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莉
【摘 要】教育實踐告訴我,愛是一種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師情感可以溫暖一顆冰冷的心。讓愛的陽光溫暖學生的心靈,讓愛的雨露滋潤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用愛點燃學生的希望之火。教師要捧出一顆心,獻出全部情,用愛點燃希望,點燃每顆充滿希望的稚心。
【關鍵詞】教師的愛;點燃;希望之火
蘇霍姆林斯基也強調,對于那些“異樣”的學生,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樣”的態度和方式對他,因為只有對學生發自內心真摯的愛,才能給他們以鼓舞,才能使他們感到無比的溫暖,才能點燃學生追求上進、成為優秀生的希望之火。
一、個案資料
段浪,8歲,是個非常淘氣的男孩子。當時我抽到這個孩子時,我們教導主任對我說:“唐老師,你抽到段浪了啊?”我問他:“怎么啦?”他說:“這孩子有點麻煩”,第二天,遇到一個學前班的老師,那個老師對我說:“唐姐姐,你抽到段浪了啊?”我第一反應是這個孩子該是有多傻啊!后來經過了解得知,段浪在學前班確實是個很“出名”的孩子,他從來都不好好上課,整天在地上爬來爬去,老師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呢?他說:“我著摔了的”,他覺得在地上爬這個行為是理所應當的,確實,在他4歲時,他父母一天忙于殺鴨子,疏于對孩子的管理,段浪在和其他孩子玩時,被一個大一點的孩子推下了8米高的堡坎,經過治療,小命算是保住了,但嘴被摔歪了,由于腦部缺氧了一段時間,可能智力方面也有一定的 影響。所以他在學校的表現是常和同學追逐打鬧,弄得渾身臟兮兮的。越不讓做的事他越做,如爬乒乓球臺、踩花池、滑樓梯欄桿等,真是讓老師頭疼。精力充沛得很,上課時,他不專心聽講,老師一不注意,他就用書擋著臉趴在位上玩鉛筆、橡皮。把頭放到抽屜里玩,甚至要到桌子底下去找他,有時他看別人舉手他也舉手,但站起來卻不知道說什么,就呆呆地站在那兒,把學生們引得哈哈大笑。段浪的字寫得非常潦草,常把看他寫作業的同學氣得跑來找我說再也不愿意看著他了。我只有讓他重寫,但看著他就寫得認真點兒,不看他他就隨隨便便一寫就交上了。
段浪雖然不愛學習,但特別愛勞動。他每天來到學校第一件事就是拿拖把拖地,別的同學要干他也不給,常累得滿頭大汗。他的體育成績很好,跑步快,扔沙包扔得遠,在校運動會上還得了第二名。
段浪在家里是二兒子,媽媽50幾歲,爸爸60出頭。是典型的老來得子,媽媽除照顧他外,還在交易城殺鴨子。據他媽媽說,自己沒上過幾年學,輔導不了孩子。而孩子呢,也不聽她的,說他一句他有十句等著,想打他他撒腿就跑。自己干生氣沒辦法,后來就干脆不管他的學習了,學成什么樣是什么樣。他的爸爸也是殺鴨子的,想管孩子的學習,心有余而力不足,常是把他打一頓教訓教訓了事。
二、個案分析
1.這是一個比較好動的男孩子,擁有充沛的精力,喜歡一些危險的游戲,極具探險精神。這是多數男孩子的天性。
2.他上課時不專心聽講,一方面說明他注意力不能集中,另一方面也說明可能是聽不懂老師講課或是老師講的內容對他沒有吸引力。
3.他上課能舉手發言,作業雖然寫得潦草但能完成,這些都說明他想學習,想學好,但不知如何去做。
4.他只是在遵守紀律、學習方面表現的差一些,在其他方面,如勞動、體育、衛生等方面表現都很棒。
5.家長不會教育孩子,教育方法不恰當。他們由于自身工作原因,與孩子溝通太少,只知道打罵,卻沒想到要去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三、教育方法
因為愛,所以我慈悲,對于段浪,我必須改變教育策略:
