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榮
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合作學習的方式逐步得到人們的認可,也越來越多的在教學過程中出現。合作學習旨在通過參與者主動的平等交往對話,實現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心理表征的主動建構。在教學實踐中,有些教師不能準確領悟合作學習的理念趨向,缺乏對教師、學生、組織形式等諸因素的協調并重,進而造成小組學習活動徒具模型而缺乏實效性。
如何提高合作學習實效率性呢?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必須要合理、科學的處理好合作學習過程中的五個結合。
一、學科知識邏輯與學生認知邏輯相結合
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價值在于,通過學習者以問題為中心所展開的共同討論、探究活動,最終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學生智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自主建構,這個自主建構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學科的知識邏輯與學生的認知邏輯相結合的過程。
教學中要做到學科知識邏輯與學生認知邏輯相結合,我們要從以下三個方面把握問題的提出:
(一)要善于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開發教材,準確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抓住知識本質性的東西,索定問題的切入點,確保提出問題的科學性和探究的價值性。
(二)準確掌握學習者的現有認知水平及情感傾向,選擇問題的角度和深度,促使學習者能充分提取、利用已有認知,最大限度地展開思考,激發探究的積極性。
(三)將學科知識的邏輯性、科學性要求,與兒童認知問題的規律和心理特點相融通,選定雙方存在共同的話題,設計要提出的問題、提出的方式、角度、深度,以期將外在的認知目標,轉化為學生要積極獲取認知的主動愿望,最終向學生提出具有挑戰性、趣味性及思考價值的問題,最大限度的引導學生實施認知的自主建構。
二、自主探究與合作建構相結合
教學過程是教師、學生以課堂為主渠道的交往過程,合作學習有利于促使所有學習活動參與者共同開展探究活動,促進師生、生生、組組等相互間的交往合作,最大限度地開發集體的學習智慧,體現教學的平等、民主性。現實教學中往往出現做而不合、未思而合或僅限于操作行為的簡單協作,這種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只能稱為形式上的互相幫助,或成為個別優秀學生的獨白行為,不可能真正實現合作學習過程中所蘊涵的探究、交流與建構的教育價值,實效性較差。
在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學生間思想的交流互動,將自主發現與合作學習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充分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帶著各自不盡相同的思想參與合作探究活動,充分經歷思維的碰撞過程,促成不同思維角度、方式、結果等的相互交流,實現優勢互補,進而達成對問題的深化理解,共同提升認知水平的學習目的。
在這樣的合作過程中,集體的民主平等性與學習者的個性差異得到同樣的尊重,激發了學習者參與再學習的積極性,學習者通過經歷集體建構活動,對探究過程及其結論形成一個更完整清晰的認識,從而使合作學習成為對自身認知水平與探究能力的再提升與建構過程。
三、教師講解與合作探究相結合
合作學習強調學習者對認知的自主合作探究,實施集體建構的過程,但強調合作自主不應否定教師講解對探究過程的催化作用,對于教學目標要求與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探究能力相距較遠時,則學生發現過程就比較困難、費時,從而降低學習活動的實效性。
對于學生,教師不論從探究能力、還是知識量都是強者,發揮教師作為學習活動引導者、促進者的積極作用,針對特定的學習內容,通過教師有針對性的講解、示范活動,有利于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學生在短時間內高效地獲取認知并體驗到相關的探究技能,對于激發學生參與再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習者合作探究活動有效而深入的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因此,合作學習并不教師的主導作用的發揮。
四、民主氛圍的創建與有序的交往活動相結合
民主的學習氛圍是開展合作學習的重要依托,合作學習強調教師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的交往活動,切實尊重學生的人格,創設民主寬松的學習情境,強調學習者在這種自由環境中的自由思維、自由表現、充分交往,以期張揚其個性,完成自主建構過程。
但這種民主與自由的不適度的創建,往往使合作活動陷入一種無政府的混亂狀態,從而使合作交往行為徒具其名而無實效。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課堂交往習慣與規范,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主與規范的關系,開展以互相尊重而不嘲笑貶低、以理服人而不無理狡辯、平等對話而不簡單盲從等態度為基礎的交往活動,同時教師還要善于發揮自身作為學習過程參與者、組織者、促進者的作用,抓住問題的關鍵巧妙利用學生間的分歧,組織有效地辯駁交流與合作探究活動,創建井然有序而又充滿智力與情感價值的討論氛圍,切實促進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五、基礎知識與創新活動相結合
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在自由民主的情境中發揮個人的主體性、創造性,最大限度的參與組內成員間的交往活動,在積極建構過程中,開展創新活動,形成創新意識。但這種創新能力的培養,必須以使學生獲取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為依托,脫離雙基教學的合作創新教育,一味為追求新奇而開展的創新活動,只能走向思維的偏怪方向;反之,脫離了合作創新的雙基教學,合作學習也只能流于形式,回歸到應試教育的機械灌輸,重視了量的積累而丟掉了質的開發,學生又成為了書本的奴仆,而這些都是缺乏實效性的合作學習活動,是與課改理念相違背的。
教學中我們要在重視雙基教學過程中,強調自然引發學習者的創新意識并開展相應的合作創新活動,才是現代教育理念所追求的對學習者不可預知的教育結果的出現的目標,因此在開展合作學習活動中,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與創新活動的開展有機整合,才能確保合作學習活動的實效性。
在教學中,我們只有科學的處理好上述五個結合,才能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本質和形式特點,恰當確定開展合作學習的時機與方式,科學處理教師、學生、教材、情景等諸因素間的關系,充分發揮集體合作建構優勢,才能切實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