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建嶺+高峰+袁濤
摘要:針對現職干部飛參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的培訓對象和培養目標,分析了軍內外的教學現狀及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提出了新的教學施訓模式,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飛參專業;培養目標;教學施訓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9-0184-02
一、培訓對象與培養目標
飛參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簡稱飛參專業)的培訓對象是來自部隊具有一定飛參基礎知識和數據管理與應用經驗的現職干部。其培養目標是,通過在院校的短期集中學習,能夠系統掌握飛參領域理論知識,了解飛參系統所記錄相關參數的物理含義,熟悉飛參數據判讀的方法和流程,具備飛參數據管理與應用的實踐能力,從而勝任機務部隊飛參師崗位。
二、軍內外教學現狀及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目前,國內地方院校尚無此專業的教學計劃,更沒有相關教學施訓模式的探索和實踐;陸軍相關院校因飛機加裝和應用飛參系統較晚,對該專業的教學尚處于調研論證、前期籌劃和教學計劃的制定過程中,還沒有進入教學實施階段;空軍相關院校對該專業的教學實施較早,已先后進行了多期現職干部飛參專業的教學實踐和探索,其主要做法是以理論授課為主,輔以實踐訓練(主要是飛參地面站軟件操作)。教學實施過程中,也安排了一定學時的赴專業廠家參觀見學、專題研討和經驗交流等環節,但教學施訓模式仍然比較單一。
鑒于單一的理論授課無法滿足培訓需求,而可借鑒的現成經驗和做法又比較少,所以我們必須通過調研、論證,對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思路進行準確的定位,并需要探索性地制定該專業的教學計劃,對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學時分配、實施方法和考核評價方法進行科學的規劃。尤其是針對該層次的人才培養目標高、課程教學內容多、培訓時間短等現狀,同時又面臨單一教學單位(即教研室)教學資源不夠豐富、經驗不足等問題,需要創造性地采取多種教學施訓模式和教學方法,拓展實踐教學渠道,開闊學員視野,提高教學效果,以達到該專業該層次人才的培養目標。
三、教學施訓模式探索
在現職干部飛參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的教學實施中,我們遵循軍隊院校任職教育教學規律和特點,面向培養對象基礎和培養目標,立足任職崗位,理論教學以夠用為度,大力強化實踐教學,同時整合多種教學資源和力量,全方位增加學員對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感性認識。
1.課程模塊設置。根據參訓學員原有基礎和培訓后工作崗位需求,結合學員反饋意見,我們開設了以下四類課程模塊:一是“崗位基礎”模塊,以彌補學員從事飛參數據管理與應用工作的基礎知識;二是“崗位技能”模塊,以提升學員勝任飛參數據管理與應用一線工作崗位的能力;三是“專題研究”模塊,主要是針對工作實際中遇到的熱點、難點問題(包括數據下載、原位檢測、通道標校、數據預處理、數據判讀、數據管理等)進行專題分析研究和實踐,以培養和提升學員分析、解決復雜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四是“崗位拓展”模塊,以使學員了解相關專業的新技術,拓寬專業視野。
2.教學施訓的主要做法。(1)理論牽引,強化實踐。在打牢《飛參系統基本知識》、《飛參記錄參數解析》等課程的理論基礎上,安排《飛參數據判讀與飛參判據編制》、《飛參處理軟件綜合訓練》等多個環節的實踐訓練,增加學員對飛參數據管理與應用的實踐動手能力。(2)“點菜式”選課。在學員入校之初,由學員“點菜式”地從我校“現職人員培訓公共授課資源庫”中自主選擇了《航空總線技術》、《飛機機電管理系統》、《海軍航空發動機監控技術及未來發展》、《航空發動機轉速控制》、《故障的發現、判斷和預防方法》、《航空裝備保障故障研討型論文寫作》等多個專題講座,極大地豐富了學員的相關專業知識。(3)多專業教研室聯合授課。由于飛參系統涉及到飛機、發動機、軍械、火控、特設、電子等多個專業,故在實施《飛參記錄參數解析》課程時,由飛機、發動機、軍械、火控、特設、電子等多個專業教研室的教員對飛參所記錄的相關通道參數進行解析,提高學員對所有飛行參數物理含義、信號來源與特點的理解和掌握。(4)外聘專家授課。聘請空軍工程大學等單位的知名教授圍繞《飛行數據綜合處理》課程,從深度和廣度講授飛行數據記錄質量和協調性分析、飛行數據的預處理、飛行數據的二次處理、飛行數據智能判讀、機群飛行數據分析和飛行事故數據分析等內容。同時還邀請飛參設備的專業生產廠家、地面站軟件研發單位就“機載飛參設備”、“飛參地面設備”、“飛參地面站系統”等內容進行了深入介紹。(5)赴專業廠家參觀見學。安排學員赴飛參設備專業生產廠家,如中航工業3327廠等進行參觀見學,使學員全面了解飛參系統的設計、生產和試驗過程。(6)赴部隊飛參室觀摩。安排學員赴在飛參數據管理與應用方面經驗豐富、做法先進的兄弟部隊飛參室進行觀摩和學習,與同行交流,取長補短,提高飛參判讀、管理等方面的能力。(7)推行“導師制”,對疑難問題進行專題輔導、研討和交流。設置了《部隊飛參專業疑難問題分析與研究》課程,同時實施“導師制”指導,即由經驗豐富的專業教員一對一對學員進行輔導和解疑,安排學員就實際工作中的疑難問題、典型案例進行獨立分析,集中研討,交流工作經驗,開闊視野。
