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旺
摘要:目的 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的臨床療效。方法 隨機選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00例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患者(100眼),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這些患者為研究組(n=50,50眼)和對照組(n=50,50眼)兩組。給予對照組患者單純西醫治療,給予研究組患者中西醫結合治療,然后對兩組患者的視力情況、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復發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視力為0.02~0.1比例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0.6~0.9、1.0比例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的總有效率94.00%(47/50)顯著高于對照組66.00%(33/50)(P<0.05),治療后的并發癥發生率及復發率6.00%(3/50)、0均顯著低于對照組34.00%(17/50)、8.0%(4/50)(P<0.05)。結論 中西醫結合治療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的臨床療效較單純西醫治療顯著,其更能有效改善患者視力,提升對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及復發率,具有較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值得推廣。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臨床觀察
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是僅次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第二致盲性疾病,人群患病率約為0.7%~1.6%,導致其發生的相關原因很多,主要有血流動力學改變、血粘度增高、血管硬化等。根據阻塞程度可分為缺血型和非缺血型,非缺血型CRVO 預后較好,但可轉化成缺血型CRVO,缺血型CRVO 預后較差,黃斑水腫、視網膜新生血管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其主要并發癥,也是其預后差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對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00例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患者(100眼)的臨床資料進行了統計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患者100例(100眼),所有患者均符合視網膜靜脈阻塞的相關診斷標準,均知情同意;將接受其他相關治療可能對本研究的治療效應指標造成影響、合并心腦血管、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等患者排除在外。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這些患者為研究組(n=50,50眼)和對照組(n=50,50眼)兩組。研究組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9例,年齡25~69歲,平均年齡為(47.5±10.2)歲;發病時間4d~3個月,平均發病時間為(1.3±0.6)個月;視力0.02~0.8,平均視力為(0.4±0.1)。在發病到就診時間方面,1 w以內17例,2~4 w21例,5~10 w8例,13w以上4例;在疾病部位方面,右眼33例,左眼17例;在阻塞部位方面,主干24例,分支顳上支14例,顳下支7例,鼻上支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7例,年齡26~69歲,平均年齡為(48.3±10.1)歲;發病時間5d-3個月,平均發病時間為(1.4±0.5)個月;視力0.03~0.8,平均視力為(0.5±0.2)。在發病到就診時間方面,1w以內18例,2~4 w20例,5~10 w9例,13 w以上3例;在疾病部位方面,右眼32例,左眼18例;在阻塞部位方面,主干25例,分支顳上支13例,顳下支8例,鼻上支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單純西醫治療,對因治療全身疾病,對血糖及血壓進行積極控制,給予患者靜脈滴注300 mg血栓通+250 ml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鹽水,2 w為1個療程。同時讓患者口服100 mg維生素C片,3次/d。如果患者為新鮮出血,則讓其應用0.25 g云南白藥,3次/d;給予研究組患者中西醫結合治療,西醫治療同上,中醫治療中讓患者服用自擬中藥湯劑,具體組成成分為:蒲黃15 g(藥紗袋),大薊15 g, 小薊15 g, 牛膝10 g,桃仁10 g, 生地10 g, 當歸10 g, 紅花10 g,赤芍10 g, 川芎6 g。同時辨證加減,如果患者陰虛火旺,則將青蒿15 g,知母10 g,玄參10 g加入其中;如果患者肝火偏盛,則將夏枯草10 g,山梔10 g,白蒺藜6 g加入其中;如果患者氣血虧虛,則將炒白術10 g,黨參10 g,黃芪10 g加入其中;如果患者有炎癥,則將蒲公英15 g,野菊花10 g加入其中;如果患者眼脹痛,則將車前子10 g(藥紗袋),延胡索10 g,決明子10 g加入其中;如果患者血吸收后留有機物,則將昆布15 g,海藻15 g加入其中,用水煎服,1劑/d,2次/d,2 w為1個療程。
