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廣大教育工作者應該與時俱進,循序漸進地提升和增強自身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增強自己的信息技術素養。為了更好地提升廣大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水平和能力,本文提出了增強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效果的若干策略和建議,以備選用。
【關鍵詞】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實效性
隨著我國教師隊伍結構的日益完善和優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水平與技能。特別是當前國家大規模地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當前不少教師具有一定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在整合教學資源、運用信息技術的水平與層次方面,卻顯得不夠理想。這也凸顯出當前教師信息技術不夠理想的培訓效果,因此教師信息技術培訓面臨著艱巨的任務和重大責任,必須要采取更多、更合理的措施,以提升和增強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效果 。
1 培訓內容應該密切聯系信息技術課程,彰顯其實用性與創新性。
在筆者看來,在教師接受信息技術培訓時要密切聯系相關學科,讓教師感受到信息技術在本學科中的實用性與創新性。比如相關學科的具體培訓內容都會牽涉到圖片、圖表或者是視頻的具體處理,教師必須立足于制作的有效性與簡便性,合理地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和學員共同分享制作理念。在指導生物老師繪制本課程中的概念圖時,能夠選取思維導圖的模式,層次十分清楚。在為語文教學提供培訓時,可以運用Painter等在內的多種視頻、圖片制作軟件,合理地渲染教學內容,以呈現出實物立體的效果,展示文章與理論的深層次內涵。比如,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使用單詞記憶的相關游戲軟件,以這些新穎嶄新的教育游戲為途徑,穩步提升教學教育水平。
2 借助信息化途徑,開展研究現象學習、協作學習以及自主學習。
因為一個案例會帶出諸多學習問題,因此培訓者應該將中小學教師分為4人或者5人的學習小組,依據相關知識點的教學目標,指引后者就相關問題進行討論。在后者提出具體的整合方案時,前者可以指引后者討論這些不一樣的方案,除去不科學的整合方案,擬定合理有序的整合方案。在完成了小組討論之后,培訓者應該安排每一個小組上臺進行匯報,全班就該整合方案進行研究和討論,順勢開展頭腦風暴訓練,從而達成思想共鳴。在此過程中,假如被培訓者設計的方案基本相似或者相同,為了順利地開展討論,培訓者應該及時提供幫助,引導其設計出其他方案,以供班級內其他同學討論。
3 采取多樣化的評價方式
信息技術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屬于基礎性的工具學科之一。為了更好地滿足信息社會的強烈需要,這門課程不應該采取其他學科適用的評價方式,必須挑選和采用多樣化的學科評價方式。必須將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密切結合起來。在上述兩類評價中,應該按照信息技術的具體教學內容,合理地運用針對性較強的考核方式。比如在課程或者每個章節結束時,可以考核學生掌握基本概念與基礎知識的情況,以筆試形式通過教材提供的“基礎知識”測試題進行評價。在考核教師的操作技能時,應該采取操作實踐類型的測試題目,借助上機操作的方式來做出科學評價,主要是為了測試演出相關人員運用與掌握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具體情況。
4 采取任務驅動模式,提升教師的職業發展能力。
任務驅動模式以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為指導,這種培訓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員分析問題的能力、自學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意識和水平。以下是實施過程:在完成了某個階段的培訓任務后,聯系相關教師負責的管理工作或者教學工作,向其布置具有適當難度和挑戰的“工作任務”,要求這些教師在一定時間內,利用網絡、多媒體設備或者計算機等信息技術工具來完成。之后安排他們就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討論交流,讓他們在完成“任務”時循序漸進地諸多信息技術技能與知識。例如,要求他們帶著“寫作與編輯教學論文”或“修改教案”等具體任務來學習。帶著“教學軟件”或者“磁盤文件”等任務,來學習文件管理或者磁盤管理,比如拷貝、復制或者刪除。向老師們布置“統計學生成績”等表格任務,讓他們去學習電子表格的制作和修飾。布置“多媒體課件制作”、“教學幻燈片制作”或者“專題報告演示”等具體任務,學習PPT、方正奧思、數碼相機、掃描儀以及配套光盤等工具軟件或者設備的運用。
5 結語
我國政府為了更好地進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通過培訓廣大教師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穩步改革國內基礎教育,迫切期待著藉此促進該領域的跨越式大發展。從當前階段來看,針對廣大中小學教師開展必要的信息技術培訓,依舊是師資力量培訓的關鍵內容之一。教育教學方面積極地應用信息技術,在較大程度上轉變了長時間奉行的評價方式、教育思想、教學方法與教學觀念。因此我國要漸進式地改革我國的基礎教育,促進信息技術教育的普及和推廣,全方位地增強師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水平與能力,更好地促進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結合。
參考文獻
[1]汪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中的問題與建議[J].中小學電教,2012(10).
[2]湯開.教師信息技術培訓中案例教學的探討[J].現代教育技術,2016(08).
作者單位
江蘇省張家港市第七中學 江蘇省張家港市 215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