1.在教學中我十分注意“寸有所長揚其長”的激勵藝術,對這個孩子我經常會“小題大做”,宣揚他的“閃光點”。他的作業只要做都很認真,字寫得也很漂亮,于是在班里的多媒體上加以展示。看著自己的作業時不時在班里展示,小臉一次次紅了,課堂上我看到了他專注的聽課表情,我的內心也非常高興,進步了,知道聽課了,對語文學習感興趣了。后來,他背書很快,檢查背書從不拖后腿,我感到很欣慰。一次,在班里我讓他大聲背出來,并好好地夸獎他記憶能力強,末了又趁熱打鐵,補上一句:“以后老師抽查第一個就選你,好嗎?”段浪自豪地點點頭!他的學習越來越有勁頭,多次單元測試都及格了,而且在逐漸進步。家長反映,在家里聽話多了,大部分時間能自覺地在家復習功課,有時還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家長十分滿意。我在班上給予鼓勵和表揚,讓他真正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信任,同時也讓他重新樹立起學習的信心:“我行,我并不比別人差!”這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那樣:“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勵。
2.開展“一幫一”活動。安排學習成績優秀、各方面表現較好的學生為他的同桌,做他的榜樣,讓他學有榜樣,當他的“小老師”,必要時,提醒、督促他遵守紀律,認真完成作業。課余時間,“小老師”還可以幫助教師輔導,向他介紹良好的學習方法,幫助他提高學習成績。
3.耐心說服、暗示提醒。清朝學者認為:“攻人之過勿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勿過高,要令其可從。”在孩子的教育特別是問題孩子的教育上,尤其要注意方式方法。對他已形成的心理弱點和不良傾向,我不遷就容忍,但也不動輒訓斥,態度粗暴。而是采用耐心說服和暗示提醒的方法。而且批評也注意做到不超過限度,從而使他不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4.你真棒!抓住他在勞動、體育方面的出色表現,告訴他“你真棒!”。號召全班同學向他學習,讓他看到自己的優點。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在學習上也能很出色。在我的口袋里隨時為他準備了小獎品,如棒棒糖、小獎花、表揚信等等,讓他和其他孩子享受一樣的教育,我不希望別人用異樣的眼光去看他,讓他感覺到“我能行!我真棒!”
5.故事引導,我常把報紙上刊登的、電視上播出的及身邊發生的與學生有關的安全事故講給他聽,用活生生的事例引導他認識到做危險游戲的危害,告訴他老師不讓他做是為他的安全著想,使他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心。
6.加強家校聯系,人們常說:“有什么樣的家庭環境,就會陶冶出什么樣的孩子。”的確,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教育成長影響重大。孩子的學習好壞與家長的重視程度也有很大關系。首先要讓家長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我經常和段浪媽媽交流,聊他的學習情況,教給家長“賞識”及“期望”等教育方法,并請家長關注其學習情況,盡量讓孩子能主動學習。在學校有些什么情況,有時也通過校訊通和家長聯系,隨時保持和家長的密切聯系。
四、教育效果
經過兩年的悉心培養,現在,段浪進步了。他下課時不再和同學追逐打鬧了,有時同學這樣做,他還能提醒別人,告訴他們這樣做危險,以后不要這樣做了。上課的時候,他比以前強多了,能認真聽講了。雖然有時還管不住自己,但只要老師看他一眼或敲敲桌子,他就能趕快坐好。短小的段落他能流利地讀下來了。他還能盡自己最大努力認真地寫字。他比以前愛干凈多了,以前贓兮兮的,現在一看到我,老師,我今天洗了手的,他的父母也積極地配合老師做好段浪的轉變工作,對他不經常打罵,偶爾會陪他一起寫作業。他的爸爸說:“覺得孩子跟自己親近了。”