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潤妍
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教育領域曾流傳著“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說法,這在某種程度上映射出當時人們對理科的極大重視。如今,盡管該說法發生了改變,轉換為“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之類的話語,而且人們對于理科的重視程度遠不及從前,但在一些省市,高考理科生人數往往多于文科生人數。例如,依據2016年河北省高考形勢的最新數據分析,文科生占比明顯低于理科生且以往的連續三年都在下降。其中,在日益龐大的理科生隊伍中有相當一部分并不是很喜歡數理化,更有甚者一提起數理化就覺得頭疼。事實上,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蘊含著無窮的趣味。當同學們把這些理科知識與思想認識、社會生活、實踐操作、藝術品鑒聯系在一起探尋其中的志趣、生趣、實趣與藝趣時,就能悅享到科學之美。
【關鍵詞】理科知識;科學之美
1 在思想認識中培養學好理科的志趣
對于學生而言,濃厚的興趣是促進他們有效學習的內在動力。單憑一時興起的好感,難以最終獲得良好的學業成績。通常來說,興趣分為有趣、樂趣、志趣三個不同的級別。其中,樂趣是在持久且深入的有趣基礎上形成的中級水平,而志趣則是樂趣與學業理想相結合的高級水平。當學生對學習有了一定的興趣,并把這種興趣發展成為它的最高層次即志趣,形成了持久而強烈的求知欲,就能積極主動地學好知識。因此,一方面教師應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享受其中的樂趣,同時還要在思想認識維度注重“培養學生對科學學習的情趣和志趣,而不是有趣”,另一方面,學生也應該充分意識到學習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的重要性和趣味性,逐步樹立終身學習和持續研究科學的樂趣、志趣。那些對學習產生樂趣、志趣的學生非但不會覺得理科是很枯燥的學科,反而會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想方設法去認識、解決在學習過程中特別想知道的理科問題,同時認為刻苦鉆研是一種內心需要和精神享受,乃至會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
2 在社會生活中探尋理科知識的生趣
理科知識既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應用于生活。在理科課堂活動中,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價都要與社會生活聯系在一起,教師應有意識地探尋理科知識中的生趣,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例如,對于數學課中基本不等式的學習,教師可結合互聯網、房地產等熱點話題來探討如何運用所學知識使商業成本最小的途徑。在物理課上,教師可以為學生講一些有趣的物理史實、物理故事,充分挖掘所講知識與生活的聯系,說到衛星問題時就可以談一談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歷程和航天英雄的事跡,說到電學部分時就可以談一談家用電器的知識等。在化學課上,教師有意識地探討醫藥、衛生、健康、環境、能源、材料等與現代社會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并引導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現象、解決相對簡單的化學問題。對于生物課中的植物激素知識,教師可以預先安排學生準備一些應季、反季的水果并切成若干小塊,然后在課上由同學們仔細品嘗,尤其辨別同一種水果在不同季節食用時有何區別,如此聯系生活的有問有答、有探有尋一定能夠活躍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3 在實踐操作中體驗理科知識的實趣
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時間、空間、資源等教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應盡力開拓學生科學思維,通過積極開展動手實踐活動,把他們創新意識、探索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教學的始終,使之親自體驗理科知識的實趣,從而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原理、發現隱藏在事物現象背后的本質與規律。例如,在物理課演示卡文迪許扭稱實驗時,教師指導學生利用T型架、小球、小反光片、細金屬絲等身邊便利的材料自制了一個簡化的教具模型,盡管做工不夠精細,但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在化學課講氯氣性質時,教師將以往用氯氣使有色布條褪色的演示改為用氯氣使紅玫瑰變色的實驗,接著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去觀其顏色、聞其氣味,共同總結其化學性質與物理性狀,這樣就能夠幫助學生靈活掌握化學概念、原理、公式并獲得實驗技能。生物實驗能夠使學生感受自然世界的鮮活生命與神奇魅力,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
4 在藝術品鑒中挖掘理科知識的藝趣
人們通常認為,只有在語文、歷史、哲學等人文學科中才能領略到藝術的美好。事實上,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理科知識蘊含著原理之美、實用之美、探索未知的奇異之美,同樣具有審美教育的價值。因此,將藝術品鑒活動引入高中理科教學中,將課堂形式藝術化,可以實現寓美于教,增強藝趣效果,進而提高理科生的綜合素養。例如,在數學課上,教師通過展現尺規作圖的簡單美、幾何圖形的對稱美、三角公式的統一美來引導學生欣賞數學美的簡單性、和諧性和統一性。在化學課上,教師講解的微觀有序結構凸顯了明礬晶體、食鹽晶體、金剛石之美,講解的核外電子躍遷說明了煙花之美,講解的植物色素知識解析了花卉的姹紫嫣紅。在生物課上,學生從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的知識介紹中不僅掌握了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與相互關系,而且品味出其中的和諧之美、嚴整之美和律動之美。
當今人們在反思“學海無涯苦作舟”的同時,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由“苦學”變為“樂學”的作用。于是,有人將這則讀書聯進行了修改,即“書山有路趣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在課堂教學中走“趣徑”、乘“樂舟”,這不僅是高中理科教學的呼喚,也是理科生的呼喚。
參考文獻
[1]郭鵬.高考文科生占比連續三年下降[N].燕趙晚報,2016-4-19(02).
[2]陳麗曉.科學志趣培養五步曲[J].新課程學習(上).2011(07):179.
作者單位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學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