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
高考寫作是戴著鐐銬舞蹈,要舞出極致,難!這是我們普遍的感受和真切的現狀。然而,每年都有不少的滿分作文脫穎而出,宛若星河。細細分析近年來的高考滿分作文,我們會發現“宏揚人文精神”一直是這些佳作的精髓。在物質主宰一切的今天,擁有豐富的人文精神尤顯重要,這自然也將成為行文的得分點。
另外,很多省市的作文命題貼近人文精神本質:北京卷作文題“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遼寧卷“幸福是____”、山東卷作文題“生活品質靠什么支撐”、湖北卷題目“幻想與現實”江蘇卷作文題“綠色生活”、廣東卷作文題“與你為鄰”。可見,在今后的作文教學實踐中,我們還要進一步豐富完善人文性,使之更加適合素質教育的需要。
“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用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來關心、理解、尊重他人,對人類所遭受的苦難深表同情,對人類的當下和未來深懷憂慮;
二是對自然與他人充滿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三是在人的全面發展中,善于反思、審視自我,對自己的行為、思維、心態具有自我批判精神。
在具體行文時,可從人文精神人文關懷的內涵,從追求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從現實社會中種種輕視人文的現象,從解決問題——如何提高人文素養等角度去立意去闡述。另外,還要注意人文精神內涵豐厚、博大精深的特點,既有文明源遠流長的縱向度,又有文化無所不包的橫向度,因此,入題切口要小,內容要集中,而在選材佐證上則力求旁征博引——文學、歷史、哲學、藝術、倫理、宗教等均有涉及。
1.生命角度。文章寫到生命,就在高格上走了。把自己的材料和生命聯系起來,就會別具一格。注意到生命的內在感受。
2.名著角度。所以能成為名著,必有其含金量在。心讀名著、化用名著,在有限的時間和“面積”里,用名著之“材料”,寫生命之華章,文章的信息就多了。年年都有化用名著得高分的。
3.文人角度。文人往往多愁善感,一張樹葉飄下會生出許多感慨;一事不公,常會縈繞于心而不去,所以他們表現得既纏綿又大氣,既傷感又徹悟。說其纏綿,那就是有“梁山伯與祝英臺”久唱之不衰;說其大氣,那就有司馬遷的《史記》“腸一日而九回”讓人肅然;說其傷感,就像白居易那樣,能和平民一起發出“同是天涯落人”的無奈;說其徹悟,那就是脫離俗世的超然,便有蘇軾“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瀟灑。
4.心靈角度。從心上寫文,往往是感人的。心就是魂,在“靈魂”深處探求,常能掀起閱卷者感情的漣漪。
5.境界角度。文的高雅在于境界,正如王國維所說,文有境界自成高格。要有境界那就要有比較高的思想修養,非凡的觀察力,一顆慈悲心,常人拒而遠之的東西,你要試著靠近它,理解它。
6.懺悔(歉疚)角度。“懺悔”不是“國貨”,是舶來品。“懺悔”在我們中國的表達,那就是“反省”兩字,孔子“一日而三省”當是最經典的例子。“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他非”,常常是君子們修養的一條準則。常能反省的人往往是一個文明人,一個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反省,其實是靈魂的凈化劑,塵埃的過濾機。把此用在作文里,也是一個能引起共鳴的“催情彈”。
高考作文是教育體系中一個細節,卻意味深長、對中國教育和廣大中國人有潤物無聲的作用。一起分析、欣賞、改進這些“細節”,才能為推進我國教育改革、建設人文中國再添幾分色彩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