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英
小組合作學習既是新課改形式下的產物,是在班級授課制背景下的一種教學方式,即在承認課堂教學為基本教學組織形式的前提下,教師以學生學習小組為重要的教學組織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改變了傳統集體教學師生單維交流,通過指導小組成員展開合作,發揮群體的優勢,提高個體的學習能力,達到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的目的。
愉快的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是展示師生和諧的教與學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一、科學合理的組建合作小組
合作學習小組成員的搭配是在尊重學生自愿原則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平日表現、考試成績以及任課教師的意見,將全班同學分為優、良、中、差四類,根據以上建檔匯總分組,分組后再對每個小組做詳細分析記錄建檔,確立各組指導、幫助方式。在學習中,要明確各小組各自的主要職責,以便于監督小組的運行,促進小組內部的合作。組建好的合作學習小組間應力求均衡,無明顯差異,便于公平競爭;要求各小組的成員相互友愛,坦誠相見,民主平等。
二、小組合作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1.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宜采取“促動(個別)——互動(小組)——聯動(全班)”的程序。首先,“促動(個別)”環節中,學生們在課堂上根據教師提出的“導學提綱”開展自學,初步掌握學習內容,找出疑難問題。其次,組員帶著自己的疑難問題在小組內進行互動交流,共同解決,形成共識。在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組長可以請教別的小組或老師。最后,各小組將自己對問題的解答或者解決方案在全班交流,讓每個人共享集體智慧的成果,讓每個人的思想在交流和碰撞中得以激活和提升。
2.復習、梳理總結階段的合作學習。當學完一個單元的內容時,一般要對該單元的知識進行復習、梳理,這時可安排合作學習,通過小組成員互檢、互評、互測,進行互教、互學、互幫,最后達到查漏補缺,綜合提高,同時解決學生間的差異問題。
三、小組合作技能的訓練
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主要是通過討論、爭辯、表達、傾聽以及參與實踐等形式來展開的。要有效開展小組合作交流學習,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重點訓練的學生的技能有以下幾點:
1.學會傾聽
在小組討論過程中,要求一人先說,其他人必須認真聽并且不能打斷別人的發言,要能聽出別人發言的重點,對別人的發言做出判斷,有自己的補充或獨到見解。
2.學會討論
合作學習中,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共同討論、相互啟發,從而達到合作的目的。為了提高討論的質量,教師要注意教給學生討論的方法,讓學生在討論中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3.學會表達
在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達都離不開語言的表述。教師要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的交流環境,給學生提供充分表達的時間與空間,教學生一些表達自己觀點的方法和策略,使學生敢說、會說,培養學生善于傾聽、思考、判斷、選擇和補充別人意見的好習慣。
4.學會組織
合作學習主要是由小組長來組織進行的,小組長的組織能力和組織水平對小組合作具有重要的影響。為了順利實現小組合作的目的,就要對小組長進行合理的指導。具體做法是:指導小組長進行組內分工、歸納組內意見、幫助別人評價等。
5.學會評價
合作學習活動中評價包括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等。教學中可以通過教師的范評引導學生互評。
四、學生合作的空間拓展
小組合作內容是多元的,學生之間的合作不僅僅在課堂上展開,而且要延伸到學習生活的多個方面。從課間操鍛煉到安全、衛生、紀律的組織和管理,從校園花草保護到讀書比賽、古詩文誦讀比賽、演講比賽等各種活動。要讓每個學生發揮和發展自己的特長,體會合作的益處和自主的意義。小組合作還可以延伸到校外,利用雙休日和節假日,讓學生組成課外合作小組,交流批改課外作業,進行研究性調查,搞小課題研究等。
五、用“捆綁式”評價激發學生的合作意識與上進的動力
在學生綜合評價中,教師要改變以往完全以學生個體為評價對象的辦法,注意合理運用“捆綁式”評價方式,通過學生自我評價、學習小組評價、教師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結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團隊意識,使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鼓勵大家合作達標,強化每個小組的“個體責任”和“團隊意識”,既讓個體的努力結果影響小組的整體評價,又使小組的評價結果影響個體的評價。
六、改革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果
總結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經驗,在小組合作教學中我們建議采用下面的教學步驟:
第一步 巧妙導課,激發興趣。采用多種形式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第二步 出示目標,自主預習。用多媒體或小黑板出示教學目標,讓學生明確本節課要完成的任務和基本要求。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充分良好的組內互動,發揮了集體的優勢,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有利于班級的團結和學生之間友誼的增進,是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一種良好的教學形式。同時,小組合作教學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搞好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要求教師能夠順利的組織知識的教學,而且能夠成功的實現對學生的積極性的調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