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雄毅
隨著現代創新教學的深入發展和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從而真正做到“授之以漁”使之有魚。根據本人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經驗,淺談一下對小學生作文能力培養的一己之見。
一、縱觀全局,尋求對策
根據本人多來的教學經驗及歷年來考試的評分細則,要使作文獲得高分,就必須要從內容、語言和篇章等方面下功夫。1.內容:它是一篇作文的關鍵。為了開發智力、培養能力,隨著當前教學形勢發展的需要,學生的作文已經徹底打破了給定作文題的統一格局。不論是看圖作文,還是給材料作文,或是先把作文題補充完整,然后進行的作文。我們都必須指導學生首先要認真審題、弄清題意及體裁。然后擬定提綱、圍繞題目而選擇健康而有意義并最能突出中心的材料,這樣才能使所寫之作切合題意、中心明確。書寫時再按題目要求適當進行記述、描寫、抒情、心理活動描寫和恰當的議論就可以了。2.語言:它是文章的組成。它必須依靠平時進行積累。只有生動、準確、得體的語言才能正確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從而達到行文流暢、文辭優美、感情真摯,才能更具吸引讀者的能力。3.篇章:它是把所選擇的材料進行布局。適當的布局,可以使文章結構完整、層次分明、前后呼應、但也應注意詳略得當,這樣才能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主題中心。
作者若能注意以上幾點,并正確地使用漢字及標點符號,再在書寫方面力求工整,它將會成為成功之作,使讀者暢心悅目。反之,文不對題、病句、錯字連篇、結構紊亂則會使文章失意,使讀者產生厭煩。
二、落實措施,加強訓練
俗話說得好: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口述是筆述的先導,模仿是創作的前提,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實踐告訴我們,只有遵循這樣的教學規律,才能不斷地提高小學作文教學的質量,強化訓練的措施應該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培養興趣。要使學生寫好作文,就必須首先培養學生的廣泛興趣,要培養廣泛的興趣就必須貼近生活。通過開展一些社會調查、采訪以及組織各種有意義的興趣活動和社會實踐。這樣可開闊學生的視野,積累經驗、充實自身的知識和寫作材料,并從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思維能力,從而解決學生作文“心無所思、情無所動”的無米之炊。因此,平時我們在布置學生作文前就必須先讓學生提前參加實踐,做好觀察和記錄。又因為閱讀是廣泛攝取信息、儲存信息的重要手段,為了培養學生的課內閱讀興趣,在教學時,我們就必須根據不同特點的課文而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比如:教文學因素較多、情感強烈、語句優美的課文,可采用各種形式的朗讀;教應用文時可讓學生帶著提綱默讀;教故事性強、情節稍復雜的課文可讓學生用講故事的形式進行復述等。此外,還可運用現代的教學手段,如配圖、配音等來增加趣味性、新穎感,讓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課外閱讀,我們又可以通過建立班級讀書角和組織學生到學校圖書館等地方去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使他們學習越讀越覺得天地廣闊,越讀越覺得自己知識太少,促使他們“學而知不足”,從而發奮閱讀,并從中摘錄好的詞、句、段等,吸取精華。這也是為寫作打基礎的一個重要途徑。
(二)從口述到筆述。學生經過實踐、觀察之后,就可讓他們模仿所閱讀的佳作先抓住所做或所見的某一方面說一、二句或一段話。如:教師讓每個學生描述本班某個學生或科任老師的外貌,然后互相說一說,再讓別人猜一猜是誰。如果學生能抓住人的外貌特征描述得逼真,學生一下就會猜出來。反之,大家也許半天也猜不出來,那么,就讓小作者自己說出他描述的是誰。然后師生共同評講糾正。通過這樣,再讓學生寫出來就必然會更加完善。這是口述到筆述的一種方法及過程。另外,筆述也可通過“填空”式的訓練來深化。彼如:教師出一道作文題,講清題目要求后,寫上一些必要的詞語和句子,留下一些空白,讓學生根據題目要求及教師所寫的詞、句去連話。把須填的詞、句寫出來,填到各空白處。看誰填得對,寫得好,最后連成一篇語意通順的作文。學生寫作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后,我們也可通過打亂一些文章的詞、句、段或標點符號讓學生重新整理文章,這也不失為強化訓練的一種方法。
(三)從修改到提高。一篇好文章必須經過修改,所以人們說:文章是改出來的。平時,學生的作文,我們可通過觀察——指導——先說后寫——評講指導——修改——總評等程序來完成。老師評講時必須結合學生實際,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共性,聯系學生的有關知識,有針對性地進行。每對學生的點滴成功之處都應給予充分肯定,對好的習作可讓作者上臺朗讀,并選貼或推薦發表;對一般的習作,要力求從中找出寫得有特色的詞、句、段讓大家品味,這樣才能讓學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評講時也必須注意指導學生如何進行修改作文。根據本人多年的教學經驗,一般可采取這二步進行。第一步是:抓住主桿、總體瀏覽。也就是根據題目,先看敘述的順序是否恰當,事情交代是否完整,并符合題意。把不正確的觀點、材料進行刪改。如:《記一次意義的活動》一文,首先要看所寫得事情(活動)是否有意義,是否按事件的起因——發展——結果的順序或采取倒敘、插敘等其他形式來進行敘述,題材及場面描寫是否反映出主題中心。通過總體瀏覽,可發現大致的錯誤,從而及時調整不合理的敘述、觀點等。第二步是:精雕細刻、推敲錘煉。這一步主要解決的問題是字、詞、句及標點符號是否運用得準確、生動。把運用不正確的標點符號及字、詞、句改正過來后,再想辦法進一步加以潤色,從而達到行文流暢、文辭優美、感情真摯的效果。這樣必將成為一篇較好的文章。
當然,我們看待事物也要遵循一分為二的原則,作為一名教師也應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在教學中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而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1999年我在鄉下的一間村級小學支教。我接手的四年級一班的學生寫作水平很低,三年以來,該班每次作文得及格的同學都是屈指可數。于是,我就先從書寫抓起,第一次作文,對書寫認真工整的都給八、九十分,有的還得了一百分,全班同學第一次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以后,我又一步一步地從字、詞、句、段、篇,從易到難分別向學生提出要求,凡達到本次要求的都評高分,從而使學生的興趣倍增。此后,再結合以上的方法循序漸進地加強訓練和指導。經過一學期的努力,該班學生在鎮期末抽考時的作文成績正是語文獲取高分的主要因素。這不正是“授之以漁”,使之有魚的成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