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瑩
【教學內容】人教版二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能夠結合實例,感受軸對稱現象,并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在欣賞的活動中體驗軸對稱的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并在“體驗—感悟—理解”中,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認識軸對稱圖形。
【教學難點】判斷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導入新知
1. 組織游戲。
師: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我們玩一個猜圖形的游戲,根據物體的一部分,猜出這個物體是什么。比一比,哪組同學猜得準,好嗎?
教師請一、二組同學猜的是剪刀、螃蟹、燈籠,三、四組同學猜的是電筒、圓珠筆、杯子,兩邊同學輪流猜,一、二組每次都猜對,三、四組都猜不準。
2. 激起沖突。
教師表揚一、二組同學,并宣布一、二組獲勝,從而引起學生的爭議。學生會認為一、二組猜的是對稱物體,容易猜,游戲不公平。教師讓學生說出一、二組容易猜的理由。
師小結:對稱的物體可以看成兩個相同的部分??吹狡渲幸话耄秃苋菀紫氲搅硗庖话搿_@邊的同學猜的都是對稱的物體,所以很容易猜,不能怪那邊的同學猜不好。(板書:對稱)
設計意圖:猜圖形游戲引入新課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指向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猜完物體后,教師分類展現要猜的物體,學生很容易發現其中一組容易猜中,讓學生說出這組同學容易猜中的理由,是啟發學生感悟到對稱的物體可以看成兩個完全相同的部分,為后續學習埋下伏筆。
3. 豐富表象。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對稱的物體,請同學們欣賞,(課件出示天安門、人民大會堂、故宮、京劇臉譜、雪花、民間剪紙工藝品等)這些圖形都有什么共同特征?(對稱)
師:你還能在生活中找到對稱的物體嗎?
設計意圖:對稱圖形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課件出示大量對稱物體的圖片,讓學生賞析,豐富學生的表象,還能讓學生充分體驗生活中的對稱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去尋找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這也是強化鞏固對稱的認識。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 剪紙活動,初步感知軸對稱現象。
師:老師這兒剪了一個對稱的圖形,你們看(出示剪好的衣服圖片),你們想動手剪一個嗎?從1號信封里拿出老師準備的彩紙自己試一試吧。
學生嘗試剪對稱圖形,教師巡視。
教師請一位剪得又好又快的學生上臺介紹自己的方法。(對折,畫出圖形的一半再剪)。讓學生邊說邊在投影儀上演示。
師:現在就請大家用這種方法(先對折,再畫一畫、剪一剪),再剪一個不一樣的對稱圖形。
設計意圖:實踐操作應該是學習數學的根本,課堂應以學生為主體,活動為主線,使學生在“經歷、體驗、探索”的過程中體驗軸對稱圖形的特征,所以為了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軸對稱圖形的這一特征,筆者改變以往讓學生模仿剪對稱圖形的教法,設計了讓學生自己嘗試剪對稱圖形的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相信學生是有這樣的能力的。學生在剪對稱圖形的過程中,經歷了折、畫、剪的過程,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幫助學生自主感悟對稱特征。
2. 觀察思考,認識軸對稱圖形。
學生剪完后互相欣賞,評價是不是對稱圖形,教師在黑板上展評優秀學生作品。
師:這些圖形是怎么得到的?這些圖形有什么共同特征?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隨機板書:對折 兩邊完全重合。
師小結:像這樣,對折后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就稱為軸對稱圖形。(完善課題,板書)對折時留下的折痕就是它們的對稱軸。(板書:對稱軸)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大家互相說說什么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你們能指出黑板上圖形的對稱軸在哪兒嗎?自己剪的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在哪兒呢?
設計意圖:充分運用學生的作品,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學生在操作、觀察、思考中獲得“將一個圖形對折后,兩邊完全重合”這一本質特征。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由粗略感知上升到精細化。
3. 折紙活動,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
師:請同學們拿出2號信封里面的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圓形),以小組為單位折一折,看看這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嗎?是的就在圖形上畫上笑臉,不是就畫個哭臉。
選派小組上臺匯報展示。
學生通過對折、討論、研究后發現長方形、正方形、圓形都是軸對稱圖形。平行四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
教師還可繼續追問:你們是怎樣對折正方形的?還有其他的對折方法嗎?學生回答后,教師課件動態演示正方形的幾種對折方式,最后定格如圖1所示。
提問:這些折痕是不是都是它的對稱軸?
師小結:看來正方形的對稱軸不止一條(4條)。
師重點追問:對折以后,平行四邊形兩邊形狀、大小一樣,為什么不是軸對稱圖形?(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強調折痕兩邊“完全重合”,才是軸對稱圖形)
設計意圖:折痕兩邊的部分完全重合是軸對稱圖形的本質特征,也是概念的重要內涵。特別是在判斷平行四邊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時,學生會有誤區。認為大小、形狀相同的兩邊就是完全重合。對于這一難點,本環節試圖通過折一折的方法,幫助學生找到正確判斷軸對稱圖形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到“對折后兩邊完全一樣”和“對折后兩邊完全重合”是不同的,讓學生在對折的活動中仔細體會“完全重合”的含義,從而深化對軸對稱概念的理解。
三、闖關游戲,鞏固新知
1. 闖關游戲(一):火眼金睛——下面哪些圖形(圖2)是軸對稱圖形?
下面的數字圖案中(圖3)哪些是軸對稱圖形?
2. 闖關游戲(二):慧眼拾貝——下列圖形(圖4)是軸對稱圖形嗎?
3. 闖關游戲(三):小魔法師——下列圖形(圖5)各是從哪張紙上剪下來的?連一連。
設計意圖:游戲(三)借助剪出的圖形和剪剩的材料,讓學生依托想象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鞏固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這組闖關游戲讓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的注意力,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層層遞進的練習,讓學生在觀察、判斷等數學活動中,進一步鞏固對軸對稱圖形的直觀認識及辨別方法,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四、課堂小結,情感升華
師生互動交流,總結全課。
最后,讓學生嘗試動手用身邊的材料創作一個軸對稱圖形,也可用身體擺出各種呈“軸對稱圖形”的姿勢。
設計意圖: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創作,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這種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每位學生都體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獲得情感的提升。
(作者單位: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小學 責任編輯: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