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娟,李朝敢,李根亮,郭會娜,孫 科
(右江民族醫學院,廣西 百色 533000)
醫學分子生物學教學改革探索
——Seminar教學法設計的探討
肖 娟,李朝敢,李根亮,郭會娜,孫 科
(右江民族醫學院,廣西 百色 533000)
分子生物學是生命科學的基礎,但因為分子生物學內容繁雜而被眾多學生認為難以接受,醫學院校的學生更是認為課程內容不僅難而且與臨床專業聯系不緊密從而對該門學科產生拒絕心理。Seminar教學法可以讓學生了解醫學分子生物學原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進一步提高醫學分子生物學課程的教學效果,我們對臨床專業學生進行問卷調研,并結合學生的看法進行Seminar教學法的課程設計。
醫學分子生物學;教學改革;Seminar教學法
分子生物學在醫學領域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不論是醫學診斷學,還是基因診斷及基因治療都依賴分子生物學的基本原理,但調查發現,學生尤其是醫學生對該門課程的態度消極[1-2]。Seminar教學法是一種研討式教學方法,簡而言之就是文獻探討。將Seminar教學法應用于醫學分子生物學的教學過程,一方面旨在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則是讓學生了解醫學分子生物學的實用性,從而消除抵觸心理。在我校臨床專業中以調查問卷的形式調查學生對Seminar教學法的認同情況,現介紹如下。
我校醫學分子生物學共18課時,在2014級某些班級中進行教學改革,上課期間增加文獻講解的部分。由教師進行Seminar教學示范,即教師講解相關領域的文獻,由學生對文獻相關內容進行提問。問卷調查在醫學分子生物學課程剛結束時進行,對象為我校2014級臨床專業1~3班,學生總人數166名,其中女生94人,男生72人。問卷內容圍繞學生對醫學分子生物學中引入Seminar教學法的體會及認識,包括學生對Seminar教學法能增強學習主動性、有利于知識鞏固、綜合能力提升的認同程度。認同程度分5個級別:非常同意、同意、不確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共發放調查問卷166份,收回有效問卷16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6.4%。回收問卷后,進行相應選項人數和百分比的統計。
2.1 對醫學分子生物學Seminar教學法能增強學習主動性的認同情況(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對Seminar教學法有助于培養學習興趣、自主學習、學習上相互交流及提高自我意識方面認同的比例≥60%。而在有助于課前預習方面,認同的學生人數不足50%。進一步詢問得知,此項只適用于文獻講解者,至于不需要講解文獻的學生,未必會提前預習。
2.2 對醫學分子生物學Seminar教學法有助于知識鞏固的認同情況(見表2)
任何新的教學法的引入必先考查其是否對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利,更重要的是該教學方式是否能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3]。于是,在問卷的第二部分設計了關于Seminar教學法對提高知識鞏固程度認同的調查。表2顯示,超過或接近60%的學生認為Seminar教學法有助于提高文獻查閱能力、問題分析及解決能力,有助于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有助于全面掌握課程的知識點。

表1 對醫學分子生物學Seminar教學法能增強學習主動性的認同情況[n(%)]

表2 對醫學分子生物學Seminar教學法有助于知識鞏固的認同情況[n(%)]
2.3 對醫學分子生物學Seminar教學法有助于綜合能力提升的認同情況(見表3)

表3 對醫學分子生物學Seminar教學法有助于綜合能力提升的認同情況[n(%)]
醫學院校的專業性比綜合性大學強,但不意味著其只注重學生的專業能力[4]。新的教學法是否適用,還要考查其對綜合能力提升的作用。因此,問卷的最后一部分設置了問題,圍繞該教學法是否有助于提升綜合能力進行調查。表3顯示,60%及以上的學生認為Seminar教學法有助于啟發思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團隊合作精神,近60%的學生認為Seminar教學法有助于提高人際交往及溝通能力。學生認同比例最低的為有助于增強自信(54.4%)。
3.1 醫學分子生物學課程中引入Seminar教學法是可行的
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不難發現,超過半數的學生對Seminar教學法能增強學習的主動性、提高知識的鞏固程度、提高綜合能力等持肯定的態度。
3.2 結合學生的認同情況設計合理的Seminar教學法
雖然絕大部分學生表示可以接受Seminar教學法,但仍有少數學生不接受。因此,必須進行符合學生意見的課程設計。
3.2.1 課前準備 選擇人數較少的班級進行教學改革,包括傳統教學及Seminar教學兩部分。前者按照傳統教學法把相應章節內容進行重點敘述,后者則以文獻匯報的形式進行。
3.2.2 課堂授課 因分子生物學部分內容已經在生物化學課程中有所介紹,故可適當縮短授課時間。每次課剩余25分鐘進行文獻匯報,其中15分鐘講解文獻,10分鐘進行文獻討論,文獻討論期間教師可以提問同時要對解答進行補充。將授課對象分為4組,本門課程共有6次課,前2次課由教師示范文獻匯報的具體流程,后4次課分別由各小組進行匯報。
從以往學生分組學習的結果看,很多情況是只有發言的學生提前做準備,而同組其他學生并非如此。為增強學生預習的積極性,主講者為當堂抽簽決定,以確保整組的學生都主動預習。同時為了提高聽講者預習的積極性,提前公布文獻,在文獻提問題環節設置兩部分:第一部分為主講者抽簽決定提問人選,提不出問題的學生所在的整組將被扣分;第二部分由聽講者主動提問,其所在的組將得到附加分。由于文獻與所講課程相關,所以可以促使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預習。教師可以提前指定某些具有代表性、緊密聯系臨床與分子生物學的文獻供學生選擇,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分子生物學理論應用于臨床的情況。
3.2.3 考核方式 改革后,分子生物學課程的成績由3個部分構成:(1)文獻匯報成績;(2)設置期末實驗設計的考核,以小組為單位,抽簽,圍繞所選問題設計實驗;(3)文獻綜述撰寫成績,要求每名學生提交一份,文獻的領域不限,綜述的字數不限。
3.2.4 改革評價 改革的效果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體現:首先制訂問卷,調查學生對本門課程的總體滿意度及對各個教學環節的滿意度;其次通過實驗設計考核及文獻綜述的撰寫考核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
Seminar教學法在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同時,給學生展現了分子生物學理論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讓學生在主觀上認同醫學分子生物學的重要性,這才是提高學習效果的根本[5]。Seminar教學法的應用尚處于摸索階段,還有待完善。
[1]呂欣,張曉妮.從調查問卷看分子生物學課程教學[J].高教論壇,2013(3):69-72.
[2]趙利峰,秦少偉.從問卷調查看分子生物學學習和教學現狀[J].教育教學論壇,2016(25):128-130.
[3]康志強.高校課程考核評價改革問題再探析[J].考試周刊,2015(23):9.
[4]王晶.醫學課程整合的現狀與對策[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15.
[5]李斌,蘇燕,楊文杰,等.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課程形成性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實踐[J].高校醫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6(2):3-6.
G526.5
B
1671-1246(2017)02-0110-03
右江民族醫學院2016年校級教育教學改革項目(J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