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迎陽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學生須能看書,須能作文,故設語文課以訓練之,最終目的為: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練,必做到此兩點,乃教學之成功?!弊鳛橐幻處煟绕涫钦Z文教師,必須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因為學生今天從師學習,正是為了明天不從師也能學習。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一些知識,更重要的是自學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教師就要教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呢?下面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激發學生自學的興趣
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句話強調了興趣對學習的重要性。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可知,學生只有濃厚的興趣,才能產生很強的注意力,才能調動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反之,如果在學生沒有任何興趣的情況下強迫學生學習,就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待于培養,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教師的指導。只有學生有了興趣,才談得上培養學生的能力。學生一旦對學習感興趣,就會更加主動學習,就會產生愉快輕松的情緒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引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以激發學生自學的樂趣。如教學講讀課文《鳥的天堂》時,我先以境引趣,緊扣題目中“天堂”一詞,讓學生自學課文,引起他們自學的興趣;然后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我以導游的身份向學生介紹“鳥的天堂”。此外,我充分利用多媒體、幻燈片、掛圖,再現課文中所描寫的情境,并播放配樂,讓學生視聽結合,從具體、鮮明的畫面和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中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做,符合學生的口味,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培養學生運用工具書的能力,養成使用工具書的習慣,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課堂教學效率與學生的預習效果是分不開的。因此,在授新課前,我就要求學生預習,對課文中的生字、新詞、成語、典故等,通過查字典、詞典去理解。字典、詞典、語法書等是學習語文很好的工具書,我要求學生人人備齊,并具體給他們講解具體查閱的方法。學生學會使用各種工具書是獲得語文自學能力的重要條件。
三、培養學生認真思考的習慣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就必須培養其獨立思考的習慣。獨立思考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自學能力。學生學會了獨立思考,才能更深入地學習。為了培養學生認真讀書,認真思考的習慣,我要求學生讀書時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其中,手到是指學生勤查工具書,邊讀課文邊運用各種符號做好筆記。在教學過程中,我著力指導學生去認真讀書,邊讀邊想。如教《我的戰友邱少云》一文時,突出抓住“我”的內心及邱少云的外表這兩個重點片段的教學。在學生學習“我”的內心活動這一片段時,讓學生思考:敵人采用“火力警戒”后,“我”聞到了什么?看見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指導學生看圖,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句,思考并討論問題,深入到課文中去,與作者一起,逐步體會到“我”當時內心的焦急、矛盾、難受、痛苦。從“我”的這一系列內心活動中了解到邱少云的處境之后,讓學生細讀課文后思考:在這生死關頭,只有21歲的年輕的邱少云表現怎樣?為什么他能這樣?學生各抒己見,從邱少云的外表去了解其內心活動——他想到的是整個潛伏部隊的戰友的安全,為了戰斗的勝利,他寧可犧牲自己。通過這兩個片段的學習,學生強烈地感受到了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堅強,對邱少云的守紀意識和獻身精神感到欽佩;同時,學生掌握了寫人記事文章的一個重要的讀書方法——邊讀邊想,通過人物的表情來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四、注重積累,使自學能力在運用中升華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引導學生積累課文中的“三好”,即把好詞、好句、好文段摘抄下來,分門別類地整理在筆記本上;并指導學生在交流、寫作時靈活運用,尤其是直接運用到寫作上,在使用中充分發揮積累的價值。這對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
例如,在教學習作“描寫一處景物”時,讓學生聯想所學課文中出現過的景物,并引用文中的佳句。如《桂林山水》中的“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學生在描寫景物時,則可模仿這段話的描寫手法,從而達到在學習中積累,在積累中運用,在運用中升華的效果。
古人說得好:“善學者教師安逸而功倍,不善學者教師辛苦而功半?!睂W生的自學能力提高了,就可以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不斷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