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艷
【摘 要】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身心發展的經驗。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而區域活動正符合這一要求。區域活動之所以受到幼兒的喜歡,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它能為幼兒提供較寬松的自由發揮的空間,使幼兒能夠按自己的意愿,獨立自主地進行活動,為幼兒自主習慣和能力養成發展提供了條件。幼兒園的區域活動已成為完成幼兒園教學任務的有效手段,及推動幼教改革的一種重要教育活動形式。
【關鍵詞】幼兒園;活動;材料
幼兒園區域活動是指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有目的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的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的活動。不同的年齡階段幼兒都需要教師同不同的方式對待。
益智區是幼兒園的常規區域,是指可供幼兒活動操作,著力于讓幼兒在動手動腦中獲得知識、開發智力的活動區角。其材料具有最大程度地開發幼兒智力,發展幼兒創造潛能的特點。著名的心里學家皮亞杰說過:兒童的智慧源于材料。益智區材料的投放是決定幼兒區域游戲能否正常開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幼兒對區域游戲的興趣,同時也影響到能否讓每個幼兒在區域游戲中得到充分活動和發展的主要的決定性因素。
材料是開展區角活動的物質媒介,是幼兒建構知識的依托。材料是否有趣、可變、可操作,是否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直接影響到幼兒能否主動參與的興致。益智區凡是所提供的材料即是幼兒所不陌生,而且容易操作,也是幼兒百玩不厭的。為了充分發揮各種材料的教育功能,我們在提供材料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材料投放前
傾聽孩子的聲音,了解孩子的需要,是準備區域材料的前提條件。我們根據主題活動的延伸,根據孩子來自生活中的興趣與需要,選擇與之相關的材料。如,我們在主題活動“可愛家鄉”中,快樂地學習。孩子們節日里外出去游玩了,他們會帶來許多不同名勝地的風景照,以及不同景點的門票,孩子們會高興的和大家一起分享,于是我就在區域活動中,把孩子們零星的知識內容進一步豐富、充實,收集家鄉的土特產、家鄉的名人、家鄉之最、家鄉歷史等,讓孩子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家鄉,了解祖國,了解世界,擴大眼界,熱愛自然。
二、材料投放時應注意的原則
1.科學性和教育性相結合的原則
首先,從幼兒的認知水平上看,幼兒認知事物具有直觀形象特點,認識事物多信賴于感知覺,而幼兒周圍的物質世界中物體的形、色、聲、味等為幼兒感知覺提供了豐富的材料,材料要體現所學概念的屬性特征,能把幼兒所學的概念轉化為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動,使幼兒對概念屬性獲得的較為豐富感性經驗。
其次,材料有時屬于集體教學的繼續、補充,教師應根據本班幼兒的基本發展水平,階段性的教育目標,并配合集中教育活動的進度擬定益智區的具體教育目標,安排活動內容,適時增加操作材料。
2.豐富性和層次性相結合性原則
在活動中,教師要保證幼兒在豐富的材料中去探索、去發現,因為在活動中提供數量充足的各自材料,可以給幼兒提供較多的選擇機會,并有效地減少幼兒“無所事事”及相互爭執等現象。在提供材料中要考慮到幼兒的發展水平基礎上,考慮幼兒的“最近發展區”,使不同層次的幼兒能夠選擇到適合于自己的材料及方法進行操作、探索,有效地促進每一個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3.趣味性和啟發性相結合的原則
幼兒天生好奇,在材料提供上尊重和支持幼兒自發地對材料產生興趣,能使幼兒探索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在活動中配以設計新穎、有趣的材料,容易引起幼兒的注意,會使幼兒在愉快的狀態下進行探索、操作活動,促進幼兒記憶性、觀察力、思維能力的發展,培養幼兒動手能力。
教師提供幼兒的活動材料應不斷引發幼兒思考“為什么”“怎么樣”,不斷促進幼兒從多個角度,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這也為促進幼兒進行持續不斷的探索活動,進而為促進幼兒創造意識的萌發和初步創造能力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4.可操作性和經濟性相結合的原則
幼兒對材料的操作方式是否理解,會影響他們對材料的最初探索。有的材料操作方式明顯,幼兒能很快進入探索過程。也有些材料幼兒不知道怎樣玩,就容易放棄或用做與探索活動無關的手法。通過材料,使幼兒在作作玩玩中學到了一些粗淺的科學知識,懂得了一些簡單的科學道理。在材料提供上,也更注意經濟性原則,以培養幼兒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
5.擺放合理性和安全性相結合原則
利用把多樣化的材料分類放在開放性的較矮的木柜的格子里,或者用透明的容器分類擺放,并用文字或圖來表示物品擺放的位置,這樣,既能幫助幼兒輕松順利地聯防材料,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也便于教師管理。
另外,材料在材質上應體現安全性原則,以保證幼兒的身心健康。在幼兒操作前,我們要詳細的給幼兒講述操作的規則,提醒幼兒注意操作安全等。在益智區的材料擺放上,我們除堅持材料投放的原則性外,還更注意材料擺放的藝術性。因為材料是區域活動靈魂,幼兒依靠材料為載體,在與材料相互中發展。在突出材料擺放的藝術性中,我們注意師幼互動、師生共同設計作品;注意家園互動,利用家長資源,參與材料收集;注意把道具的形象設計、美麗的色彩、有趣的名稱和可操作性、可探索性融入到材料的藝術制作中。
三、活動中的規則
制定規則是為了更好地開展活動。我們的游戲規則是和孩子們一起來制定的,這樣符合孩子們活動的需要,也容易記住和自我約束。比如固定物品的取放規則,可以自由選擇物品,但用完后,一定要整理好放回原處。為了控制人數,我們就用掛牌的方式,如果今天的牌子已經用完了,就不能再進去了。可以自由張貼自己的作品,和帶來的資料,但不能破壞或者破壞別的小朋友已經貼在上面的內容。
四、活動中的相互交流
交流包括師生間的交流和孩子間的交流互動。教師對孩子的影響,我們認為還是在于,激發興趣,引導孩子能大膽去嘗試。其實,這也是教師在不同階段里,對不同層次孩子的引導作用,鼓勵方法。在活動的前期,主要是要引導孩子產生對活動的興趣,特別是對一些,不太愿意嘗試的,膽子比較小,怕做錯的孩子,我們的目的是讓他們敢去嘗試。第二層次是,已經有了一定的活動體驗,又進一步活動的時候,也許會出現新的問題,或者出現一些困難的時候,要求孩子能支持,能進一步去思考,進一步去深入活動。第三層次,在于進一步肯定和鼓勵幼兒,體驗成功和快樂,讓孩子在活動中,樹立自信。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地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益智中的材料是促進幼兒發展的載體之一,也是開在區角活動的重要保證。選擇生動、有趣、可操作性的材料,依據實際情況投放活動材料,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欲望,推進其自己探索的意識,讓材料來說話、讓材料來影響幼兒,不失為材料投放的有效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