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萍 劉沛
摘 要:英語具有的廣布性、簡約優美性以及可持續發展性都充分體現出了英語語言具有的人文性特點。富有現代意義的教材、厚重的文化典籍以及以生為本的教育過程與方法,也都充分體現出了英語文本、教學的人文性,尤其是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體現得尤為明顯。本文就針對高中英語人文性特點和教學呈現所做嘗試作了進一步探究。
關鍵詞:高中英語 人文性特點 教學呈現
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英語課程的本質特征就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F階段的高中英語教學雖然也經歷了新一輪的教育體制改革,但是“錯位”“缺失”等問題依然存在。再加上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大部分高中生都將英語作為高考工具,而并非是日常學習、交流的語言工具,主要原因還是在于人文性特點的缺失。因此,要想真正改善這一教學現狀,就必須充分理解、重視英語的人文性特點。
一、高中英語的人文性特點
英語教學具有很大的人文性特點,在英語教學中最重要的便是溝通,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對英語知識的運用。對于語言人文性標準的判斷,就是查看語言在交流過程中能否給人們帶來便捷性。英語屬于一種普遍的交流語言。在全球化不斷深入的背景下,英語的重要性越加明顯,從客觀方面來講,對世界政治、文化以及交流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其次,英語文本的人文性。小學英語相關課程標準中強調英語學習素材,應不斷加強與學生、社會生活間的聯系,要充滿時代氣息。同時,在課程編制過程中,還要對是否能夠促進學生人格修養、審美情趣以及文化品味的發展與提升進行綜合考慮,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自我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從而在英語教材編寫過程中充分體現出人文性特點。
再者,英語教學的人文性。對于高中教育來講,主要有文理之分,而英語是屬于人文學科中的語言學科?,F今,英語作為現代信息技術的重要載體,是世界交流的橋梁。同時,外語水平也會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代表這個城市與國際化接軌的程度。高中英語教學是將學生的語言能力、情感態度以及自主合作等方面作為主要教學目標,充分顯示了英語教學中的人文性特點,英語教學必須將人文性放在首位,以此來不斷提升英語學習的質量與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也要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提升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以不斷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品格。
二、英語人文性特點在教學中的呈現
1.集中于分散的交替進行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人文性教學理念,能夠促進學生主動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對英語產生興趣,并且能夠帶動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深入理解,促進學生主動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提升學習效果。首先,對于集中教學來講,應在教學特定時段,針對人文教育的相關目標進行匯總呈現,并在高中英語的第一節課就點燃學生的英語學習激情。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世界英語國家的地圖來為學生講解英語的廣布性,同時也可以通過會議影像展示方式來讓學生認識到英語的世界性,并采用計算機語言來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到英語在現代科技發展中發揮的積極作用。
此外,還可以定期組織學生舉辦英語文化節。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策劃參與每年的文化節。其具體內容為:高一可以舉辦英語故事會,高二可舉辦魅力英語詩詞會,高三則可以組織學生舉辦英語戲劇節。通過舉辦這些豐富多彩的藝術節,不僅可以為學生鍛煉、提升英語語言提供良好的平臺,也能夠在充分展示英語文本人文性特點的基礎上,不斷增強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和信心。
其次,對于分散教學來講,應將單元素材作為重要依據,并僅僅圍繞高中六級要求,有機分解人文教育目標的實施,從而使其能夠貫穿于英語教學過程的始終。比如在講解“Places of interest”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將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思想感情作為人文教育目標,并加強對學生健康審美、欣賞、創造美的能力的培養。通過課后任務的形式來開展其教學活動,將學生合理劃分成幾個小組,要求每個小組選取當地的一個旅游景點,并為其制作一份英語廣告或是海報。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更認真地研讀課文內容,對課文表現形式做出恰當的借鑒,通過分工準備、繪畫和剪貼等內容,合作完成總體設計,并以小組為單位向全班展示完成的作品,由其他師生對其作品進行點評。
2.注重工具與人文的相互統一
為了有效貫徹人文性教學理念,在高中英語教學,教師在為學生傳授“Places of Interest”的相關內容時,就可以將該單元的listening,writing等工具性、人文性目標進行有機整合,并通過廣告、海報設計等課后任務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小組創作中,為了設計出別具一格的廣告作品,各組學生一定會通力合作,對閱讀教材進行認真、全面的研讀,并從其中搜集可以靈活運用到設計中的單詞、短語等,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課堂知識。同時,也會積極運用網絡來收集各類信息,進而在不斷拓展英語知識的同時,也進一步鍛煉、提升學生的收集、整理等諸多方面的能力,并在設計、制作中充分感受到家鄉所創造的藝術之美。此外,通過開展匯報、點評等互動活動,在鍛煉、提升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基礎上,還能夠在工具性、人文性目標統一過程中實現互惠雙贏。
3.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完善人文滲透方法
高中英語教學要想滲透人文性理念,必須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帶動學生文化意識的進步。首先,對于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形成來講,應注重語言、文化教學的有機整合。在英語學習中,東西方存在較大的文化差異,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內心深處會產生不同的價值理念及思維方式,并且生活方式的不同導致學生學習也存在一些差異,并導致教師教學中會存在一些困難。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科學合理地滲透英語的人文性,讓學生對東西方文化進行有效鑒別,從而不斷完善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成長與進步。
其次,對于人文滲透方法的完善來講,高中英語教師應注重教學方法的探索創新與靈活運用。比如,在詞匯、語句和篇章教學中,可以結合實際情況,恰當運用刪除、填補,改寫和感情朗讀等方式來進行,并引導學生對文章語言進行深層次的品味,以便對作者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用心有深刻的體會,從而將語言文字中蘊含的人文價值充分體現出來。
此外,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也應該采用新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入分析與探究,直接與文本進行對話,這樣既可以引導學生懂得從文學層面對課文進行深入分析,也能夠進一步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在課內角色融入或是課后任務的拓展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培養目標、學生的認知特點,采用辯論、演藝等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形式來開展,從而不斷加強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間的聯系,積極為學生提供交際的機會,進一步鍛煉學生的英語思維,促進學生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不斷提升。
總之,高中英語教師應正確認識到,英語教學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也是培養、提升學生人文綜合素養的重要課程。現代英語學科既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也是推行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實踐教學中,高中英語教師應正確認識英語教學的人文性特點,并結合學生認知特點和接受水平,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將其傳授給學生,進而從整體上提升我國高中生的英語綜合素養和人文素質。
參考文獻:
[1]孫瀲.高中英語的人文性特點及其教學呈現策略[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1(1):166-168.
[2]邵艷紅,徐俊.英語閱讀教學中人文性的滲透——以高中英語M8U1 Reading為例[J].中學生英語(教師版),2014,(9):59-59.
[3]楊夢.深化層次,精細閱讀,建構以學生為中心的高中英語課堂-第九屆全國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一等獎課例[J].英語學習(教師版),2015,(2):34-38.
[4]胡新建.高中英語課堂討論活動設計的問題分析與優化[J].教學月刊(中學版),2013,(1):29-32.
(作者單位: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學 江西省吉安市第四中學)
□責任編輯:鄧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