1.3 療效評定 如果治療后患者的視力恢復到發病前水平,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恢復正常,眼底出血吸收,則評定為治愈;如果治療后患者的視力提升至少4行,眼底熒光血管造影具有顯著較優的靜脈充盈時間,眼底出血大部分吸收,則評定為顯效;如果治療后患者的視力提升2~3行,眼底熒光血管造影具有較優的靜脈充盈時間,眼底出血部分吸收,則評定為有效;如果治療后患者的視力沒有提升甚至下降,眼底熒光血管造影具有不變甚至較差的靜脈充盈時間,眼底出血沒有吸收甚至增多,則評定為無效。
1.4 統計學分析 對本研究中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時用star統計軟件包,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不顯著(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視力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視力為0.02~0.1比例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0.6~0.9、1.0比例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但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視力為0.2~0.5比例之間的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患者中治愈11例,顯效16例,有效20例,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4.00%(47/50);對照組患者中治愈7例,顯效12例,有效14例,治療的總有效率為66.00%(33/50)。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兩組治療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及復發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并發癥發生率及復發率6.00%(3/50)、0均顯著低于對照組34.00%(17/50)、8.00%(4/50)(P<0.05),見表4。
3討論
中醫認為CRVO 屬“暴盲”范疇,多因情志異常,引起氣滯血瘀或氣血逆亂,上壅竅道使目脈絡阻塞而致病。中醫藥治療的優勢在于既能清熱、涼血止血,平肝滋腎,又能引氣活血祛瘀,調理氣血。蔡焦生 盧建香等認為中西醫結合治療CRVO的效果優于單純西醫的治療效果。蔡焦生 盧建香等對本病40例患者分為二組行中西醫結合治療和西醫治療1~3個月中西醫結合組總顯效率70.00%,西醫組總顯效率30.00%,且中西醫結合組明顯縮短療程。蔣建新等學者表示津血同源,所以見眼底水中、滲出,甚或黃斑囊樣水腫,所以,病變期間始終有著水、血夾雜的病理機制,選擇水血同治理念論治視網膜靜脈阻塞14眼,治愈4眼,顯效6眼,無效1眼,好轉3眼。由此課件,中醫藥治療視網膜靜脈阻塞類疾病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然而,中醫藥臨床觀察中普遍存在病例選擇范圍寬,隨訪時間短以及療效標準缺乏統一性等缺點,所以,其還有待觀察其長期治療效果。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大薊、小薊能夠對血漿中纖維蛋白消耗促進凝血作用的產生現象進行有效的防止,途徑為對纖維蛋白溶解酶原向纖維蛋白溶解酶轉化造成阻礙;川芎、紅花能夠對微循環進行切實有效的改善,途徑為對血管進行擴張,促進腦血流量的顯著增加及血黏度的極大降低,對血栓形成進行有效抑制;當歸素、黃芪苷能夠對視神經進行切實有效的保護;黨參、黃芪能夠一方面對血小板凝聚進行有效抑制,另一方面促進機體免疫功能的顯著增強,途徑為對磷酸二酯酶活性進行有效抑制,將有效的前提條件提供給血小板內cAMP含量的極大增加;蒲黃能夠將自身活血祛瘀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途徑為促進血液中凝血酶及血小板數目的有效增加,同時又能對血小板聚集進行有效抑制。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視力為0.02~0.1比例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0.6~0.9、1.0比例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的并發癥發生率及復發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和相關醫學學者研究結果一致。
總之,中西醫結合治療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的臨床療效較單純西醫治療顯著,值得推廣。雖然針對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的治療出現大量令人鼓舞的新方法,然而,還沒有特別有效的方法,而且這些方法還需要多中心、大規模以及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的相關證實,以對其治療有效性與安全性進行客觀評估。
參考文獻:
[1]楊梅,王秀文,李玉春.百奧蚓激酶膠囊治療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的臨床觀察[J].首都醫藥,2010,17(6):37-38.
[2]孟麗紅,王麗娟,武宏理.復方血栓通膠囊治療視網膜靜脈阻塞的效果觀察[J].國際眼科雜志,2012(03):552
[3]陳璇,唐仁泓前列地爾聯合視網膜激光光凝術治療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2(12):515-516.
[4]徐哲,劉誼.關于放射狀視神經切開術治療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的爭議[J]. 國際眼科雜志,2006,6(1):446-448.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