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清榮
在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學習概念是一個過程,表象建立、符號表達、本質抽象、結構聯系都需要學生經歷形成過程并逐步理解,如果教師只注重形式而忽視本質,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就會處于表面化,容易形成錯誤概念或造成概念不清的情況。應如何抓住概念本質,引導學生深度理解呢?
一、對比想象中凸顯概念表象
師:老師帶來一個“神器”——激光測距儀,它不但能發光,而且能測出光的長度。看,它發的光到哪兒了?
生:黑板。
師:從發射點到黑板上光點間有一條線,把這條光線畫下來是什么圖形?
生:線段。
師:線段有什么特征?
生:直直的,有兩個端點。
師:激光測距儀上顯示數據1?郾884米。說明這根線段的長度是——
生:有限長。
師:用激光測距儀發出光線射向遠方,看不到盡頭。請大家閉上眼睛想一下,如果“神器”有無限能量,發出的光線一直射向很遠很遠的地方,這是怎樣的光線呢?
師:你們腦海中這條光線是什么樣子的呢?請把它畫下來。
生:直直的,一直伸向遠方,連紙也裝不下。
生:這是發射點,一直往前伸,就找到一個端點。
師:你覺得他們畫的線有什么共同點?
生:都是直的,只有一個端點,可以無限延長。
師:像這樣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就得到一條射線。它還能繼續延長嗎?
師:一直到黑板邊了,還能延長嗎?線段有限長,為什么射線無限長呢?
生:線段有第二個端點,射線沒有第二個端點,可以無限長。
【賞析】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學習概念依賴于實物的直觀可操作性,實物的外顯特征與圖形的本質特征一致時,操作就成為學生的思維材料,促進學生形成正確表象。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射線是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二者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張老師用“神器”再現兩種線的不同特征:當“神器”發出的光從起點到終點(有始有終),這樣直直的線就是線段;“神器”從發光點射向遠方(有始無終),這樣直直的線就是射線。認識射線的無限性是學生的認知難點,現實中物的具象都是有限長,要把“無限長”特征置于學生頭腦中很不容易。張老師用“神器”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表象,再借助圖形,展開想象,促使學生在“感知—表象—想象”的過程中經歷由具體到抽象。從數學角度思考,舍棄圖例表象(光),抽象出圖形表象(線)。從生活到數學,從感知到想象,從圖例到圖形,從有限到無限,這樣設計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有助于他們在對比中建構表象,使“直直的”“無限長”的射線特征得以凸顯。
二、對比求異中凸顯符號表達
師:如果把線段的兩端都無限延長,那會怎樣呢?大家閉上眼睛,想一想,再畫下來。
師:根據畫射線的經驗,比一比這兩位同學畫的線,你更喜歡哪一條?
生:畫到本子邊,連紙都裝不下。
生:只畫一部分。
生:更喜歡短的,因為它的兩邊沒有端點,沒有端點就意味著可以無限延長。
師:盡管他沒有畫到邊上,但同學們也能看出它可以無限延長,這樣畫既簡潔又美觀。
師:這樣的線叫——
生:直線。
師:把線段兩端都無限延長,就得到一條直線。
師:直線有什么特點?
生:兩端沒有端點,而且是直的。無限長。
師:是的。直線沒有端點,而且是無限長。誰能畫一條直線?
師:你覺得線段、射線和直線有什么相同點,又有什么不同點?
