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蘊++池玫
【摘要】寫作是大學英語學習的核心技能之一。對比修辭主要通過對比母語與二語在修辭上存在的差異來探討二語寫作中出現的問題。將對比修辭理論融入大學英語寫作教學,能夠為大學生英語寫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提供理論依據,并從英漢語言差異的角度評價學生寫作。
【關鍵詞】對比修辭 大學生 英語寫作
【Abstract】Writing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key skills that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manage. As a brand-new field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research, contrastive rhetoric, throug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rhetoric, mainly deals with the problems in the writing of ESL students. Contrastive rhetoric theory could help to offer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and to evaluate the writ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differences.
【Key words】contrastive rhetoric;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對比修辭是二語習得研究中的新領域,主要通過對比母語與二語在修辭上存在的差異來探討二語寫作中出現的問題。一方面,它使二語習得者認識到不同文化背景的語言在篇章模式、寫作技巧和詞語選擇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另一方面,它也為教師對二語習得者的習作進行評估提供了對比依據。大學英語教育強調聽說讀寫綜合發展,其中,寫作是核心技能之一?,F代大學生在進行英語寫作時,存在一些共性的問題。將對比修辭理論融入大學英語寫作教學,能夠為分析大學生英語寫作中出現的問題提供理論依據,并從英漢語言差異的角度評價寫作。
一、對比修辭理論概述
對比修辭概念最早由美國應用語言學家Robert Kaplan于1966年提出,用于描述英語作為外語的作文與英語作為母語的作文間的差異。具體說來,對比修辭可以定義為“對兩種語言在語言的選擇及篇章結構方面存在的文化共性與差異的對比研究”。它通過對比分析,解釋母語與二語在語言使用、篇章結構、文化背景等諸多方面的不同,重視母語修辭方式對二語習得的干擾作用。這一理論對于二語學習,特別是二語寫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對比修辭理論對大學英語寫作的指導
1.從全篇的布局結構來看。對比修辭理論認為,英語為母語的人,其思維模式呈直線型。這種思維模式的特點是先把要表達的思想概括成段落的主題句或全文的立論句,然后舉例說明或交代細節。反映在寫作中,就是在提出自己的觀點后,段落的展開以演繹推理為主,各個句子都圍繞并服務于段落的中心思想與中心思想形成有機的聯系。而漢語的修辭模式呈螺旋型,其篇章結構往往是含蓄委婉的,文章并非開門見山,而是用大量的鋪墊,迂回曲折地轉入主題。在寫作時,漢語母語者傾向于繞著主題外圍討論,從各種間接角度說明問題。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在英語母語者看來,拐彎抹角甚至不明其意,缺乏英語本族語的味道。
現代大學生多寫作議論文,其旨在使讀者同意并支持文章所提出的論點、建議或政策,或勸說讀者或改變主意、行為。在英語寫作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學生們常有這樣的問題:對于已給出的觀點不置可否,模棱兩可;或是雖然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但論述時卻拐彎抹角,說服力大大減弱;還有就是不能提供足夠的論據、細節來支撐文章的論點,甚至寫著寫著離題,導致整篇文章缺乏統一性。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問題,還是跟英漢思維模式不同有關。漢語為母語的學生在寫作英語作文時,通常都會不自覺地借鑒漢語寫作的思維與方法,難免會受到母語的干擾而無法寫出地道的英語文章。
2.從段落的銜接過渡來看。英漢語言差異對寫作的影響還體現在文章段落的開展上。從對比修辭的角度來說,英語的銜接是形合關系,而漢語是意合關系。前者在句子級別上是指句子成分由連接詞連接在一起的句法關系,后者則是指句子成分通過并列、標點和語調在意義上連接而構成句子的句法關系。在超句子層次,形合關系是指句與句之間靠語篇連接詞語來將句子連接成段落;而意合關系則靠語序和邏輯來維系句子間的聯系。許多大學生在英語寫作時段落連貫性差,銜接生硬,句子間僅有逗號連接,這是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英語中有大量的邏輯語法連接詞語來直接顯現語句間結構的關系。比如,中文說:“太晚了,我不想去?!边@兩個分句不需要連接詞。但同樣這句話如果用英文講,就不能只是說:“Its late, I dont want to go.”沒有連接詞,只用逗號來連接兩個分句,而這往往是許多學生在寫作時會犯的錯誤。
語篇連貫性差的另一個表現是,由于缺少連接詞和過渡性詞語,導致文章充斥大量簡單句,句式單一,讓人感覺沒有重點又很單調呆板。比如以下這段話:
Huang is a new member in the team. He is about two meters tall. He is the tallest man in the team. We all feel happy to have him with us.
這些句子都沒有語法錯誤,但不能算是好的作文,因為上下句沒有自然的連接,句式也過于單一。如果用上一些連接詞,且句式上稍作調整,會變得更加流暢。
Being a new member in the team, Huang is about two meters tall. We all feel happy to have him with us because he is the tallest man in the team.
