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添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不斷吸取經驗教訓,使法制理論逐漸完成了由“遵法”到“尊法”的轉變。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讓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1]。遵法是憲法規定公民必須遵守的義務和要求,而尊法更是表現為公民內心對法律的崇敬和尊重。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論述,首先對“遵法”到“尊法”的演進過程進行簡單梳理,接著對尊法與遵法進行比較研究,最后落腳于如何“尊法”。
關鍵詞:尊法;依法治國;依憲治國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2-0009-03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法制理論逐漸得到發展和完善,形成了完善的法制理論體系。從遵法到尊法,不僅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更是實現經濟社會“五位一體”全方位發展的要求。
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從“遵法”到“尊法”的演進歷程
“實事求是”的思想為中國各項事業的開展提供了科學的指導;經濟體制改革與社會生產力的高速發展助推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型;民主集中制的恢復與貫徹為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民主基礎。三者有機結合,為中國式的從“遵法”到“尊法”的改革揭開了序幕。
(一)從“有法”到“知法”——社會主義法制的開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人們把領導者個人推崇到極高的地位,遵循“兩個凡是”的方針,造成了社會秩序的混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肩負起歷史的重任,完成了偉大的歷史轉折。這次全會不僅結束了國內工作徘徊前進的局面,肅清了強調階級斗爭的“左”傾錯誤,完成了撥亂反正,更主要的是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新征程,使中國的政治經濟沿著法制軌道前進。隨后,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發表題目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強調要加強社會主義法制,這是鄧小平在充分吸取過去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對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法制思想的創新與發展。值得肯定的是,這次全會重新確立了法律的崇高地位,使人們認識到法律的存在及意義,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過去無秩序的生活方式。
(二)從“知法”到“遵法”——社會主義法制的發展
實行改革開放以后,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心轉移到經濟發展上來,我國各項事業發展也進入了加速發展時期。但是有很多人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無視法律法規的約束,造成社會上大量的違法犯罪活動頻繁出現。為了確保社會主義建設能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黨的十二大提出“要在各層面加強法制建設”[2];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八二憲法”,也是我國當前現行憲法,為社會主義事業的開展提供了基本法律規范。緊接著,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提出“公民都要遵守憲法,黨員還要遵守黨章”[3]。到了黨的十三大,又根據新的時代背景提出“兩手抓”,一手抓建設和改革,一手抓法制[4]。總結黨的十二大到十四大的法制建設成就,我們可以看出社會主義建設有了法律的支撐和保障,公民也基本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辦事。但值得思考的是,法制建設的重點仍然是法律對人的強制和約束,僅僅使人膚淺地認識到法律不可違,并沒有真正使人領悟到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從“遵法”到“尊法”——社會主義法制的完善
20世紀末期,國際國內形勢發生深刻變化,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但社會主義事業在世界范圍內仍處于低潮。1999年,全國人大九屆二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正式寫進我國憲法。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公正司法”[5]。為了保證社會主義建設有秩序地開展,在黨的十六大上特別強調“黨員和干部要帶頭遵守法律”[6]。黨的十七大提出“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質”[7],這把遵法的要求由黨員干部擴展到了全體公民身上,充分說明了我們黨對法治思想的認識更深了一個層次。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有這樣的闡述:“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8]通過對黨的十五大到十八大報告的梳理,我們可以看出法制建設的重點不局限于對人的強制作用,更重要的是讓公民意識到自己生活在法治社會,首要的是對法律的尊重。
