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威萍 張玲華 劉小英
摘要:目的 通過分析孕中期唐氏篩查的臨床應用價值,探討如何提高產前篩查質量 方法 對孕中期(16~20w)婦女血清甲胎蛋白(AFP)β-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兩項指標,結合孕婦的年齡、體重、末次月經、孕周、胎兒雙頂徑及既往孕產史等信息,評估21-三體綜合征(DS)、神經管缺陷(NTD)、18-三體綜合征的風險率。結果 接受產前篩查的孕婦4760例,篩查結果為高風險的孕婦共393例,高風險檢出率為8.26%;低風險4367例,低風險檢出率為91.74%。結論 對孕中期孕婦進行產前血清學篩查,提高了唐氏綜合征、18-三體綜合征和神經管缺陷患兒的檢出率,最大可能地減少了先天性缺陷兒的出生率,具有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關鍵詞:唐氏綜合征;產前篩查;質量控制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second trimester Down syndrome screening,to explore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enatal screening.Methods Pregnant women (16~20w) serum alpha fetoprotein(AFP)beta hCG(beta -HCG)two indicators,combined with maternal age,body weight,last menstrual period,pregnancy information week,fetal biparietal diameter and previous reproductive history,evaluation of trisomy 21-syndrome (DS),neural tube defects(NTD),the risk of trisomy 18-syndrome rate.Results 4760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receiving prenatal screening,screening for high risk pregnant women at high risk for a total of 393 cases,the detection rate was 8.26%;4367 cases of low risk,low risk detection rate was 91.74%. Conclusion The second trimester prenatal serological screening,improve the Down syndrome,trisomy 18-syndrome and comprehensive detection rate of neural tube defects in children,reduce the rate of congenital birth defects in children,with significant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Key words:Down's syndrome;Prenatal screening;Quality control
我國是出生缺陷高發(fā)國之一,每年出生新生兒約1600萬,其中唐氏兒2萬余名,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嚴重的負擔[1],為了有效地降低先天缺陷兒的出生,必須做到產前早篩查、早診斷、及早終止妊娠[2]。產前篩查作為預防出生缺陷的第二道關鍵防線,是降低出生缺陷重要手段。本文通過對孕中期唐氏篩查4760例臨床分析,探討如何進一步提高產前篩查質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09年1月~2013年12月來我院圍產期保健門診自愿接受孕中期(16~20 w)血清學產前篩查孕婦共4760例孕婦作為研究對象。
1.2方法 對孕中期(16~20 w)婦女血清甲胎蛋白(AFP)β-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兩項指標,結合孕婦的年齡、體重、末次月經、孕周、胎兒雙頂徑及既往孕產史等信息,使用產前篩查軟件,評估21-三體綜合征(DS)、神經管缺陷(NTD)、18-三體綜合征的風險率。
2結果
2.1產前篩查結果 2009年1月~2013年12月自愿接受孕中期產前篩查的孕婦共4760例,篩查結果為高風險的孕婦共393例,高風險檢出率為8.26%,其中唐氏綜合癥高風險者280例(5.88%)、NTD高風險98例(2.06%)、18-三體綜合征15例(0.32%);低風險孕婦共4367例,低風險檢出率為91.74%。