在寫作時學生還有一個問題是,他們可能意識到需要用連接詞,卻不知道用什么連接詞。原因是他們或理不清句子間的邏輯關系,或積累太少,想不到用什么連接詞合適。在寫作時,會出現濫用并列連詞“and”的情況。比如:“I had spent a sleepless night on the train, and I didnt feel tired at all.” 這兩個分句間存在的是轉折關系:“雖然我在火車上一夜未眠,但我并不覺得累?!贝藭r用并列連接詞“and”來連接顯然不合適,應當改為“Though I had spent a sleepless night on the train, I didnt feel tired at all.”
3.從措辭和文風上看。在進行英語寫作時,學生們常會出現以下這樣的表達:“I very like…”, “There have…”, “good body”,等等。這都是典型的“中式英語”,即中國的英語學習者,硬套漢語規則和習慣,在英語交際中出現的不合規范的英語。如上文,這樣的錯誤表達是因為學生從中文的角度,認為“我非常喜歡”就是I “very” like;“那兒有……”就是There “have”;body有身體的意思,所以“好身體”就是good “body”。而正確的表達應當是:“I like…very much”, “There is/are…”,“good health”。
從對比修辭的角度來說,出現“中式英語”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國的英語學習者在運用英語時往往受到漢語的影響,從而生成漢語式的詞匯和句子結構。大學生在高中階段有一定的英語積累,但單詞量有限,記單詞又常常只停留在中文字面意思,不了解詞性、涵義、前后搭配,也不了解英漢詞匯使用的差異,因此在使用時不自覺將漢語的運用習慣直接搬到英語中。
另一種情況是用詞太過繁瑣華麗,形成“華而不實”的文風。英語文章較為簡潔明了,而中國學生在寫英文作文時,喜歡使用大量的典故或比喻性語言,并會把一些漢語中特有的習語、套話直接譯為英文放在文章里。這樣的寫作表面看來似乎詞匯豐富,實而并不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結果只會適得其反,讓英文讀者感覺“啰嗦”甚至不知所云。比如以下的例子:
光陰似箭:Time flies like an arrow.
這個短語用上了比喻,看來似乎很生動,但從英語表達的角度來看,用“How times flies!”就足夠了。簡潔且達意。
當然,在英文的詩歌、散文中也有許多豐富的修辭表達,但大學生在英語寫作中,極少會寫到諸如詩歌、散文之類的文體,而議論文中并不需要充斥太多的修辭,否則反而會讓論述變得主觀,起不到良好的說服效果。
三、結語
對比修辭理論在很多方面能為英語寫作教學提供啟發和幫助,為了讓大學生能更好地使用英語語言,寫出地道的英語作文,我們應該把對比修辭的理論應用在寫作教學實踐中,讓學生知道,寫作不僅是一件學習如何用英文來寫的事情,更是一個了解英語讀者對寫作的文化期望的過程。不同的文化對于寫作有不同的期望,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意識到英漢兩語對于寫作期望的差異。通過英漢語言和文化對比,幫助學生克服傾向于使用母語文化中語篇模式和修辭風格的習慣,寫出地道、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文章。
參考文獻:
[1]Kaplan,R.B.Cultural thought patter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J].Language Learning,1966,16(1):1-20
[2]蔡慧萍,方琰.英語寫作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9):21-24.
[3]丁往道.英語寫作手冊[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97.
[4]杜金榜.從學生英語寫作錯誤看寫作教學[J].外語教學,2001 (2):43-47.
[5]李寧.對比修辭對中國大學生英語寫作的雙重性[J].校園英語,2015(5):26-27.
[6]林大津.跨文化交際研究[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7]馬廣惠.國外對比修辭研究36年述評[J].山東外語教學,2003 (3):3-6.
[8]彭珊珊.對比修辭理論在高職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107-110.
[9]彭云輝.以對比修辭為基礎的英語寫作教學研究[J].金田(勵志),2012(10):194.
[10]吳迪.高職英語寫作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世紀橋,2011 (19):105,118.
[11]熊一婷.淺析高職院校英語寫作教學的現狀和對策[J].鄂州大學學報,2009(6):52-54.
[12]楊玲.對比修辭研究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作用和局限[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2012(5):139-142.
[13]楊艷蘭.對比修辭在英語寫作中的應用[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2(6):196-197.
[14]虞秋玲.英語對比修辭研究與英語作文教學[J].福建外語, 2001(2):33-37.
[15]張延君.對比修辭研究的新視角[J].山東外語教學,2003(4): 32-35.
[17]張玉香.談大學英語寫作中的中式英語[J].校園英語,2014 (29):26-27.
【課題項目】2015年教育部職業院校外語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基于大數據的高職英語寫作教學創新研究課題”中的重點課題“基于大數據的高職學生英語寫作評價模式探究——以句酷批改網為例”(課題編號:GZGZ5414-05);福建商業高等??茖W校2014年校級課題“基于網絡的高職英語寫作評價模式研究——以句酷批改網為例”(課題編號:SZ201407B);2015年福建省教育廳教改課題“基于自貿區需求的福建高職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模式”(課題編號:JAS141116)。
作者簡介:
周文蘊(1985-),女,福建福州人,2010年畢業于福建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獲得英語語言文學專業文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翻譯理論與實踐,現為福建商學院外語系專任教師,講師職稱。
池玫(1966-),女,福建仙游人,主要從事跨文化交際與翻譯實踐研究,現為福建商學院外語系系主任,專任教師,教授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