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海
摘 要:加強土地資源管理與控制,合理規劃土地利用,體現土地應用價值是維持社會穩定、推動經濟發展過程中首先要建立的基礎保障。特別是在土地資源稀缺以及城市化進程加快的新時期下,更要合理利用土地,發揮土地的最大價值。而由于我國針對土地資源管理方面還不夠完善,以至于當前土地使用存在不合理的情況。本文將從我國土地利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入分析,并提出幾點完善與加強土地利用管理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土地資源;利用管理;城市化
加強與完善土地管理是國家根據當前土地使用情況制定的新目標,并全力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突出高效利用為改革方向。建立完善的土地管理制度,維護人們土地使用收益權,調整城市建設與土地資源之間的關系,合理規劃土地用途,加強土地開發研究,從利用、保護等方面來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下面文章中針對加強土地利用管理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
一、我國土地利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建設用地使用不合理
我國相關部門針對土地資源使用方面進行了以此全方位的研究與探討,目前,建設用地普遍存在各種不合理的現象,例如:粗放利用、土地布局隨意性強、重復建設項目較多等多種問題。尤其是在城市化進程中,土地結構不合理,粗放性利用較嚴重,很多舊城區的土地使用效率較低,再加上城市規模在不斷擴大,農村宅基以及舊城區住宅閑置情況較多。
閑置情況較多的主要原因有五點,一是,建新不拆舊。很多人對宅基地的作用與理解依賴于傳統觀念,認為所住位置是自家祖祖輩輩流傳之地,不能隨意牽動,否則是對老祖宗的大不敬。這些受到傳統封建思想觀念影響的人,正是導致舊宅區拆不得的主要原因。二是城市規劃不合理。相關部門之間缺乏協調與配合能力,建設外延擴張程度較大,土地利用效率明顯較低。三是各領導層對土地使用重視度不高。尤其是針對農村用地呈粗放性管理狀態,認為農村用地性價比不高,農民素質不高,溝通困難,社會效益不突出,其管理有難度,因此,對農村用地缺乏管理。四是未批先占現象普遍。由于農村各方面管理力度、制度、體系等相對落后,因此,農民對土地的使用比較隨意性,不經過批準便自行搭建房屋。五是動態巡查工作不及時。土地管理力度不夠、執行能力差,導致農村建房速度快,面積大,多出現違法現象,強制拆除造成農民經濟損失以及不滿。
2、土地征收工作矛盾突出
土地征收是政府強制性取得集體土地所有權的一種有償的方式。此種轉移是一種行政行為,而不是一種市場行為。集體土地一旦被征收為國有土地則無法再變為集體土地,此時農民集體土地所有權表現為一種不完全的所有權,與國家所有土地所有權處于不平等的地位。因此,集體土地被征收過程也就是其處分權被剝奪的過程。
征地補償款因為通過行政渠道被層層截留,結果農民作為集體土地的直接使用者和經營者,在補償中往往處于劣勢,一般僅僅得到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掌握在集體經濟組織手中的那部分補償費,也往往被少數村干部侵吞。加之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很不健全,大多數農民未被納入社會保障之列,被征地農民往往會“因征地而失地,因失地而致貧”。地籍管理工作任務重,技術性強,但領導部門一般將建設用地管理工作列位重點職責,一直沒有把地籍管理這項工作提到應有的高度。再加上管理人員更換頻繁,也大多沒有經過專業學習與訓練,導致地籍管理基礎薄弱,土地家底,尤其是城鎮地籍資料欠缺,導致舊城區建設用地流轉難以有效監督,甚至出現失控。
三、加強與改善土地利用管理措施
研究土地利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可謂任重道遠,需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才能解決。在現階段,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促進建設用地集約利用
要挖潛盤活存量城市用地,應結合正在進行的城鎮地籍調查,摸清城區建設用地家底,建立存量土地信息庫,將所有建設用地權屬、所處位置、利用狀況、適宜功能登記。其次,根據城市規劃、工業區域規劃將閑置、低效利用土地有計劃、有步驟地投入土地市場。要做好發展用地規劃工作,綜合考慮到各種不同使用功能建設用地的科學合理分布以及當地的實際,盡量做到二者不出現大的矛盾。要抓好發展用地規劃成果的實施,使其真正發揮引導、規范控制的作用。
2、合理分配土地征地補償,確保專救專
通過土地登一記,保護農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在征地過程中顯化承包經營權補償價格。財政、審計、國上、監察等部門對補償費的撥付、發放和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指導。村財務實施財務公開,大額補償費的使用需經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同意。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將土地補償費用于發展本集體經濟組織內的生產建設,結合地區特點,興建土特產品加工企業等鄉村企業,為失地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對農民進行培訓,提高再就業水平和能力,幫助農民引進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更新品種。總之,土地補償收益必須進行合理的分配和使用,真正實現農民的權益。
3、行政務公開,接受社會公眾和媒體的監督
隨著工業用地招拍掛的展開,招拍掛出讓逐漸成為我市土地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應嚴格執行國家規定,建立土地市場信息發布制度,做到公開土地出讓計劃,公開土地出讓信息,公開竟價,公開出讓結果。同時將違法用地情況進行公告,尤其是違法的房地產開發項目用地信息公布后,可使百姓很便捷地獲得房地產開發項目用地是否合法等信息,防止買了違法開發的住房,這也加大了開發商違法開發的風險。出讓成交結果、違法用地信息、土地登記發證、基準地價等信息可隨時公開查詢,實現資源共享,減少公眾的信息獲取成本,有助于提高土地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社會公眾和媒體的監督。
4、提高土地地籍管理工作人員素質
首先,加強業務培訓和學習,提高業務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根據崗位職責和工作要求,組織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并展開案例討論,讓每個業務人員發表自己的觀點,通過討論,提高理解和運用國家政策的水平。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選拔一批干部到專業院校學習理論知識,到外地學習先進經驗,提高其理論和實踐能力。其次,培養和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土地管理部門是國家的行政機關,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應切實轉變行政觀念,摒棄過去那種管人即治人的官僚政治思想,樹立“服務行政”的理念。
參考文獻:
[1] 于天順,耿春雨.淺析土地利用規劃與管理制度的改革[J].科技資訊,2015(16).
[2] 周亮華.試論我國土地管理制度主要問題分析及改革策略[J].改革與開放,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