二、“遵法”與“尊法”的區別
從“五四憲法”到“八二憲法”的更迭,都是為了更有力地實現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更有效地調節社會關系,更充分地尊重人民的訴求,更切實地維護廣大人民的利益。而法律對我們每個公民的要求也實現了由“遵法”到“尊法”的根本性轉變。
(一)“遵法”與“尊法”的含義不同
“遵法”要求每一個公民盡到法律要求的責任與義務,平等地適用法律,享受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我們嚴格遵守法律,在法律制度的框架內行使個人權利、履行個人義務、發揮個人能動性,一切行為要符合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對公民的切實要求。可是,“尊法”卻是要求我們在遵照法律法規對公民個人行為規范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認同法律的主體地位,尊重法律的至上性、公平性、權威性,全社會都要樹立法律至高無上的信念。
(二)“遵法”與“尊法”的主體性程度不同
遵法,顧名思義就是要求公民遵守法律。它反映了公民的尊法程度,是一種外在的客觀要求,體現出公民尊法的主體性程度不強,沒有從根本上轉變對法律的態度,存在某種程度上的強迫性、被動性。另外,遵法也從另一個層次上反映出國家法治建設方面的不足和公民素質的低下。尊法,從字面意思上看是單純地尊重法律,其實它是對遵法的升華。它反映了公民法律意識的提升和尊法主體性程度的增強,是一種內在的主觀意愿,從而在尊法的基礎上自覺地遵守法律,表現出主動性和自愿性。這是國家在社會主義建設中針對社會上出現的大量違法犯罪現象提出的新的要求,反映了國家法治建設的創新和公民素質的提高。
三、我們應該如何“尊法”
“尊法”體現在我國的各個領域、各個社會階層以及每個單獨的個體。它不以社會地位、財富多寡、學識學歷、個人能力為評判標準,它廣泛地要求全民共同參與、個人切實履行。
(一)從國家和社會入手,遵循依法治國方略,推動全民“尊法”
“依法治國”方略為我們指明了前進道路,讓我們明白怎樣尊法。
1.“科學立法”是前提。“尊法”的首要前提就是保證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必須建構完善,因此必須保證國家權力機關的立法行為要深入到群眾中去,了解群眾的生活訴求,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允許社會各方面參與,綜合社會各階層意見,解決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找出并彌補社會發展中所暴露出的法律缺陷、漏洞,平衡社會發展中各方面的呼聲與利益訴求。立法要在充分論證、科學探究、民主討論、民主決策的氛圍下,綜合分析,權衡利弊,慎重決斷,切實考慮廣大人民利益,做到科學立法。
2.“嚴格執法”是目的。要讓人民群眾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法律的權威性、至上性、公平性、公正性。要讓人民群眾發自肺腑地“尊法”,那么政府就必須嚴格執法。政府的決策要有公信力,制度要有合法性,執法要有依據。這不單單要求政府各部門轉換觀念,保證各項決策都能找到法律依據,服務型政府不能單單停留在口號上,應該落實到實際行動中,貫徹到自身行為準則內。政府工作人員心中都有一根法律準繩,檢查自身行為是否符合法律的要求。要傳達百姓聲音,有公仆意識,敢于為群眾做表率、立榜樣。同時要完善社情民意制度,完善信訪制度,要讓人民群眾有說話的渠道,唯有如此才能知道在行政執法中存在哪些優點、哪些做得還不到位。在這種社會表率作用下,人民群眾必然重視法律主體地位。
3.“公正司法”是保障。“錯誤的判決勝過十次犯罪”。這說明,司法必須要公正,否則也無法使群眾做到心服口服。因此司法必須要有理有據,要避免權力尋租、權錢交易,要避免領導干預,保持司法公正、審判獨立,要制定審判負責制,誰審判誰負責,誰干預誰負責。用種種制度保證司法的公正性,讓人民群眾相信司法的公正性,信服司法的權威,讓公民樹立一種法律的判決只取決于個人行為,不因任何外在意志而改變的觀念。
4.“全民守法”是根本。全民守法表面上看起來是“遵法”,但是全社會的共同行為就會引起質變。整個社會的氛圍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在這種氛圍熏陶下,人民群眾才能意識到“遵法”的重要性,它可以避免社會沖突、緩解社會矛盾、消除社會暴力,社會在公序良俗中有序進行,繼而實行“遵法”到“尊法”的全方位蛻變。