四、教學收獲與體會
在多期現職干部飛參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教學培訓中,我們對教學施訓模式進行了反復探索和實踐,主要收獲和體會如下。
1.精心設計,使教學實施有據可依。通過前期調研、論證,對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思路進行了較為準確的定位,探索性地制定了該專業的教學計劃,對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學時分配、實施方法和考核評價方法進行了科學規劃,使后續教學的具體實施有了科學依據。
2.理論為先,強化實踐,全方位提高了學員能力。在使學員扎實打牢飛參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安排多個環節進行實踐訓練,增加和提高了學員對飛參數據管理與應用的基礎理論掌握、動手實踐、疑難問題解決等多方面的能力。
3.整合多種教學資源,豐富了教學內容。通過整合本單位多個專業教研室、空軍院校、地方廠家、海軍一線部隊等多種教學資源,有效利用人力、物力、智力資源,豐富了教學內容,開闊了學員視野。
4.多種模式教學,提高了教學效果。采取“點菜式選課、多專業教研室聯合授課、外聘專家講座、赴專業廠家參觀見學、赴部隊飛參室觀摩、專題研討和經驗交流”等多種教學施訓模式,豐富了教學方法,拓展了理論和實踐教學的渠道,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5.推行導師制指導,真正做到了解惑答疑。通過實施專業教員就部隊飛參專業疑難問題進行一對一輔導,一起分析、研究和解決這些疑難問題,同時來自不同部隊的學員能夠共同研討,互相交流和借鑒工作經驗,使學員帶著一個問題來學習,帶著多個成果回部隊,收獲豐碩。
6.實施課程分類考核,提高了考核針對性。崗位基礎類課程采用筆試與平時成績(包括課堂提問、作業、階段考試等)相結合的考試方式,其中筆試成績占80%,平時成績占20%;崗位技能類課程考核采取實操實作的形式進行考核;專題研究和知識拓展類課程采取小論文、學習心得或專題研究報告的形式進行考核。由于不同類課程分別實施了不同種考核方式,大大提高了考核的針對性和效果。
總之,探索和實踐現職干部飛參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的教學施訓模式,為該專業層次教學尋求了一條全新的道路。創新的教學施訓模式開拓了學員視野,打牢了理論基礎,強化了實踐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從而滿足了學員任職崗位需要。同時,這些做法和經驗對其他專業層次的教學實踐也有良好的借鑒和推廣作用。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Methods of Flight Data Major
QU Jian-ling,GAO Feng,YUAN Tao
(Naval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Qingdao Branch,Qingdao,Shandong 266041,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raining objects and targets of in-service cadres in the major of flight data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s as well as its main problem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military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n,a novel teaching method was proposed and it achieved better teaching performances in practice.
Key words:Major of flight data;training targets;methods of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