生:它們都是直的,但端點個數不同,射線和直線都是無限長,線段是有限長。
【賞析】在概念形成過程中,教師要目標明確地引導學生全面了解概念的內涵,使他們充分經歷概念抽象的過程,促進學生真正理解概念的實質,看到符號就能聯想符號所代表的概念的本質特征,有助于學生提高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反之,如果只從形式上認識符號,而不懂符號的本質含義,學生對概念的學習就會處于淺層次。學生在抽象直線的符號表達時,出現兩種不同的畫法:一種是用畫到本子邊表示直線無限長;另一種則畫得很短,但用沒有端點表示它的無限長。兩種符號表達直線“無限長”特征的方式不同,張老師及時抓住生成資源,引導學生分析是用“畫滿裝不下”的外顯形式反映特征,還是用“線無端點”來表示它的無限性。其實,兩種不同的畫法都能正確反映學生對射線“無限長”特征的理解,“畫滿紙裝不下”反映了學生思維還處于具象階段,是外部環境反映特征;用“線無端點”的形式反映“無限長”,是學生對符號意義表達的真正理解,學生在深刻體會端點作用的情況下,弄清線段、射線和直線的區別——端點個數不同。張老師能抓住學生課堂生成資源,組織學生對比和辨識符號表達的實際意義,凸顯符號的概括性和簡潔性。
三、對比求同中凸顯概念本質
師:直線有什么價值呢?你們能從生活中找到直線嗎?
生:黑板的一條邊是直線。
生:黑板邊有限長是線段。
……
師:老師不為難大家了,在我們生活中要是想看到直線還真不容易,但直線的價值可以在解決問題中有所體會。
師:直線上的點可以表示數(圖1)。看到0、1、2、3,你覺得后面的點應該是——
生:4。
師:你覺得5在哪里?指一指。
師:10應該寫在哪里?
生:10已經到屏幕外面了。
師:你肯定這個10依然在——
生:在這條直線上。
師:在這條直線上能找到100嗎?(能)
師:這條直線上能找到1000、10000、100000000嗎?(能)
師:在這條直線上能找到最大的數嗎?(不能)為什么?
生:因為直線無限長,在上面找到的數也是無限大的。
【賞析】《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指出,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以及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數學教學要注重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直線在現實世界中是“虛擬”的,應用意識難以體現。張老師先讓學生到生活中尋找直線。學生邊找、邊質疑、邊否認,好奇心驅使他們盡快找到答案。于是,張老師引導學生經歷“線上找數”的活動——學生先經歷形式化看得見的“線上找數”過程,感知線與數的一一對應關系,再經歷意象化的“更大的數想象更長的線”的抽象過程,以具體無限大數想象與之對應無限長的線,數形結合,相得益彰。學生在對比求同活動中觀察、分析和比較,歸納出“數是無限大,直線無限長”的共同特征,借助數形結合的方法深化了其對直線本質特征的認識。
四、對比變化中凸顯結構聯系
師:經過一點可以畫多少條直線?
生:無數條。
師:請你經過這條直線上的一點,再畫出兩條不同方向的直線。
師:在圖中還看到了什么圖形?
生:角。
師:人們研究這兩條直線相交的不同情況時就想到研究角,大家請聽——
課件錄音:經過一點的兩條不同直線,有無數種位置關系。為了表示它們不同的位置關系,人們想到了研究角,當其中一個角的大小確定了,兩條直線位置關系也就確定了。
師:關于角,我們以前就認識了,老師請大家自學例2的所有內容,看一看,你對角又有什么新的認識?
生: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組成角。
師:誰能邊畫邊給大家介紹一下?
學生一邊畫一邊講角的頂點和角的兩條邊。
師:角的兩條邊其實就是——
生:兩條射線。
【賞析】為什么要把角安排在這里讓學生學習,這是一線教師常有的困惑。角的知識在這里的學習到底體現了知識間怎樣的邏輯關系呢?張老師從點發展到畫線,在無數條線中確立兩條有代表性的線組成角,而角的大小確定兩線相交的位置關系。張老師能夠理清知識間的前后聯系,把角的概念學習置于知識的整體結構體系中,使學生在對比變化中理清知識間的脈絡關系。弄清知識間的聯系和發展,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形成整體的知識鏈。如果學生能長期學習這些有結構的知識鏈,就會在不經意間產生對數學知識結構的積極認知與內化,并在頭腦里形成相應的數學認知結構,從而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能力。
張老師抓住知識的本質特征,從知識整體結構體系把握概念,引導學生經歷概念表象、符號、本質特征、結構聯系的學習過程,在觀察、對比和分析中內化概念間相互聯系,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促進學生在有效對比中深化概念理解。
(作者單位:江蘇省睢寧縣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