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和勛

[摘 要] 出口退(免)稅制度對我國外向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近年來,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出口退(免)稅政策也進行了適時的調整,但基層稅務機關依然存在專業人才匱乏,風險應對能力欠缺等問題。文章就如何做好基層稅務機關出口退(免)稅管理工作,從出口退免稅環節設置,人才培養機制,風險應對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 出口退稅;基層稅務機關;風險管理;出口騙稅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053
[中圖分類號] F810.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03- 0099- 02
0 前 言
我國的出口退(免)稅制度肇始于1985年,迄今已有20余年的歷史。實踐證明,出口退(免)稅政策在推動國民經濟增長,促進對外貿易發展,增加外匯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近年來,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對出口退(免)稅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旨在通過剖析出口退(免)稅工作的新形勢,思考基層稅務機關應該如何主動適應新形勢,克服征管薄弱環節,做好出口退(免)稅管理工作。
1 當前出口退(免)稅新形勢分析
1.1 對外貿易持續走低,簡政放權力度不斷增強
進入2016年,國際經濟形勢仍然不容樂觀,逆全球化和經濟復蘇再失衡的風險仍然存在。據海關總署最新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11月,全國累計出口總額為112 205.0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2%,對外貿易尚未走出整體低迷的狀態。為了扭轉對外貿易的頹勢,鼓勵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早在2014年12月3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便部署了“完善出口退稅機制,促進外貿穩中提質”的四項具體舉措。隨后國家稅務總局、海關總署、國家外匯管理局相繼出臺具體措施,在退(免)稅資格認定、海關無紙化通關、外匯管理等多方面加大了改革力度,取消了多項前置審批程序,強化后續管理措施。另一方面,輕事前、重事后的管理理念也對出口退(免)稅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工作規范落地有聲,退稅管理方式發生質的改變
2015年12月31日,國家稅務總局對《全國稅務機關出口退(免)稅管理工作規范(1.0版)》(以下簡稱《工作規范》)進行了升級完善,形成了《工作規范(1.1版)》并下發執行。新的《工作規范》對原有出口退(免)稅辦稅流程有了質的改變,一是生產企業審批權的下放,簡便了退(免)稅辦理流程,加快了退稅進度。二是規定了崗位制衡原則和個環節人員職責,做到了崗責明晰,銜接有序,為出口退(免)稅辦理提供制度保障。三是明確了退(免)稅辦理時限與分類管理的措施,對出口企業起到導向作用的同時,對稅務機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強化預警分析和調查評估在出口退(免)稅風險管理的作用。
1.3 出口騙稅形勢嚴峻,新手段新特征層出不窮
據國家稅務總局統計,2014年以來,各級稅務機關共立案檢查辦理出口退稅企業2 770戶,查補收入19.7億元,騙稅形勢之嚴峻可見一斑。同時,出口退稅呈現以下幾點新的特征:一是除傳統的“四自三不見”買單業務、“假自營真代理”等方式外,不法分子新發展了“循環出口”、“道具出口”等騙稅手法,使騙稅手段更加隱蔽。二是出口騙稅呈現出向內陸蔓延趨勢,騙稅分子經常把犯罪黑手轉向退稅業務較少、經濟欠發達的內陸地區,利用稅務機關監管漏洞,大肆騙取出口退稅。三是向家族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趨勢明顯。騙稅分子多與出口企業、生產企業相互勾結,團伙作案,分布地域廣、涉及鏈條長、專業分工明確,為稅務機關防騙打騙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
