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富秀
【摘 要】課堂是聾校教學的主要途徑,在興趣中,在自主中,在合作中構建聾校數學快樂課堂,使課堂成為聽障孩子欣賞數學,享受數學的精神樂園。
【關鍵詞】聾校數學;聽障孩子;快樂課堂
2016年9月13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在京發布,將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新的一輪基礎教育改革中,核心素養成為課程改革的新熱點,培養聽障孩子數學核心素養,為聽障孩子適應未來生活,回歸主流社會,做“殘而有用”的社會人奠定了基礎。快樂課堂順應了時代的需要,為聽障孩子營造了一個主動探索數學規律,互動好玩的數學樂園。聾校數學快樂的課堂上,教師用陽光的心態,微笑的表情,鼓勵的手語,信任的目光,賦予聽障孩子探索的權力,孩子們身心愉悅,情緒高漲,課堂氣氛就活躍起來,快樂也隨之而來,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如何構建聾校數學快樂課堂呢?
一、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構建快樂課堂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興趣是最強最大的動力,它可以激發人的好奇心、求知欲,讓聽障孩子“心動”起來。當一個人對某種知識產生興趣時,會樂此不疲,會積極地,主動地,心情愉快地努力去探索。教師根據教學需要,聽障孩子的實際,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教學,拓展聽障孩子的想象空間,不僅僅是讓孩子掌握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更重要是發展個性,豐富想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把握教材的內涵,做到潛心研磨,精心設計,細心引導,在指導聽障孩子熟悉和掌握已有內容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聽障孩子視覺表象和運動覺表象的優勢,努力創設有利于聽障孩子思維發展的生動有趣的情境,通過“擴想”,“補想”的訓練,讓聽障孩子在情境中將思維的觸覺伸向更寬、更廣的領域。如教學《圓的認識》,當第一課時已接近尾聲,培養聽障孩子的擴散思維,教師提問:“孩子們,你們知道汽車車輪為什么是圓的?”在孩子們思考和討論后,出示演示課件。通過三個課件的演示,使聽障孩子透過現象發現本質,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運用生動有趣的情境教學,巧妙地牽動聽障孩子的童心,課堂就活躍起來了,孩子的快樂也隨之起來了。在聽障孩子享受數學的同時,培育了數學推理能力。
二、在自主探索中構建快樂課堂
快樂課堂是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學思結合,知行統一的課堂狀態。在教學數學新知識過程中,為了使聽障孩子更好的發現和探究理解所學知識,就可以采取放手讓孩子摸一摸、量一量、說一說、比一比、折一折等實踐活動,讓聽障孩子“行動”起來。讓孩子盡可能去“想”,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在課堂上總是鼓勵毫無顧忌地去想,合理地去想,大膽地去想;讓孩子盡可能地去“看”,“看”就是讓孩子觀看、觀察,給夠充足的時間觀察;讓孩子盡可能地去“畫”,特別是應用題的理解,做到數形結合,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使孩子更好地將手和大腦都動起來;讓孩子盡可能地去“做”,培養孩子的實踐能力,孩子自己動手的過程中,實際上也包含了孩子的思維過程和探究過程。孩子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教師的“教”是啟發、引導,孩子的“學”是會學、樂學。如教學《三角形的面積》,鼓勵聽障孩子自己動手操作,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順利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聽障孩子理解到了,一個平行四邊形可以沿著對角線剪成兩個一模一樣的三角形,除以2的知識難點用剪刀一剪,就突破了。只有在聽障孩子一次一次的行動中,孩子的內心才會一次又一次的掀起情感波瀾,始終處于探索中,課堂才會生機勃勃,才會不斷地迸出精彩的火花,課堂才會真正成為聽障孩子享受數學的精神樂園。
三、在互相合作探究中構建快樂課堂
古人云“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成靈光。”在教學過程中,合作學習能夠有效地培養聽障孩子的組織能力、傾聽能力、表達能力、交流能力。從聽障孩子進到學校的第一天開始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合作學習,每節課的重點、難點知識都讓孩子想一想,和同學交流,然后再由小組代表發言,教師及時肯定孩子。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多動手,多動腦,動起來,樂起來,爭起來,讓聽障孩子“互動”起來。如教學《得數是15的加法》,教師結合聽障孩子實際的認知水平,出示課件,提問:“圖上的小花,你看到了多少朵?”孩子興趣盎然地開始仔細地數,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孩子臉上出現了尷尬的表情……最后通過小組上臺匯報研究結果,找到了不同的方法計算出總朵數。教師及時肯定,這幾種計算得數的方法都是對的,并給予表揚。這樣的探究,使聽障孩子感受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促使聽障孩子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問題,并讓孩子體驗和探究知識的應用過程,感受成功的喜悅,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鼓勵孩子克服困難,繼續嘗試,勇于探索,從而樹立起“互相合作”的意識,并將“互相合作”作為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教師從“學科教學”轉向“學科教育”的同時,提升了聽障孩子的數學能力。
總之,快樂課堂是聽障孩子將所學的數學知識用來解決現實問題和未知問題的課堂。快樂課堂是以聽障孩子為主體,活潑生動,充滿著“愛”,洋溢著“情”,體驗著“樂”的課堂。
【參考文獻】
[1]柳夕浪.從“素質”到“核心素養”—關于“培養什么樣的人”的進一步追問[J].教育科學研究,2014.3
[2]林寶貴.聽力障礙教育與復建[M].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1.11
[3]汪飛雪.聽覺障礙學生教學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