落實到學生身上的主要是家庭和學校。而在家庭和學校直接對學生實施教育影響的則是教師和家長。家長在教育孩子問題上與教師的密切配合,可以使學校教育事半功倍。因此,教師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lián)系,共同教育好祖國的下一代,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