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汝軍
加強安全教育,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讓幼兒擁有一個幸福、快樂、健康、安全的成長環境是所有家長和教師們的美好愿望。幼兒自我防護的培養和安全教育,不僅關系到每個幼兒的安全和健康,還關系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平安。
幼兒園的孩子年齡一般在3-5歲,他們缺乏安全防護經驗,又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對接觸到的危險事物常常意識不到其危險性,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在孩子的安全教育上,其實不僅僅是家長,幼兒的安全是所有的幼兒教育工作者,所有幼兒園,乃至全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但是我認為關心幼兒安全的不應僅僅是成人,還有幼兒自己,要讓幼兒知道危險的存在,培養起較強的安全意識。在幼兒園中,首先要讓幼兒明確一日生活中各個環節和各項活動的具體要求,知道怎樣做才安全,怎樣做不安全。如果沒有人身安全的保證,其他的保證將成為一句空話。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明確指出:“幼兒園的安全教育應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因此,尤其體現出對幼兒安全教育工作開展的重要性。我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依據這些年與幼兒相處的經驗,從以下幾方面談談我對幼兒安全教育開展的看法。
一、加強幼兒日常安全教育,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和防護能力“千般照顧,不如自護”。在平日的教育實踐中,我們對幼兒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讓小朋友被動的接受“你不能這樣,你不該那樣”,安全教育有效性不夠,安全教育中往往對實踐層面的操作不夠重視,一旦事情發生,幼兒不知道如何去做。這就要求教師合理利用幼兒日?;顒舆M行安全教育。
1.利用談話活動“身邊的危險”教育幼兒避開危險的事物、不做危險的事,水、火、電這些對幼兒而言都十分危險,在平常的活動中就告訴幼兒不玩火,不要在水邊玩要;不能玩電插頭和插座,不能擺弄電器;下雨時不要在大樹下避雨,不要在山坡上或空曠的高地上行走。不從高處往下跳;不亂往嘴里放東西,以免中毒。
2.如看圖講述《猴子過河》,體育游戲《猴子摘桃子》,情境表演《玩玩具》,談話活動《喝水》、《擁擠好不好》等,教育幼兒講秩序,防止意外事故發生。培養孩子預測、判斷、回避危險的能力以及探索、創新、自主的精神。在教育活動中,向幼兒展示有關安全知識的圖片、錄像或畫冊,讓幼兒看圖分析出事故的原因,小孩為什么被撞倒了?你怎樣來幫助他呢?假如是你會怎樣做?為什么?幼兒自己來認識和討論其中的要害,從而認識到我們應該怎么樣去做才是安全的,通過具體的事例,加上教師綜合講解增強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在繪畫活動中,孩子們可以自己畫或從網上下載一些關于安全防范的有趣的圖片,通過填充顏色、繪畫,說話的形式,讓孩子們學到在遇到實際危險情況時能及時正確地運用所掌握的逃生方法來進行自救,為他們以后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3.通過“講故事”提高幼兒的安全認知能力。安全教育需要與日常生活有機的結合和滲透。例如:通過故事“小明走丟了”、“不和陌生人走”、“和爸爸媽媽走失了怎么辦?”、“當心壞人”等活動內容,讓幼兒知道回家要等父母來接,不輕信陌生人的話,決不跟陌生人走,也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教育幼兒單獨在家時不自己動手反鎖門,不隨意開門,聽到敲門聲不要開門,可說:“我父母不在家,請你以后再來”,不給陌生人開門。這樣既可以讓幼兒學習安全自救的方法,又讓幼兒知道怎樣保護自己,使自己安全。總之,通過對幼兒有意識的日常安全教育,不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傷害與不幸的發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兒自身的安全意識和防護能力,為幼兒安全行為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社會活動中幼兒的自我保護。幼兒辨別是非能力差,往往聽信別人的謊話或受物質的引誘而造成走失、被拐騙等重大事故。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與家長配合,深入淺出地對幼兒講一些人生道理,說明我們社會很復雜,既有好人,又有壞人,而壞人的面孔并不一定像電視上壞人的形象,很可能露出一臉的笑容,就像《白雪公主》里的壞皇后。我們還利用故事《大家在一起》教育幼兒不要隨便離開集體,要和大家在一起。利用自編故事“找回家”,教育幼兒若萬一走失,要膽大、心細,記住父母的姓名、工作單位、電話號碼、家庭住址及周圍明顯的建筑特征,用向警察叔叔求援等辦法,來找回自己的家,激發幼兒脫險自救的情緒,促使幼兒想出一些脫險自救的具體方法。利用表演游戲《乘公共汽車》,使幼兒懂得上下車不擁不擠,上車后不把頭、手伸出窗外,不在車內亂跑,抓好扶手,不大聲喧嘩等乘車常識;利用角色游戲《我是小小交通警》,讓幼兒了解交通規則,教育幼兒要聽從警察的指揮。外出要跟隨大人,不能在馬路上亂跑或做游戲,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利用角色游戲《紅綠燈》讓幼兒了解交通規則,外出要跟隨大人,不能在馬路上玩耍,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
三、強化教師安全意識,加強教師安全指導。幼兒園個別教師為了避免承擔更多的安全責任而一味地的限制幼兒的活動,而不是把安全教育深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缺乏積極主動的措施。常有這種現象,一旦幼兒園某個班出事,流血縫針或是扭傷骨折,園內老師便長時間不敢帶孩子外出活動,殊不知這種做法是“堵”而不是“疏”。我們不可能因為安全問題取消幼兒的正?;顒樱档突镜慕逃髽藴省=處熞膊豢尚拇嫔倩顒?、少出事的思想,禁止幼兒進行所謂的危險的戶外體育活動,如跑、跳、攀登、滑滑梯、蕩秋千等;在手工、計算等操作活動中讓幼兒只貼不剪,束縛孩子的手腳和大腦……這樣做非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幼兒的安全問題,而且還剝奪了幼兒通過實踐、操作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的機會。所以,我們不能為了安全而“因噎廢食”,而應辯證地處理好安全與活動的關系,加強教師在各項活動的安全提醒、指導和幫助,從消極防范轉為積極防范。
四、家庭和幼兒園合力開展安全教育?!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強調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兒更多的時間是和家庭成員生活在一起的,有的家庭對幼兒的安全沒有足夠重視,家長對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險心理未加防范,非常容易導致意外的發生。例如:家中物品隨便擺放,讓幼兒能夠觸摸到并隨便拿去玩耍;如把打火機放在茶幾上,非常容易讓孩子拿去玩,引起家庭火災。有的家里藥品、殺蟲劑等物品隨意放,幼兒經常發生誤飲、誤食的現象。因此在家庭中開展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提升家長安全意識和認知水平,取得相互配合與協助。幼兒園可以通過召開了家長會,向家長詳細介紹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意義、目標、計劃及需要家長配合的事項。同時還可以向家長發放“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問卷表,請家長如實填寫幼兒在家的自我保護情況,從家長反饋的信息中發現問題。幼兒園定期在家園聯系欄上張貼有關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小常識。向家長宣傳一些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方法。為了讓幼兒親自實踐“遇到危險時怎么辦”?幼兒園在親子活動中,還應多設計一些讓幼兒和家長一塊玩的安全小游戲,這樣既讓幼兒感受與家人游玩的快樂,還會使幼兒懂得簡單的安全知識和逃生技能。
所以,幼兒園視安全教育為己任,扎扎實實把安全融入孩子真實的學習生活中,充分抓住每一個細節將安全教育工作做充分,讓家長滿意,讓孩子得益,讓社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