2 基層稅務機關出口退(免)稅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基層稅務機關尤其是地處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基層稅務機關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出口退(免)稅管理工作中暴露出許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2.1 征、管、退環節溝通不暢
《工作規范》實施以來,出口退(免)稅的申報受理、審核審批、日常管理分屬不同的部門負責,各方在各自的權限范圍內獨立履行工作職責,缺乏良好的溝通機制,各方信息不能充分的共享,造成了出口企業管理環節的脫節。一方面退稅部門不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對納稅人的生產能力、經營特點不能完全掌握,使出口退稅審核工作停留在表證單書的形式審核;另一方面,稅源管理部門與征收部門在出口退(免)稅管理分工中職責劃分不明,缺乏對出口企業的必要監督,加大了出口退(免)稅管理工作中的風險。
2.2 風險意識與風險應對能力欠缺
囿于經驗與知識的欠缺,基層稅務機關工作人員對于出口退(免)稅管理工作的風險點與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在實踐中不能有效識別和掌握工作的關鍵節點,對管理工作中的漏洞與風險點缺乏防范意識,警惕性不高。加之出口退稅管理分工細致、知識龐雜,與高度專業化、分工明確的騙稅分子相比,基層稅務機關工作人員缺乏足夠的知識儲備與應對技巧,風險管理工作往往流于形式,疲于應付,面對風險疑點有心無力,造成風險應對質量與準確性不高,一定程度上放縱了出口騙稅的蔓延。
2.3 后續儲備人才不足
基層稅務機關一方面人少事雜,需要應對多部門下發的工作任務,無法專注于出口退稅業務的系統學習,也在工作的精細化程度上有所欠缺;另一方面,由于人員工作崗位頻繁,既影響工作的延續性,也不利于長期鍛煉掌握經驗技巧。同時后續人才斷層明顯,年輕干部尚不能挑起出口退稅業務大梁,工作壓力負擔于年齡較長的干部職工,制約了出口退(免)稅工作的持續穩定推進。
3 基層稅務機關做好出口退(免)稅管理工作的思考
基層稅務機關要主動適應新形勢,立足自身實際,從以下幾方面做好退(免)稅管理工作。
3.1 嚴格落實工作規范,降低稅務機關執法風險
作為稅收征管服務的前沿陣地,執行力就是基層稅務機關的生命力,因此,將《工作規范》作為出口退稅工作的行動指南,在堅持崗位制衡原則和監督機制的基礎上,要進一步細化崗位職責和工作流程,使出口退稅管理工作的崗位職責清晰明確,工作流程更加順暢,將出口退稅管理細致到各個環節,堵塞管理漏洞,避免形成工作死角。結合工作規范具體要求,建立健全覆蓋出口退(免)稅管理工作全流程的監控管理機制,從出口退稅計劃提報、退(免)稅辦理進度、崗責體系建立、稅收政策執行等方面對稅務機關行為進行監控,規范稅務人行為,降低執法風險。
3.2 以風險管理為核心,全面防范出口騙稅風險
一是要將出口貨物備案單證管理作為重要手段,在日常工作中加強管理,對備案單證的真實性、合理性、邏輯性作對比查驗。二是要強化出口退稅評估預警,借助計算機電子信息審核與人工單證審核,提取出口退稅風險疑點進行分析和評價,確定進一步檢查對象,提高出口退稅風險管理的針對性。三是按照“統籌安排、部門協作、上下聯動”的原則,集合出口退稅業務部門、風險管理團隊、稅源管理單位多方力量,全面核實核查企業生產經營范圍、能力,通過監控主要生產要素、稅負,重點排查存在接受上游風險源頭企業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虛抵進項稅額的出口企業,防范虛報進項騙取退稅風險。
3.3 加大信息交換力度,多部門協同打擊出口騙稅
出口退稅工作的復雜性客觀上要求稅務機關加大對內對外兩方面的信息交換與協作力度。對內,稅務機關內部各部門間要堅持互通信息,緊密協作,加強業務部門、稅源管理、稽查部門的溝通協調,第一時間掌握風險核查、稽查立案、行政處罰的情況,實現出口退稅管理工作的事前風險防范、事中提供檢查線索、事后強化監管的作用。對外,鑒于出口退稅涉及外貿、海關、稅務、工商、銀行等多個政府職能部門,作為基層稅務機關,要主動提升思想站位,不等不靠,要充分借助現有的涉稅信息共享平臺,利用上級推送的有效信息來對出口貨物退稅進行綜合監控,實現出口退稅業務全過程的信息監控。
3.4 加大培訓力度,提升出口退稅人員素質
一方面加強出口退稅業務的隊伍建設,建立相對穩定的出口退稅業務工作團隊,使退稅管理人員隊伍逐步由工作型、經驗型向知識型、復合型、專業型轉變。另一方面,要積極向上級尋求幫助,通過傳、幫、帶及有針對業務培訓,有意識的培養年輕干部從事出口退稅業務經辦與調查評估,著力提升應對出口退稅風險問題的業務能力,形成人才梯隊。
主要參考文獻
[1]徐偉.山東省出口退稅風險管理研究[D].濟南:山東財經大學.2016.
[2]裴長洪,趙京橋. 當前經濟形勢下對出口退稅政策的思考[J].涉外稅務,2009(5).
[3]溫彩霞,王檳.多措并舉 優化出口退稅管理[J].中國稅務,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