2.2確診結果 到上級醫(yī)院進一步確診的孕婦276例,占初篩高風險孕婦70.23%,其中確診病例7例(21-三體2例、18-三體 2例、神經管畸形3例)。拒絕進一步確診的孕婦共 117例,占初篩高風險孕婦的29.77%,追蹤其妊娠結局:有2例畸形胎兒出生(唐氏兒1例,四肢短小畸形1例)。隨訪低風險孕婦3867例(失訪500例),出生后的新生兒有4例被確診為畸形兒(唐氏兒1例,18-三體 1例、神經管畸形合并多器官畸形1例、腦積水1例)。由此可見,高風險孕婦其畸形胎兒的發(fā)生率為2.29%,低風險孕婦其畸形胎兒的發(fā)生率為0.10%。
3討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產前篩查提高了唐氏綜合癥和神經管畸形兒的檢出率,最大可能地減少了先天性缺陷兒的出生,對降低出生缺陷率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3]。但由于目前產前篩查技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結果受孕婦的年齡、體重、末次月經、孕周、胎兒雙頂徑及既往史等臨床因素的影響,導致假陽性和漏診無法完全避免。因此,在臨床應用中如何對影響質量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質控,需要產科醫(yī)生和實驗室醫(yī)生共同關注和重視。
3.1詳細收集孕婦信息,認真填寫申請單。圍產期保健門診的醫(yī)生對所有篩查孕婦應詳細詢問個人史、既往史、孕產史和家族史等病史,確認年齡、孕周、體重等,對月經周期紊亂、末次月經不清等原因導致孕周計算不準確的,一定要通過B超測定胎兒雙頂經確定胎齡,以避免因年齡、孕周等錯誤信息影響篩查結果[4]。
3.2嚴格執(zhí)行操作流程,加強實驗室質量控制。從血標本的采集與收集、實驗室檢測到風險評估、篩查報告,都應嚴格執(zhí)行操作流程;每次實驗應根據相應試劑盒的要求做質控品測定,以評估該批次實驗測定結果的可靠性,避免篩查系統(tǒng)假陽性率過高,努力提高產前篩查質量。
3.3科學、客觀地進行篩查結果的告知。 由于產前篩查技術的局限性,其漏篩和假陽性無法完全避免[5],因此,向孕婦告知篩查結果時,應詳細解釋篩查高風險并不確定胎兒有異常,并建議該孕婦必須進行產前診斷;篩查結果為低風險的,并不能完全排除胎兒患病可能性,應動態(tài)觀察。
3.4密切關注高風險召回、咨詢和產前診斷。對篩查出的每一例高風險孕婦都要由專門的醫(yī)生負責電話通知,及時召回[6],再次核對孕齡,并做詳細的遺傳咨詢,向其介紹進一步檢查或診斷的方法;負責產前篩查高風險病例的轉診,對未進行產前診斷的高風險病例,如果孕婦盲目選擇終止妊娠,應耐心勸解,避免對孕婦和胎兒造成不必要的傷害[7]。
3.5完善篩查追蹤隨訪 應對所有篩查對象要進行電話隨訪[8],隨訪時間為產后1~6月,隨訪率應≥90%,隨訪內容包括:妊娠結局、胎兒或新生兒是否正常;對高風險孕婦,應隨訪其產前診斷結果、是否繼續(xù)妊娠,對流產或終止妊娠者,建議接診醫(yī)院盡量留取組織標本,以便進一步做遺傳學診斷;詳細登記隨訪結果,總結統(tǒng)計分析、評估篩查效果。
綜上所述,在臨床應用中嚴格執(zhí)行產前篩查管理流程[9],對降低假陽性和漏診率、提高產前篩查質量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麗華,盧小青,等.孕婦年齡與孕中期唐氏綜合征產前篩查相關性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8):1172-1173.
[2]葛苗苗, 苗正友, 李為玉.孕中期母血篩查胎兒出生缺陷的研究[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04,12(4):98,108.
[3]宋文齡,孫景輝.產前篩查唐氏綜合征的應用價值[J].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07.22(7):944.
[4]呂時銘,沈鳳賢.產前篩查與診斷的質量控制與熱點問題[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13,36(1):914-915.
[5]孔小玲,劉勇安,劉小英.2207例孕中期婦女血清產前篩查結果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2013,34(2):256.
[8]王蕾,李守霞,劉波等 1102例孕中期母體血清產前篩查結果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0.18(2)2143-2144.
[9]衛(wèi)生部頒布《產前診斷技術管理規(guī)范》[s].2002,9,24.
編輯/李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