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生
【摘要】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學反思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總結一節課是否成功,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教學反思必不可少。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很少教師會經常進行課堂教學的反思,尤其是青年教師。文章簡要探討了地理課堂教學的反思。
【關鍵詞】地理課堂 反思 教育觀念 聽課 評課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之一。如何選擇正確的教學途徑,提高學生的素質,是擺在每一位地理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地理學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規律及其與人類之間的相互關系為主要內容,是與人類日常生活聯系最緊密的學科之一。地理學科能夠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促使學生了解一些生活現象和規律。
一、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
傳統教學弊端重重,教學效率低下。新課標要求教師要提高課堂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革新教學方法,最為重要的是,要對之前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革。在反思中發現在備課、教學、學生課堂反饋、學生課后練習答題情況等方面的問題,分析原因,加以解決。
二、認真備好每一堂課
備課要備教學內容,備材料,備教具,備學生,備方法等。其中更重要的是備學生和備方法。
課堂聯系實際,學會結合身邊的事件或現象開展教學,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講到“地震”時,可以收集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相關材料和圖片在課堂上展示,這樣學生很快可以進入到課堂中來,同時也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講“城市化”時,可以布置學生課外收集相關資料,了解南昌市城市發展過程中給我們帶來了哪些不利的影響,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及我們學生能做些什么。課堂上讓學生上講臺展示自己收集的材料。大多數學生能夠聯系自己所見,從交通擁堵(上學放學擠公交,春運時期火車站人山人海)、環境質量變差(“三廢”的排放,玉帶河、青山湖等的污染)、城市地面的變化(農田變高樓大廈等)等幾方面來進行展示。在提出措施時,學生展示了南昌地鐵規劃圖、玉帶河污水治理施工圖等。這樣,學生既從身邊的生活中學到了地理知識,同時又將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際的生活生產中去,學習變被動為主動,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
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能夠生動、形象地再現生活,使課本內容與現實有機結合起來?,F代教學手段,如幻燈、投影、錄音、錄像、電影、計算機、激光視盤等,具有形聲性、再現性和先進性的特點。其主要以圖像和聲音的形式傳遞信息,可使學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視聽并用,使知識傳遞、接受、記憶變得更加容易,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發揮指導作用,推動學生活動正常、有序、高效地進行。學生學習有激情,教學效果自然會較好。
傳統地理課堂教學只重視書本知識的傳授,不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理論脫離實際。素質教育提倡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重視和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教育,是當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學科本身的特點而言,它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實踐聯系非常緊密。因此,到野外觀察是學習地理所必需的,也是搞好地理課堂教學所必需的,有時候教室以外是我們最好的課堂。
三、加強地理相關素材的積累
要做好地理教學,就要做個有心人。平時可以通過網絡、電視、報紙等收集相關的地理素材。素材豐富了,再合理地應用到地理教學當中,可以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四、課后及時總結
及時總結尤為重要,比如教學目標在本次課中是否已經達到了,達到的標志是什么,課堂上出現了哪些意想不到的問題等。如果課后不及時反思和總結,則很難提高教學能力,也很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所以課后反思環節對于教學尤其重要,這也正是大多數教師易忽視的方面。除了了解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外,還要分析學生是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否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與策略,在課堂上是否有積極思考、回答問題和參與討論等。教師最后通過課常觀察、個別訪談、形成性測驗等多種方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自己的教學效果。反思這些方面,對后續教學將有很大的好處。
五、積極參與聽課、評課
在聽課、評課的過程中,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最近幾年,南昌市和長江中下游一些省會城市每隔兩年會聯合開展教研活動。比如前兩年在長沙一中開展了地理同課異構。在參加那次活動之后,我收獲很多:同一個知識點,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地理教學,將生活中的一些素材和地理知識巧妙地聯系在一起,既能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又能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之,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也是“回顧教學—分析成敗—查找原因—尋求對策—以利后行”的過程。優秀教師的成長離不開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節。教學反思可以進一步地激發教師終身學習的自覺沖動。教師在不斷的反思過程中會不斷地發現困惑,“教然后而知困”,從而促使自己更進一步發展,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