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憶
【摘 要】在新形勢、新課標的要求下,初中的數學教學是學生為主體,教師是組織、指導。激發學生的思維訓練是課堂中的必然要求,鼓勵學生認真聽、會聽,勇于發言。總結學習方式、方法,做到無師可通,無師可學的良好學習習慣。
【關鍵詞】善于傾聽;勇于發言;有條有理回答問題
義務教育的基本理念中強調: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
在數學教學,如何引導學生在課堂中與積極的發言的方式進行學習,既是實施《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每一個教師面臨的重要任務。我認為如何組織學生在課堂中積極的發言也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教學方法之一,那么如何做到這一點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專心傾聽
在活躍的課堂里,學生光有表達是不夠的,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技能,也是學生綜合素養的體現。學生在課堂上能認真傾聽——傾聽老師的講課、傾聽同學的發言,才能積極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過程,開啟思維的大門,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才能保證課堂活動有效地進行。一個人善不善于傾聽,不僅體現著他的道德修養水準,還關系到他能否與其他人建立起一種正常和諧的人際關系。而“耐心傾聽”這個良好的習慣,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很多時間和途徑培養而成的。那么,我們如何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讓學生正確表現,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呢?
(一)明確目標,引導傾聽
初中生的特點是好動,表現欲強,絕大部分學生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沒有耐心去聽別人說,因而課堂上常常是學生在回答問題,另外的同學卻在干別的事,教師這時應該給學生明確的目標,這部分學生應該干什么,告訴他們“聽”也是目標,在“聽”中學生能發現更多的問題,在“聽”中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
(二)創設情境,樂于傾聽
興趣永遠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但傾聽對于好動、活潑的學生來說無疑是無趣的。但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就是要想方設法從這種無趣中尋找和創造樂趣。有一位名人曾經說過:“有很多的學生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新教材中引入了許多學生喜聞樂見的科學形象,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了傾聽下去的強烈愿望。
(三)恰當評價,鼓勵傾聽
社會心理學家也認為,受人贊揚,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動力和自身價值。正確適當地評價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養學生“傾聽”的重要手段。所以在“聽”的培養中,教師千萬不要吝嗇你的贊揚,讓學生能夠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
(四)教給方法,善于傾聽
學會傾聽,需要良好的指導。教學生學會傾聽是教師的重要責任。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注意從以下三個方面優化對學生“聽”的指導:
1.細化“聽”的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認真聽,可到底怎樣才算認真聽呢?學生對此認識比較模糊。老師應該給孩子一個具體的、可操作性的、細化了的要求。
2.發揮榜樣示范作用。學生的許多習慣都能從其老師身上找到影子,為了讓學生學會傾聽,教師在課堂內外要特別注意言傳身教,要做一個耐心、專心、悉心的傾聽者,教師的“傾聽”一方面有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針對性的調整教學,同時也是對學生人格的一種尊重,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
3.讓學生當“小老師”。教材中某些新知識有的學生已掌握,這樣的內容,我們就可大膽放手,讓學生當小老師給同學們講課,當學生的角色發生變化時,常會因新鮮感而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和關注。在教學中,我時常讓學生換位當“小老師”,如教學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計算方法,例題:解下列方程。
1. x2-3x=0 2. 4x2-25=0
3. 4x2+4x+1=1 4. x2-6x+5=0
讓學生上臺書寫解答過程,再多讓幾個學生上臺發言,當評委,當小老師,說一說自己的計算方法,因為同學們的努力得到了老師的認可,所以講得特別詳細,下面的學生聽得也非常認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勇于發言
在教學中我們總結了學生不喜歡舉手發言的原因:1.由于性格方面的原因,羞于當眾發表意見。2.思想上有顧慮,不敢發言。3.存在惰性思想對于發言不感興趣。4.對知識的接受程度有差異。
對于這些問題我從如下四點進行:
1.利用情景激發學生興趣。情景教學是吸引學生注意力,引發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如果學生對課堂的教學內容不感興趣,他們也就不可能做到積極發言。
2.抓住時機進行激勵。適時的激勵往往比刻意的表揚更能激發學生的潛能。我特別注意捕捉學生在日常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閃光點,然后抓住時機給予恰當的鼓勵,讓學生體驗成就感,每一次都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3.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分析,不是只作簡單評價。教師在評價學生的回答時最忌簡單地說對或是錯,因為這樣學生很難明白自己到底錯在哪里從而無知道怎么改進。
4.造成輿論氛圍。讓學生明白勇于表現自己是一種良好的品質,這是激勵學生積極發言的最有效的途徑。教師要創造各種機會給學生造成這些有益的影響。
三、想好再說,說話有條有理
指導學生發言時,我們遵循了以下原則:
一是把問題說清楚,抓住問題的核心。
二是當學生匆忙作答時,老師要讓學生冷靜下來,好好想想。或者,讓學生嘗試說一遍,教師予以指導,不妨讓學生再說一遍。等學生說得比較有條理時,給予鼓勵。
三是教師提出問題后,應給學生留下一定的思考時間,不要急于讓學生作答。
四是當學生存在表達上的困難時,教師不能過于心急,更不能以否定性的評價中止談話,應心平氣和地引導學生解釋一些尚不清楚的問題。
另外,有些學生由于氣質和性格的原因,說話比較急躁,教師應從其特點出發,適度調整談話節奏,有意識地讓學生說得慢一些。
培養學生積極發言的好習慣還要注意一點就是要糾正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比如我們現在常用的小組合作這一學習方式,重在培養學生敢于積極主動地發言,慣于認真思考后發言,善于清楚明白地表達,樂于吸取同伴的有益觀點提高自己的認識。如果表現欲過強,不理會別人的意見,就會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能力,也起不到以優帶差的目的。
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用自己睿智的思想,有前瞻性的教學理念,辛勤的汗水和對學生的摯愛,使我們的學生成為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擁有者,為學生一生的學習做好習慣的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