(二)從黨員干部入手,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典范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這就要求黨必須時時刻刻做到為人民服務,時時刻刻發揮先鋒隊的作用。在當前時代背景下,我們黨面臨著形形色色的風險和考驗,這更要求黨員在種種誘惑下保持剛正不阿,用先進和純潔的黨性教育武裝自己。但是,中國是一個有著千年君主專制歷史的國家,權力本位思想在某些領域還留有殘余,一些黨員干部在處理法律與權力的關系時,總是存在著權力高于法律的認識。這就需要黨員干部切實轉變這種觀念,且不能僅僅停留在思想方面,需要轉化成個人的價值信仰和行動導向,爭當“尊法”模范帶頭人。首先,領導干部要有權利義務相統一的觀念。黨員干部之所以被稱為人民公仆,是因為他們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因此黨員干部除了行使自己的權利外,還應該認真地履行自身義務,深入到群眾中去,滿足人民群眾的訴求,嚴格按照法律規章辦事,杜絕出現無視法律、徇私枉法的情況,在人民群眾中樹立法律堅定的信仰者和執行者的形象[9]。其次,領導干部要牢牢樹立法治思維和法治理念。市場經濟深入發展,但這也給黨員干部帶來各種各樣的誘惑。因此,黨員干部為了保持自身的純潔性,必須要遏制貪欲,消除特權意識,對法律懷有敬畏之心,不越道德和法律底線。最后,黨員干部要保持學習永不止步的精神。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告訴我們,世界是處在變化發展中的,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觀察世界,只有不斷學習,才能獲得新知,增長才干,跟上時代。黨員干部必須時刻關注和學習新的法律條例、新的政策理論,使自己掌握系統完備的專業知識,在此基礎上才能引導公民依法維權、化解矛盾,讓法律成為公民手中切實的維權武器,繼而逐步引導公民尊重法律、信仰法律。
(三)從公民自身入手,培育全社會“尊法”的良好風尚
盧梭就曾經強調過法律需要讓公民銘記在心里。這就啟示我們,如果公民無視法律,不管國家的法律條例多么齊全、法治體系多么完善,法律也相當于一張廢紙。因此,公民必須從內心深處認同和尊重法律。首先,公民應樹立牢固的法律至上的理念。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權威性地位,它規定了公民既享有權利又要履行義務。因此,公民在履行義務的同時,還應該用憲法維護自身的權利。另外,細節往往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一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遵守規章制度,存在例如不遵守交通規則、隨地亂扔垃圾等不文明現象,他們經常抱著僥幸心理,認為在大事上不犯法就可以了。但是,事情往往會積少成多,在不經意間就發生了“質變”。所以,公民要做到觀念里有法,不打“擦邊球”,不越法律紅線。其次,公民要具備用法律保護自己的能力。這就需要公民首先擺脫人治文化或宗教文化的影響,尤其是在偏遠的山區或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當遇到困難時不應該首先向領導個人或宗教求助,而應該相信法律的力量,借助法律的權威來保護自己。當然,公民的法治素養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培養起來,這就需要公民利用學校、社會或某些民間組織的普法教育,使自己熟悉法律,逐漸養成尊重法律、依靠法律的習慣。最后,公民要積極地表達政治訴求。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公民既是公共治理的參與者又是自我管理者。因此,公民要積極地參與到社會政治生活中去,通過多方面渠道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在形成了代表自己意志的法規后,才會有一種意識去遵循、維護法律。
“尊法”根本上是公民意識與個人態度的改變,是從法律要求個人怎樣做到我怎樣做才能維護法律尊嚴的改變。這種改變是我們黨針對新的時代背景下出現的問題所做出的政策調整,是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方略的體現,因此務必要根植于全體國民。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J].中國法學,2014(6):5-19.
[2]為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而奮斗[J].會計研究,1982(6):1-2.
[3]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公報[EB/OL].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6-09-20].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5/65381/4429517.html.
[4]趙紫陽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6-09-21].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6/65447/4526368.html.
[5]中共十五屆五中全會公報[J].學理論,2000(12):4-5.
[6]江澤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求是,2002(22):3-19.
[7]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上的報告[EB/OL].人民網,[2016-09-
20].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6429094.html.
[8]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光明日報,2012-11-18.
[9]本報評論員.領導干部要做尊法的模范[N].法制日報,2015-0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