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新媒體時代逐漸影響到每一個人的工作、生活、學習,在給大學生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容易給他們的身心健康、思想道德和價值取向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當看到新媒體提供更加便捷、及時信息源的時候,也要看到其對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產生的一些問題,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嚴峻的挑戰。陳志勇編寫的《新媒體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年2月出版)一書介紹了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機遇和挑戰,并剖析了電子公告媒體、即時通信媒體、網絡日志、手機、微博等新媒體工具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
一、高校大學生接觸新媒體現狀分析
以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自誕生之日起,大學生就逐漸變成新媒體的使用者、接受者,也變成信息的傳播者。舉例來說,手機媒體的誕生,憑借其隨身攜帶的便利性,大學生隨時隨地都能獲取信息,極大地滿足了他們快節奏獲取信息的需求。同時,新媒體打破了原有單一的傳播方式,變成點對多、多點對多點的全方位傳播,大學生能借助新媒體更好地表達自己。此外,由于個性化與互動化的特征,新媒體還滿足了大學生探索和嘗試新事物的需求,大學生可結合個人愛好篩選各種內容與服務。
該書第一章介紹了新媒體時代發展及其特征,我們不難發現新媒體對現代高校學生教育、生活已經產生了重大影響,積極的一面是其加快了信息傳遞,使大學生更加便捷迅速地接收信息;消極的一面則是大學生對新媒體的過度依賴。即便在課堂上,大學生也會忍不住頻繁掏出手機,新媒體營造的虛擬人際關系,容易降低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不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
二、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輔導員工作對策思考
面對新媒體海量的信息、虛構的環境與多元化的價值取向,社會經驗不足的大學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因此,高校輔導員在認識到新媒體作用的同時,必須加強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便更好地應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機遇和挑戰。
在該書的第三章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闡釋中,對如何做好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了論述,通過借鑒其經驗我們可以發現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須重視新媒體的積極作用,學會運用新媒體工具來提高個人能力,尤其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能力。作為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首先,輔導員要理解和尊重大學生的興趣愛好與溝通交流方式,站在他們的立場去看待新媒體,并在虛擬的社交環境中引導學生的個人行為與價值觀。其次,正確引導學生區分良莠。作為把關人,輔導員必須意識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引導學生了解、辨別與區分新媒體的各種信息。所以,輔導員自身需要加強媒介素養與研判能力,正確科學地解讀和分析網絡信息,才能去偽存真地教育和幫助學生遠離污染的思想。再次,必須注重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結合。傳統媒體處于日漸式微的尷尬狀況,但傳統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扮演了十分關鍵的角色,輔導員可以借助電視臺、宣傳欄、板報等多樣化地報道優秀文化,構建健康的校園氛圍。同時,輔導員還能借助新媒體技術,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媒體陣地,加強和學生的溝通與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脈搏。最后,該書在最后一章中表述了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破方向。整合其觀點并經過實踐調研不難發現,建立大學生學生干部新媒體信息管理隊伍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式。隨著大學生群體數量、規模的不斷增加,我們要把學生干部建設成一支精英型、正規化的新媒體信息管理隊伍,鼓勵和組織學生干部利用校園新媒體平臺微信、貼吧、網站、各類論壇等,發布積極健康的信息,宣揚社會正氣,充分發揮學生干部在信息傳播中的重要作用。
總之,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作為大學生的引路人與把關人,輔導員必須認識到這一工作的復雜性,充分了解和掌握新媒體技術,對新媒體傳播正確的價值取向以及對網絡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已成為高校輔導員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備素養。
(郭春雷/遼寧科技學院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