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圣穎
特殊家庭的孩子家庭教育缺失,形成的價值觀人生觀很難轉變,更需要我們去觸動他們那被掩飾的心靈,我們需要努力抓住每一次觸動心靈的機會,讓更多的孩子在我們的關愛、理解、教育和激勵下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特殊家庭學生;觸動心靈
關愛生活在特殊家庭、困難家庭的學生,使他們能夠健康的成長,這樣不僅僅對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有利,還可以幫助那些身處困境的青少年學生走出家庭不幸的陰霾,給不幸的家庭送去歡樂和希望。
怎樣才能夠把這項工作做好呢?實踐證明,理解和關愛這些學生是成功的前提,遵循教育的規律是成功的保證,精神激勵與物質幫助是成功的途徑。還有就是抓住每一次觸動心靈的機會,去創造奇跡,轉變個體學生的人生。
1 特殊家庭的學生有兩個無法回避的事實
1.1 家庭教育對學生的成長有深遠的影響
自出生以后,在與外部世界的密切接觸中,孩子的心理活動逐漸豐富和復雜起來,特別是家庭中的一切(包括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的一言一行、家庭的陳設布置等)都會給孩子留下最初的,也是最難忘的印象。很明顯,家庭就是孩子們的第一學校,而父母就是孩子們的啟蒙老師。由于經常不斷受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孩子們以后的成長中,他們的思想品德、行為規范都會不同程度的打上家庭的烙印。
正是由于父母、長輩行為不良,舉止不雅,教育方法不當,正確引導不夠,使得特殊家庭的孩子的成長不那么順利。其中有的是家庭關系不和、家庭結構的缺損,得不到父母細心調教和關懷的孩子,心靈遭受嚴重創傷。有的是父母對子女的教育要求不統一,當著孩子面唱對臺戲,使得他們無所適從,矛盾重重,教育的作用就互相發生抵消。
1.2 價值觀、人生觀的轉變的十分艱難。
人生觀、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穩定性,一經形成并不那么容易轉變,特殊家庭的孩子在長期的家庭教育中形成的固化的偏離正軌的人生觀、價值觀,光靠教師和班主任的教育是很難扭轉的。這也就使得學校里不良勢力和行為的主體(絕大部分都有特殊家庭這個背景)轉化不易。
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在理解、關愛、教育、激勵的同時還要學會通過觸動學生心靈,促成其轉變。
2 學會通過觸動學生心靈,促成其轉變。
2.1 觸動學生心靈首先需要方法
人生閱歷和思維能力發展的局限性,決定了學生頭腦中更多的是感性的、直觀的、形象化的東西,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是停留在較膚淺的層面。
就學生思維的特點,要想觸動學生的心靈,就要找對方法。
首先,我們需要尊重孩子的心靈。在我們的頭腦里由于幾千年的封建傳統,根深蒂固地形成了師道尊嚴的教師地位觀和師生關系觀。在這種觀念指導下,教師的尊嚴不可侵犯,而學生的尊嚴似乎可以隨意侵犯。事實上,每一個學生,不論他的學習成績是好是差,品德是否有缺陷,他的人格都應該受到尊重。在現代社會里,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教師有教師的尊嚴,學生也應有學生的尊嚴。馬卡連柯早就指出:“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就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如果我們的學生能常常得到教師的關懷、尊重和信任,他就會對這種社會的肯定產生滿足,就有了思想轉化的內部動因和催化劑。 當然教師只有把學生視作在人格尊嚴和情感上平等的朋友,才可能增強學生自主自律的決心和信心。其次,我們需要貼近學生的心靈,了解他們最需要什么?有什么煩惱,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種種困惑。再次我們需要善于捕捉,精心創設 觸動學生心靈的情境.只有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去受震撼、受感動,去感悟生活,才能從中領悟人生的真諦。
2.2 觸動學生心靈更加需要的是機會
作為教師就要學會抓住這些稍縱即逝的機會。在做班主任過程中印象最深刻,最有成就感的一次師生談話,就感受到了抓住機會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帶了兩年的班級里,就有那么一位學生,就是愛挑刺加搗亂。交流溝通基本無法觸及他的內心世界,家訪后才發現他成長在一個特殊家庭,媽媽殘疾沒有工作能力,爸爸愛賭錢從不管他們母子。兩年中也想了很多辦法,效果甚微。在二年級下半學期,一個偶然的事件,改變了他。那天在課間上完廁所回班級的途中,學生由于走路橫沖直撞被學生處長攔下教育,他當然是一貫的不服氣,被領導系主任辦公室,照樣沒有認錯的態度,還和領導進行狡辯。在我到場后,領導沒容我調查詢問,就做出了一個處罰決定:取消我們班省級先進團支部的稱號。就在那一瞬間,我和學生都愣住了。學生看了我兩秒鐘,把我從主任辦公室拉到走廊,我不知道他會做些什么,我想,出來單獨談談問題也好。可是他接下來的舉動,觸動了我,也讓我看到了他的內心。他流著眼淚,真誠的眼淚,問我:“老師,我真的沒有做錯,我上完廁所小跑回教室,碰到處長,他對我印象一直不好,我也沒給他到招呼,所以才惹了禍。現在我給怎么做,才能挽回我們班級的榮譽??”我語重心長的告訴他:“班級榮譽是全班同學努力得來的,看到你這樣珍惜,我很感動。但是,你畢竟犯了錯誤,犯了錯誤收到處罰是應該的。”“可我平時就長搗亂,現在還惹這么大禍,我對不起你,對不起其他同學,我去給處長認錯,給主任認錯,下跪都可以,只要不取消我們的榮譽。好不好?”他泣不成聲的哀求。此時我知道這件事,對他來說,讓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在團體中的重要性,觸碰到了他心底對集體、他人的正面認識,也讓他反思自己的行為,這樣的教育機會是可遇不可求的。我跟他分析完利弊,簽下了我和他的保密協議,為這次事件的后果保密,待畢業的時候,由他自己給全班同學一個交代。之后的他,的確可以用換了一個人來形容。對于他的轉變,也觸動了我的心靈,觸發我去細心觀察特殊家庭的學生,努力創設觸動他們心靈的情境,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觸動他們心靈的教育機會。
冰心說道:“愛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的花香彌漫,使得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是悲涼。”在斜陽的照耀下,我輕輕地讀著這一段話,心中洋溢著溫暖:其實人生就是一段心靈的旅途,旅途中不免有觸動心靈的力量。特殊家庭的孩子更需要我們去觸動他們那被掩飾的心靈,讓我們努力抓住每一次觸動心靈的機會,讓更多的孩子在我們的關愛、理解、教育和激勵下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去創造更多絢麗多彩的人生。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江蘇省常州市 213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