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淋
【摘要】信息化技術的迅猛發展為中職英語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學應用模式和平臺,微博作為互聯網Web2.0技術下具有代表性的平臺,如果把它與我們中職英語教學有效結合,一定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關鍵詞】微博 英語 教學
一、微博的定義及特征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簡稱,由英文單詞micro—blogging翻譯而來。維基百科對它的解釋是:微博客(Micro—blogging,微部落格、微網志、微型網志)是一種允許用戶及時更新簡短文本(通常少于140字) 并可以公開發布的博客形式。實際上微博的定義并沒有統一的釋義,研究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微博進行定義。不同的定義角度正體現了微博的多重特性,其中最為顯著的有三大特性:
1.內容短小精悍。微博的字數在140字以內,能夠簡明扼要地反映用戶的行為、狀態、觀點。簡短的語言和手機、手提電腦的移動性、實時性相結合,讓信息的發布不費吹灰之力,從而提高了交流的實效性和信息共享的效率。
2.操作便捷多樣。微博的操作可以有多種方式,可以直接利用微博專有網站,也可以利用移動電話、一些即時信息IM (Instant Message)軟件(比如gtalk、MSN、QQ、skype) 等各種連接網絡的平臺。用戶可以選擇最適合于自己使用的媒體,以最為便捷的方式更新、評價內容。
3.互動的實效性與臨場感。由于內容的微型化、操作的便捷性使得微博內容能夠及時更新,這使得基于微博的人際交流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同時,微博本質上是一個社會網絡站點,具備“訂閱”功能,人們可以“跟隨別人”,也可以“被別人跟隨”,允許人們跟隨他人,及時了解他人在做什么,這可以增強用戶在網絡中的“臨場感”(cyberspace presence),使得交流雙方可以建立信任關系以更為有效地進行信息共享。
總而言之,微博可以說具備了4A元素(Anytime, Anywhere, Anyone, Anything)。
二、微博應用于教育的現狀
正因為微博具有豐富的媒體承載能力、自如的溝通互動與協作分享功能、高效的信息傳播與反饋速度,因而是極佳的外語教學及師生互動平臺。國外近年開展了基于微博的外語教學應用研究和實踐,證明了微博具有強大的語言教學潛能。2009年5月,美國德克薩斯大學歷史學教授monicarankin在youtube上發布了在課堂中使用twitter微博平臺的視頻,引起了廣泛關注。美國喬治梅森大學英語系教授mark sample提出了一個基于twitter的教育接受模型(twitter adoption matrix),設計了一系列涉及課后鞏固、開放式討論、教學反饋的微博教學活動。美國現代教育技術網站emergingedtech建立了微博教育應用專欄。美國高校信息技術協會educause也開設了微博技術專欄,專題介紹微博及其教育應用設想。相對而言,我們國內微博教育應用研究的起步較晚。郝兆杰教授將微博引入到教育技術專業的“c程序設計”課堂教學中,張艷瓊教授在“大眾傳播學”課程教學中使用了微博。
三、微博應用于英語教學的可能性分析
我隨機對我學校內300名學生進行采訪。在受訪者中,已開通微博者的比例占75%,而在沒有開通微博的人中感興趣并且準備開通的人所占的比例高于不感興趣不打算開通的人所占的比例,再次印證了微博用戶的覆蓋面廣及其擁有較大發展潛力。從我們教育對象的反饋信息來看,微博會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微博的自身特點也與英語教學存在對節點,這讓其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成為可能。例如微博所承載的和所傳播的海量信息為其成為一種有效的教學載體提供了有利條件,開闊了中職學生的視野,拓展了其閱讀范圍。微博除使用文字還廣泛應用圖片、音頻、視頻等方式,因而能夠有效承載和傳遞教學內容或信息。微博簡明便捷的優勢完全可以為英語教學所用,其頻繁的互動可以為英語時間提供訓練場。
在傳統教學中,我們將大量的教學內容高效傳遞給學生,但對于學生知識的接受情況卻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反饋。大部分中職學生的英語基礎不好,對于不懂的問題也不敢提問。在調查中,90%受訪者幾乎沒有和老師面對面交流的經驗,但從他們登陸微博的頻率來看,80%的受訪者平均每周登陸一次或以上。可見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動態,學生反饋學習問題,師生共同討論學習問題等都可以通過微博快速完成,這與傳統的布置作業——做作業——收作業——改作業——講評作業相比,大大地提高了反饋效率,從而彌補傳統教學中學生與教師課外交流的缺乏,并形成一種新型的良性師生關系。
四、微博應用于中職英語教學存在的隱患
微博上信息的傳播機制及溝通方式可以讓其作為傳統英語課堂的補充,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微博在英語課堂用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特別是我們的學生還處于青春期,對新事物充滿了好奇,自控能力有限,一旦他們沉溺于微博,勢必會對他們的學習造成不良影響。所以如何充分利用微博并避免其對學生的負面影響,對所有的英語教師而言是個巨大的挑戰,需要英語教師不斷進行探索和實踐。
微博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化媒體,具有無限的可能性和無限的延展性。筆者認為,雖然微博存在一些隱患,但只要我們應用得當,微博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還是具有可能性的。
參考文獻:
[1]Micro—blogging,Wikipedia[EB],http://en.wikipedia.org/wiki/Micro-blogging,2014-4-16.
[2]王世群,張干.微博在中小學教育中的應用探索[J].軟件導刊,2010(7).
[3]李高新.微博在語言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0(53).
[4]冀鵬飛,江玲.基于Twitter的移動學習策略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08(9).
[5]史云燕.微博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軟件,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